改进建筑60秒
2021-04-27栏目主持叶扬
栏目主持:叶扬
我们仿效BBC的广播节目“60秒改进世界”(Sixty Second Idea to Improve the World)推出了“改进建筑60秒”栏目,每期将在世界范围内采访两位人物,请他们就建筑、城市、景观、技术等相关问题在60秒的时间里讲出一个或两个有启发性、批判性甚至有争议性的观点。本栏目如实记录了他们的话,采访所拍摄的视频将会出现在我们的相关网页上。所述观点只代表嘉宾本人,与本杂志立场无关。□
蒋应红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JIANG Yinghong
Managing Director,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Group) Co., Ltd.
由于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现代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联系越来越方便、及时。这种方便和及时仿佛拉近了人们之间时空的距离,但缺少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所以隔阂其实是越来越深的。同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大部分城市建设注重速度,忽略了对共享空间的关注。千篇一律、廉价复制的建筑在我们身边层出不穷,不仅严重影响了建筑形式的创新和发展,也降低了人们交流的欲望。单个建筑的休闲空间如庭院、休息厅等可以强调个性化设计的吸引力;建筑群体间的公共共享空间如广场、街道等可以强调不同建筑单体的功能互补和共享,扩大建筑的空间面积;建筑空间的细节往往也是共享与社交属性的集中体现,如尺度、高差、材料、墙体等方面,体现创造性和丰富性的同时也是兼具人性化的设计。建筑是人们生活、生产、交流的场所。除了功能性以外,现代建筑更应注重人的行为和建筑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建筑所具有的共享交流属性可以汇聚人群,使大家自发地使用建筑的共享空间,自发地在建筑环境与他人产生互动,打破城市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冷漠,实现人的行为和空间的良性互动。□
龙瀛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
LONG Ying Research Professo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众所周知,我们正在经历的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其中最为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穿戴式设备等,都对我们个人的生活和城市的空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过去的几年,我们实验室特别关注空间干预如何和科技耦合,特别是科技图层。室内空间或室外的城市公共空间、开放空间,传统上以物质的维度来描述,如尺寸、形状、关系和布局,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主要的路径是空间干预,我一直在思考的是,未来的科技的要素如何与我们的空间设计耦合,路径无外乎3 种:第一种路径,把物联网或者传感设备植入到室内外空间,让空间有生命,使之有机会变得更为灵活、具有更好的交互性,作为对比,如现在有些保温杯有温度传感设备,能够显示水的温度,不至于保温杯喝起水来烫嘴;第二种路径,以软件连接的形式——开发App、小程序或者所谓的中台大脑——来增加人与空间的互动,促进空间与空间的联系,让空间呈现出更多可能;第三种路径是所谓的数字孪生,让物质的空间有一个线上或数字的拷贝。总体上,3 种路径作为科技的图层,最终的目标是改善或者提高空间的社会、经济、环境、低碳等方面的效能。当下在国际上也有一些知名的未来城市方面的探索,非常主动地把科技图层投入到面向未来的空间设计之中,比如说加拿大多伦多的Sidewalk项目,还有日本的编织城市。我们实验室也在非常积极地和科技公司、建筑事务所合作,来推动某一个城市片区的未来城市落地应用,我们主要负责的工作是科技图层。我认为,科技图层在未来应该会有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向我们的建筑教育、行业展现出很大的机会与挑战。如何来共同的面对,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