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2021-04-27赖耀铭陈泓鑫吴红波
赖耀铭,高 升,陈泓鑫,吴红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州市加速康复腹部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510700)
缺血性中风为临床中常见中风类型之一,为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等引起脑组织和神经缺血、坏死、变性等病变,随着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发病率升高及人口老龄化,本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1]。缺血性中风后造成患者神经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偏瘫发生,表现为吞咽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等均造成严重影响。康复训练为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恢复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主要治疗方法,采用相关康复措施可有效促进损伤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蜂针、Bobath疗法为临床中治疗中风性偏瘫的两种疗法,为探究两者联合运用治疗本病的效果,笔者比较采蜂针、Bobath疗法及两者联合运用治疗中风性偏瘫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90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蜂针组、Bobath疗法组和联合组(蜂针+Bobath疗法治疗)各30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2010》中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诊断标准[2];②患者发病时间2周~6个月;③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④患者无其他骨骼肌、神经肌肉疾病而引起运动功能障碍;⑤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脑干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及无症状脑梗死者;②脑出血或其他颅脑严重疾病,如脑外伤、脑肿瘤及实施开颅手术患者;③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障碍者;④既往有关节病变、帕金森病、痴呆等影响运动功能疾病者;⑤对此次康复疗法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者。
1.4 治疗方法
1.4.1 蜂针组 实施蜂针治疗。取穴:取大椎、风池、命门、腰阳关、手三里、曲池、肩髃、合谷、阳池、阳陵泉、足三里、丘墟、申脉、承山等穴位。分别在患者头部、患侧上肢和下肢各取3~4穴位,对针刺穴位皮肤实施常规消毒,用镊子夹持蜜蜂腰部,使其腹部末端与穴位皮肤密切接触,后蜷曲蜜蜂腹部,于穴位内蛰入尾针,针刺程度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宜。每隔3 d进行1次治疗,每周进行2次治疗,连续治疗4周,共治疗8次。
1.4.2 Bobath疗法组 实施Bobath疗法治疗。上肢及躯干训练的操作方法:①侧卧前伸肩:取健侧卧位,下肢呈屈曲位,前屈患侧上肢90°并伸肘,治疗师一手握住患者手部,一手放在患者肘部,给予阻力让患者上肢用力;②抑制上肢痉挛模式:患者取坐位,治疗师将患侧上肢托起,一手放在患者腋窝下,让患者保持伸肘姿势,并推向外侧,治疗师给予阻力并往回推上肢;③反射性控制关键点:颈、肩胛带、脊柱、肘腕、拇指等是抑制上肢及躯干的屈肌痉挛模式常用的关键点。下肢训练的操作方法:①髋内收、骨盆旋前训练:患者坐位,治疗师一手控制患侧膝关节,另一手控制踝关节于背、外翻位,带动患者骨盆前倾;②提腿训练:患者坐位,下肢呈全屈曲位,令患者有控制地将下肢徐缓落地,并练习在关节各个活动范围内的控制能力;③屈膝训练:患者坐位,在足底着地状态下屈曲膝关节;④踝关节控制能力训练:患者仰卧,下肢在屈曲或伸展位下进行踝关节背屈、足趾抬离支撑面的动作。仰卧位时,膝关节保持屈曲位,进行踝关节、足趾的伸展训练。进行上述训练后实施行走训练、站立训练,以促进对患者下肢肌力和功能恢复。疗程:每天1次,每周6次,每次40 min,休息1天后继续下1个疗程,共治疗4周,共治疗24次。
1.4.3 联合组 采用蜂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治疗方法、疗程同上。
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稳定,给予神经保护、改善脑血管循环等药物治疗。
1.5 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①Ashworth痉挛评分。用Ashworth痉挛评分表[3]评定患者痉挛程度。0级:无肌张力;Ⅰ级:肌张力轻度增加;Ⅰ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屈伸时候,ROM在50%范围内突然卡住,继续进行ROM检查仍有较小阻力;Ⅱ级:肌张力明显增加;Ⅲ级:肌张力严重增加;Ⅳ级:僵硬。0~Ⅳ级分别记为0~6分。②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分。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量表[4]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分为Ⅰ~Ⅵ级,依次表示完全瘫痪到几乎正常,分别记为1~6分。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5]对四肢功能进行评定,包括各个关节、肌肉反射情况等评分,上肢满分为66分,下肢满分为34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④Barthel指数。用ADL量表(Barthel指数)[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两部分,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治疗前,三组Ashworth痉挛评分、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相对治疗前,三组Ashworth痉挛评分降低,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升高,但联合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蜂针组和Bobath疗法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三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分,±s)
注: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蜂针组、Bobath疗法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n治疗后86.2±7.5①②73.1±10.3①72.9±11.5①Ashworth痉挛评分治疗前4.7±1.2 4.8±1.1 4.7±1.3 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2.5±0.9 2.8±0.5 2.7±0.7治疗后2.2±0.3①②3.4±0.6①3.2±0.7①治疗后5.2±0.3①②4.1±0.6①4.2±0.5①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62.0±14.1 62.2±12.1 61.8±13.8联合组蜂针组Bobath疗法组30 30 30 Barthel指数治疗前66.1±9.6 66.5±9.8 65.8±10.3治疗后85.7±6.5①②74.5±11.4①73.6±10.8①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中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由脑动脉血栓、粥样硬化等引起,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脑梗死后引起脑组织和神经功能障碍,为引起偏瘫主要原因,促进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为临床康复治疗的主要治疗目的。Bobath疗法通过特定躯体、四肢功能训练方法,达到活动关节,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7]。
本研究结果表明,蜂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相对单纯蜂针或单纯Bobath疗法,对患者痉挛程度改善更明显,能显著提高患者运动和四肢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认为,“痹在于筋,则屈不伸”。偏瘫痉挛发生是由于中风日久,阳气虚衰所致:一是阳气弱而不能温其筋脉,故筋脉失其温煦;二是阳气虚,阳不能化气,津血停滞,壅塞脉络,筋失柔养,故发为痉挛;三是阳衰生外寒,寒主凝滞收引,导致筋脉拘急挛缩。蜂针选穴中,肩髃穴疏经利节,阳池、合谷、手三里穴清泻郁热,阳陵泉穴强筋壮骨,足三里穴健脾化湿,大椎、命门、腰阳关穴温肾壮阳,风池穴祛风通络,申脉穴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丘墟、承山穴舒筋通络。针刺诸穴,具有健脾益肾、益气化湿、活血化瘀之功。蜂针调节机体阴阳,上下同施,起到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作用,从而使机体“阴平阳秘”,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蜂针治疗的强烈刺激,影响大脑中动脉末端微循环,进而促进受损神经建立侧枝循环。蜂针属于特殊针刺治疗方法,用蜜蜂尾针螫刺穴位针刺,具有显著消炎止痛及刺激穴位作用。蜂针可加强穴位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等治疗作用,配合Bobath疗法可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运动功能,进而协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学者报道在脑梗死后肢体功能偏瘫患者中采用透穴针刺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8]。
综上所述,蜂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可改善患者痉挛程度,提高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