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家蚕冷藏浸酸种孵化率的措施

2021-04-27

河南农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蚕种补种孵化率

家蚕冷藏浸酸种在秋季蚕种供应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河南省家蚕冷藏浸酸种孵化不整齐的现象经常出现,对家蚕生产造成一定影响。笔者结合各蚕种场蚕种孵化不良的原因及生产实践经验,就家蚕冷藏浸酸种孵化不良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为蚕种生产提供参考。

一、影响冷藏浸酸种孵化率的原因

(一)蚕种遗传因素

蚕卵的滞育性决定蚕种短期冷藏浸酸的效果,也就是说蚕品种与短期冷藏浸酸解除蚕卵滞育的程度密切相关。现行家蚕秋用种多为春秋兼用品种,受早秋用种时间制约,冷藏时间不足,生产上常出现短期冷藏浸酸种孵化不稳定的情况。

(二)蚕种卵质不充实

卵质不充实的蚕种不易冷藏,耐酸性差,故在冷藏中易发生死卵。浸酸后也容易发生死卵、催青死卵及孵化不良卵,从而使整批蚕卵盐酸刺激有效范围小,影响生产安全性,成为孵化不整齐的主要原因。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卵质差的蚕种极易出现孵化不齐的现象,而其生产批次所对应的生产时间多是高温多湿等天气和在桑叶叶质较差的时期。

(三)补种不当造成卵龄开差大

卵龄开差越大,孵化整齐度越低。卵龄开差有两种情况。

1.同批蛾产卵快慢不同而存在卵龄差。这种差别不大,生产上可以忽略不计。

2.补种。补种及时则卵龄差小,补种不及时则卵龄差大。河南省各种场蚕种补种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产卵后把产附不好的蚕种挑选出来置于24~25 ℃的保护室里进行保护,待有蛾时直接补种;二是把产附不好的蚕种置于5 ℃小冷库冷藏,待有蛾时取出补种。各养蚕区不时发生蚕种孵化不齐的现象,主要由于个别蚕种生产单位随意补种或补种不及时,一次性未补好种继续补种,补种后未分开装,也未告知蚕种冷库有关工作人员作相应处理。经过补种的蚕种,由于卵龄不同,采用相同的冷藏和浸酸强度刺激蚕卵,很容易导致蚕种孵化不齐,特别是卵龄差大、冷藏时间不足的蚕种。

(四)入库时间与冷藏时间把握不当

家蚕的滞育性,随产卵后的高温保护时间延长而加深,蚕卵完成滞育发育所需低温时间因滞育性加深而延长。因此,生产上确定冷藏浸酸种开始冷藏时间的卵龄是依据冷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短期冷藏浸酸种库外保护时间与冷藏时间正确把握与否,对孵化好坏有较大影响。冷藏日数过短,蚕卵尚未开始活化,浸酸后孵化欠齐。冷藏时间过长,胚胎活性化后较长时间处于低温抑制状态,有害蚕卵生理,降低孵化率,导致其体质虚弱。在生产中较难准确把握入库适期,原因是蚕种场产卵期和产卵后保护环境复杂,加之大多要远途送种至冷库,对产卵中特别是产卵后的保护温度难以准确控制,也较难正确记载。即蚕种场提供的产卵中及产卵后的保温值是一个参考价值不大的数据,冷库只能主要依据卵色来确定入库适期,但卵色深浅是一个模糊级差,不同的人在判断卵色深浅上有较大偏差。另外,不同蚕品种,如中系与日系品种之间蚕卵着色有快慢、深浅的差异,有时候技术员经验不足或工作不认真,没有仔细了解送种前蚕种的保护情况和仔细观察蚕种卵色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和不合理的处理,这时候也会影响到蚕种的孵化率。

(五)浸酸技术把握不当

对于短期冷藏浸酸种,由于冷藏时间短,滞育解除不完全,胚胎发育开差较大,浸酸技术处理要求较高,若不注意或处理不当,如蚕种在中库外库散冷不充分、感温不均匀、浸酸时盐酸剌激不够等,都会影响其孵化率。

二、提高家蚕短期冷藏浸酸种孵化率的措施

(一)提高蚕种质量

首先,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加强桑园管理,生产优质桑叶,做到蚕期营养充足。其次,要加强饲养管理,确保蚕儿全期发育良好,生产出卵质充实的蚕种,确保孵化整齐。

(二)减少卵龄开差

生产短期冷藏浸酸种应严格控制卵龄开差。生产单位要严格执行桑蚕种繁育技术标准,控制产卵时间和环境条件,以保障短期冷藏浸酸种的安全性。此外,要尽量减少补种数量,确实需要补种的要尽早补种,补种后应在送种单上标明补种时间,然后单独装箱入库,同时尽量安排在后期用种,延长冷藏时间。

(三)准确把握入库时期

要提高短期冷藏浸酸种的孵化效果,准确把握入库时期是关键。入库过早,易产生浸酸死卵;入库过迟,又会造成孵化不良。入库时期主要以卵色和产卵后保护温度为依据,其判断标准见表1。

表1 蚕种入库时适期判断标准

在掌握卵色入库时,冷库工作人员要仔细观察卵色,如发现同日产卵的蚕种卵色开差大的,要分类装箱入库。总之,短期冷浸种的入库有效期限是较短的,务必严格掌握好。

(四)掌握好浸酸技术

短期冷藏浸酸种冷藏时间短,滞育解除不完全,胚胎发育开差较大。若想获得高的孵化率,必须严格掌握好浸酸技术。首先,蚕种出库经中库、外库处理时一定要做到散冷充分、感温均匀,提高孵化率。其次,适当加大盐酸刺激量。由于短期冷藏浸酸种滞育解除不完全,在盐酸刺激量的有效范围内,酌情加大盐酸刺激量也是提高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五)加强人员管理

蚕种孵化不良的原因错综复杂,除了客观因素,人为疏忽或技术把关不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要把技术处理落实到位,需要技术人员去实施,实施好坏决定蚕种的孵化效果,因此,一定要注重人员的管理。如果蚕业技术人员在蚕种技术处理上出差错,会影响蚕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蚕农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蚕桑丝绸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冷库技术员应严格按技术标准和要求操作,绝对不能只凭经验办事。在技术处理上必须认真、谨慎,要详细了解送种前蚕种的保护情况,并仔细观察蚕种的卵色,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对用种单位的违规要求,应给予制止,避免蚕种事故隐患。总之,影响蚕种孵化的因素有很多,只要我们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不断探索新技术,就一定能够把蚕种保护工作和浸酸工作做好,减少蚕种孵化事故,确保优质蚕种的安全供应。

猜你喜欢

蚕种补种孵化率
烤烟漂浮育苗精准补种器的设计
家蚕越年种感温的注意事项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顺义区2018~2019年卡介苗补种情况分析
浅述影响蛋种鸡种蛋孵化率的若干因素
浙江桑蚕业“走出去”,去年蚕种出口创历史新高
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的方法
如果接种了涉案疫苗,要补种吗
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鸡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水温对虎纹蛙受精卵孵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