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1-04-27冼新红
冼新红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课程综合改革任务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在我国小学教学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日益重要。通过科学、合理、规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的学生才能真正具备较好的小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能力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小学阶段;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小学是学生形成各种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最重要阶段。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从小学抓起。小学高年级学生逐渐形成了自己深厚的人文知识素养体系和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此时,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教学无疑会进一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角色定位,根据新课程改革目标进行教学改革。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教师都要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之美。学生只有找到语文的闪光点,才会更愿意学习语文,在自学的过程中形成语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语文教材的内容中有许多经典和有意义的优秀文章。语文教师应围绕一些词语和句子的技巧和用法进行案例教学,从而带领每一个学生体验语文的神奇魅力和阅读文章的真挚情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教师平时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自主探究和思考的能力,这可以通过课堂要求和学生自主提问等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一种探索精神,而这种思维模式无疑是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最好体现。例如,在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向语文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邱少云在面临危险时仍然一动不动?”语文教师首先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整个文本结构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然后引导每一个学生去感受文本的邱少云所蕴含的教育精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二、注重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在现代语文的实际教学环境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而且要十分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虽然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综合能力很重要,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自己的思考还不够全面。因此,更需要收集他人的想法,让这些学生了解周围其他学生的思维想法,最后与自己的独立知识和想法紧密联系在一起。合作学习环境能够充分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沟通团队和合作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快速提高语文素养。
三、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有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活动,丰富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广泛而强烈的自主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对语文的兴趣,促进中国学生通过逐步夯实语文基础,初步掌握自己的社会日常生活技能和相关的文化语言知识。比如,在教学《十年后的礼物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考虑大胆尝试让班里的学生根据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和想法改编本节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尝试促进班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注重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积累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增长知识,提高素质,所以学生是整个教育的主体,而教材、教师和学习环境是辅助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學习方法,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在课堂之外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素养。比如在教《七律·长征》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找出与《七律·长征》相关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讲解有效地加强对内容的理解,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五、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一,学校要加强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教材类型的科学筛选,根据教材的实际教学应用情况精心选择好的教材,避免学生盲目学习跟风,加强教师思维和认识的转变,帮助每位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语文的基本理念,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自身课程的教学方法,促进每一位教师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其次,要重点加强学校教师专业意识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培训所有学校教师的专业意识,切实逐步摆脱目前语文知识教学和单一的教育等现状。学校领导可以适时、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研究研讨,为教师和干部沟通交流工作提供又一个广阔的平台,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建设。
六、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远远没有考虑到学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目标的培养。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可以看出,注重促进学生知识积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创造力,提倡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行为等措施,能够真正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科学素养,从而最终促进语文学生文化的良性整体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新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1.
[2]宿建东.学习共同体视角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3]宋燚.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