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陈出新,化朽为奇
2021-04-27陈思怡
陈思怡
身处如今这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几乎能随意复制任何我们想要复制的东西。这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与此同时,“复制”也在一点点地让差异模糊,我们正在走向“同质化”。
何为“同质化”?其原本是用来形容市场竞争中的一种行为,即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致逐渐趋同。放在人的身上,就是指人在外观、思想等方面相互模仿,以至于趋同。
开篇提出“同质化”这一概念,然后对“同质化”进行较为详细的诠释,特别是“放在人的身上”对其进行解读,为后文在写作时能围绕一点、深入其中张本。
“复制”并非一无是处,比如流水线上快速被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工地上迅速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免费公园……凡此种种,都是“复制”为我们带来的好处。
可当这种照搬、照抄式的“复制”应用在人自身时,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复制”需要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模板,意即不容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只会使社会成为无源之水、人变得千篇一律:引用前人思想却不增加自己思考的文章,街上美人如出一辙的双眼皮、高鼻梁、尖下巴,贩卖相同的梦想、仿佛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偶像,东拼西凑别人的旋律却标榜原创的歌曲……这类“复制”在人们之间愈发流行。究其根本,无外乎三点原因:社会一味地追求所谓效率,人们对于差异性的包容欠缺,以及对同一标准的膜拜、固守。私以为,“同质化”一词能很好地概括当今社会不良的“复制”风气。
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复制”现象,作者既看到其带来的好处,又着重论述其给人自身带来的坏处,思维辩证;同时又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揭示了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启人深思。
我们需要的远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这样的工作是无用的,甚至是可怕的。一模一样的照搬、照抄,并不会给人类带来新的思想,也不会给社会带来任何的进步。试想一下:当你走在大街上,路上都是外貌千篇一律的人,他们嘴里说的都是一模一样的话,这样的场景该有多么骇人。诚然,这是一种过分夸张的假设,但盲目的“复制”确实有很大危害。倘若所有人仅仅是动一动鼠标,将他人的设计、他人的方案冠以自己的名义,便获得了成功,那还有谁会愿意去创新?恐怕没有人愿意做“冤大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说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当偌大一个国家无人再创新,又何谈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
作者没有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而是站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高度来谈人的“同质化”现象,并揭示其危害。文章立意高远,彰显了作者的家国意识和才识气度。
尽管如此,我们无须全盘否定“复制”。对于某些无须倾注心血与思考的重复性劳动,我们大可不必强行另辟蹊径、标新立异,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未尝不是一种省时、省力的方式。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必须在想要“复制”的东西里增添自己的内容,将它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如何规避盲目的“复制”?这就需要我们努力追求创新精神:不刻板,不人云亦云;不尽信书,不僵化思維,坚持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追求新颖。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我们才能翻陈出新,化朽为奇。
不随波逐流、不盲目“复制”,我们要身体力行,拒绝“同质化”。
(指导老师:张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