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提升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应对策略
2021-04-26陆荣华郭兴龙
陆荣华 郭兴龙
摘 要: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全面渗透到各个领域中,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教育信息化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是促进学校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源动力,就建设教育信息化体系而言,提升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重点研究互联网时代提升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信息化领导力;问题;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5-01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5.089
国家大力推广和实施新课程改革。广大教师深刻意识到在时代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施新课改是一项必然举措。然而,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发诸多问题,需要广大教师适时作出反思。现阶段,在推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一个全新突破口,即提高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由此可见,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本文所研究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并非单纯学习有关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对教师进行培养的系统过程,因此值得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一、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领导力水平受限于教师个人背景
在调查并研究部分学校的教师基本情况与其信息化领导力水平相关数据后,可发现:教师个人的学历、年龄、专业都会直接影响其信息化领导力水平,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从教师学历层面讲,低于本科学历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普遍偏低,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普遍较高,这说明教师的学历越高,其信息化领导力水平也越高。其二,从教师年龄层面讲,40岁以上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平均分值普遍较低,从侧面反映出青年教师能够更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因此青年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水平普遍高于中老年教师。其三,从教师专业层面讲,有关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水平普遍高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充分说明专业越接近,计算机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水平越高[1]。
(二)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发展差异显著
通过对部分学校所属区域及其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水平展开数据调研,可以发现城市学校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水平普遍要高于农村学校教师,二者间存在着显著差距。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师的思想观念保守,部分教师接受信息设备的能力有限,还有些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条件受限,由于建校位置偏僻、通信不畅等,导致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缺少足够资金来源,种种因素拉低了农村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水平[2]。
(三)教师自身意识不足
在互联网时代,倡导的是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因此,在现今社会不管从业于哪个领域、行业,都需要树立自我学习意识。学校教育也不例外,教师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引领学生学习知识的“领头羊”,教师必须注重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信息素养,才能推动学校进入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方阵。就部分学校而言,现代化程度不足,导致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全面、缺少积极性、没有动力来源,针对教育信息化的自我学习意识较差,严重阻碍到教师信息化領导力的提升。
(四)信息化资源匮乏
在教育信息化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大多数学校都开始注重完善校内的信息化硬件设备,然而,依旧有部分学校在校内教学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实际工作效果不容乐观。信息化资源的缺失,导致信息化设施得不到高效使用,教师很难获取到足够的教学资源,难以保障信息化教学质量。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学校并未建立规范且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校内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单纯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并未用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3]。
二、互联网时代提升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对策
(一)基于针对性培训计划提升教师信息化领导力
围绕教师开展有关教育信息化理念与技能的针对性培训,以提高教师胜任力,确保校园信息化的良性发展。通过开展相关培训,促使教师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及相关使用技能,从而激发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动力,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促进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有效提升。教师要踊跃投入到相关培训中,真正理解、学习怎样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熟练操作各种计算机软件工具、校园信息化管理系统等,以提升工作效率。其次,教师应结合自身储备知识、实践经验参与到教学改革中,积极给其他教师树立榜样,并精准掌握新课改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针对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的培训,还应注重有机整合教学、管理各个方面,既要夯实教师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也要更新其信息化意识与教育理念,还要重视强化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反思与评估能力[4]。基于信息化领导力培训,设立教师技术领导力、教育信息化规划与评估等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并将其作为课程培训的课题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引导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高效达成培训目标。最后,可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开展专业讲座、论坛等学术交流,以提升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背景下,要注重采取网络学习、校本培训等方式助推教师专业发展,职前与职后培训两手抓,制定长期性培训机制。教师还应与其他教师、管理者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创设学习共同体。
(二)基于知识管理工具提升教师信息化领导力
通过进行知识管理能够实现保存与管理知识,便于教师二次加工与内化知识,从而进行知识的创造与完善,在收集、创造、分享的过程中,促使教师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最终目标便是培育能够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知识管理将隐性的知识显性化,教师身为自我控制能力、独立性较强的学习者,可以使用知识管理工具来增强自身信息化领导力。现阶段,Web2.0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如微信、微博等,给人们处理繁杂信息以及资源带来诸多便利,因此,教师可开通个人微博账户,对自身教学经验进行记录并分享。除此以外,教师还可关注一些知名教育专家、学科专家的微博,与其开展非实时讨论,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自身设计信息化教学方案、开发信息化教学内容的能力,以打造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教学体系,熟练掌握多样化教学设计方法与技巧。
(三)基于融合式教学提升教师信息化领导力
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都隶属教师融合式教学管理能力的范畴。各学校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时,迫切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综合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从而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发展,以促进新课改的高效实施。里德(Reed)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技术使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表现,教师的技术教学、决策和管理能力也会对学生学习成就产生决定性作用。高效信息化教学管理并非单纯指有关信息化学习的管理、决策问题,还包括怎样实现基于信息化学习管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除此以外,还要注重协调管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活动设计、课程开发与安排等方面内容。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提升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决不能忽视培养教师的融合式教学管理能力,这里所说的融合不仅包括混合式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而且还包括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总的来说,不管是在课堂教学管理环节还是课外学习管理环节,教师自身的融合式教学管理能力都对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导向。
(四)基于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信息化领导力
学习共同体为教师互相学习搭建良好平台,各学科、专业、年龄段的教师能够围绕教学、管理、学校发展问题展开交流探讨,主要包括学科内的学习共同体、学科间的学习共同体。其中学科内的学习共同体由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有助于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学科间的学习共同体是不同学科的教师在一起相互交流和学习,通过相互监督,分享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尝试运用新方法、新技术,针对效果不理想的地方进行讨论和分析,打破学科界限提供。在这一学习平台上,任何一个学科、年龄段的教师,都可结合自己在教学和教学管理中,以及学校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同时,教师借助平台进行交流和经验分享,并对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等,促使教师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建设学习共同体时,可建立学科内的共同体,也可建立学科外的共同体。学科内的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同组教师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并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等;学科间的学习共同体则促使各个学科教师在交流过程中,打破学科限制,搭建知识堡垒,促进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指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托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有效使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师信息化领导能力是实施改革的重要突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的管理不再只是校长责任制,开展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时,教师的信息化领导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威.“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9.
[2]张琴.学校中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现状分析[D].湖北师范大学,2017.
[3]邊琦,田振清,王俊萍,李嘉峪.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内蒙古地区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8):102.
[4]庞敬文,高琳琳,唐烨伟,钟绍春,解月光.混合学习环境下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6):20.
[责任编辑 谷会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