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探讨

2021-04-26李婧丁彦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杜威教学

李婧 丁彦

摘 要: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源头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为出发点,进一步概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分别从教育的含义,教育的目的,课程与教材,思维与教学方法,道德教育论五个方面进行总体论述,再着重讲述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含义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教育别无其他的目的,仅是使个人继续其教育从而不断成长的,持续不断进行下去的过程,本文末尾阐述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界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实用主义教育;教学;教育影响;杜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5.061

1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

杜威作为西方教育思想史里程碑式的人物,对于中西方的教育思想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杜威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以及哲学家,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深受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在19世纪过渡到20世纪时,欧美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工业革命给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生产规模,人口流动,人们的生活观念,道德观念都随之产生了变化。生活的变化同时推动了研究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其中包括生理学,心理学的发展,进化论思想这一系列的变化都为杜威的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饶的土壤,另一方面,当时的实用主义哲学强调实验和探究,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呼应,区别于以往的哲学观念,它更加重视行动与观念之间的联系,为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当这种实用主义思想拓展到教育领域,便成就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并且使之与传统教育思想相区分,尤其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观念,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更加注重学生,课程和活动,并且提出了学校教育要适应儿童发展规律的观点,否定了传统的教育思想,直接开辟了新的教育格局。同时不仅要满足儿童的心理特征,还要使儿童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就体现了杜威教育思想的高瞻远瞩之处,站在当时的社会来审视这一观点,无不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对于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变革。

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回答了教育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等一系列有关于教育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它独特的思维方法教学方法,以及道德教育观等,均对后来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1 教育的含義

区别于赫尔巴特的传统的教育观念,杜威认为应将教育的目光从教师,书本课堂这一系列外在的环境因素转变为内在的,学生,经验和活动上来,将教育的对象,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倾向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索分析,而不是被动式的填鸭式教学,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灌输进学生的思维当中去,同时赖于心理学的发展,杜威将目光转移到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上,注重其心理发展顺序和心理发展的特征,并且配合其内心特点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含义主要可以概括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看似难以理解,却发现其教育的含义阐述是层层递进逐渐演化的,教育不再是为了未来的某种确定的生活做准备,将他直接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是在一个特殊的背景即学校中进行的,学校生活应当与儿童生活相一致,不能违背儿童的生长成长心理及身体的发育规律,同时也应当与校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以此为总目标去实现其教育理想。那么第二层便是学校即社会,沿袭教育即生活的思想,杜威旨在将学校打造为一个理想的专门适应儿童生长的小社会,其中有两点区别去真实的社会,一方面它是一种雏形社会,满足儿童的日常交流沟通,社交的需求,同时将经过洗礼的净化的教育思想融入这一未来的社会,当下的雏形社会之中,它合乎儿童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它可以用于改造社会,而不是对当下社会进行的一种精准复刻,具有十分重大的进步意义,有利于推进社会改革和发展,其主要是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后一点教育即生长,讲究重视儿童的天性,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不将成人的目的和功利化的思想强加于儿童,仅是满足成人的需求,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教育,看待生长并非是简单的条件刺激便可以习得新的技能,而是内在和外在的合力影响使得教育发挥作用,虽然重视儿童的教育体验,但并不代表单方面的放纵,是在可控范围内让其自行探索学习,总的教育目标规划之内的给予儿童一种自由的教育体验。教育同时是对经验的一种改造,目的是为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并且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使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一种熏陶。因为智慧和理性离不开经验,而经验的内涵也区别于简单的感官经验,而是一种与主体进行交互的彼此影响的经验。理性也是通过实践的理性,并非盲目的片面的理性。

2.2 教育的目的

杜威认为以自然天性发展,社会效能感或文化作为目的都不是良好的教育目的,都不是民主主义社会的教育目的,他认为教育就是使个人继续其教育从而不断成长,学习的目的和回报就是获得持续不断成长的能力,因而教育没有别的目的,只有自身持续不断进行下去的过程。另外教育本身是发展的,处于每一个不同的时代,教育本就不断动态变化的,并且走向未来。只有教育者,例如教师、家长、社会才会赋予其符合自身道德观念,甚至利益观念的目的,然而教育本身是没有目的的。目的是指为了在未来的某一个特定的情境下的一种状态,这其中包含了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不同的选择,为了达到最终的状态而去指导过程。

教育没有别的目的,自身的生长和不断发展就是其目的,教育没有终极目的,但是有过程性的目的便是社会性的目的,生长不是随意的,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生长的,教育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的完善进行服务,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造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有效的工具。

那么为了达成这一过程性的目的,我们应当培育理性的人,理性的人应该具有怎样的素养,其中包括良好的公民素质,例如拥有参政议政的能力,实现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的稳定;其次是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良好的融入社会,进行人际交往和沟通,然后是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用于服务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是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可以融入社会。

2.3 课程与教材

课程与教材是实现实用主义教学的媒介,什么样的课程和教材应该被儿童接受学习,在这之前,儿童的学习大多是散乱的不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教材内容的采集编纂排布等也面临着巨大的难题,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材和课程不应当按成人的思路进行编写,只适合人性理智方面,不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分科也会破坏儿童对于知识认识统一性和完整性。于是杜威提倡,儿童应该从做中学,在实验,动手当中去完成它的探究,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取代原来说教式的学习,它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需求,同样也可以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提前进入一个雏形社会,去操作一系列生活中的不同的行业的活动,从而完成教育的使命,提倡儿童都以直接经验为主,如果是间接经验,也应该是可以理解的间接经验,而不是凭空虚构不可理解的经验去教育儿童,得益于心理学的发展,教材心理化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以儿童的个人经验为起点,对直接经验加一组织,抽象概括,但如何将学生的直接经验组织成系统知识,并没有明确的提出意见,但是虽然满足了儿童的生长发展特点,却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基础性,并且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还原为直接经验的,并且如何将庞杂的知识进行系统的组织都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这便是其中的不足之处。

2.4 思维与教学方法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一种特别的良好的思维方式,即反省思维的习惯,它适应科学实验和检验精神,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形成基于优良学校培育方式和制度,教学的培育过程中种种教育是否一致统一,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方式都会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具有巨大影响,杜威认为教育的内容尤事实和各种观念构成,知识就是决定一个事物用于某种情境时对其各个方面联系的洞察,尤其有利于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具有实操性,那么对于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持续到思考,目的在于得到一个新的情境,从而解决经验这便是反省思维习惯,通俗来说类似于举一反三。

那么与此对应的,杜威还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将教学设计分为了五个步骤,分别是首先创造一个与社会经验有一定关联的情境,让学生置于其中,然后再在这个情境之下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再进行假设,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推断哪一种假设最可能解决这一问题,再实施假设,最后验证假设,这就是杜威提出的五步教学法。

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它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是社会民主的体现,它反对因循守旧,崇尚真理,反对愚昧,崇尚革新,与民主主义不期而遇,使得民主主义不再简单是一种僵化的政治形势,更是一种参透生活本质的方式。对于个人而言,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利于人们在成长学习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分析事物是非曲直的能力,营造了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体现了一种求真求实的精神。有利于人们掌握生活工作环境及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过分看中智慧,而忽略了知识是智慧的载体,没有知识智慧就无从谈起这一事实。同样教育的全部内涵也并不在于解决生活中的疑难情境,而在于使儿童得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2.5 道德教育论

杜威认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便是道德教育,品格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当正式的学习科目可以使人增长学问的同时也影响其品格的形成时,把道德目的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才有意义。衡量学校的价值标准就是看其通过社会精神所收到的鼓舞程度。一切能发展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协调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个人和社会具有一个和谐的状态才会达到平衡。我们现在提倡的德育课程就是将道德教育结合课程结合内容渗透到学校生活教学的方方面面去,而不见到是进行口头的说教。

3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对于我国教育思想的影响非常深远,为人们处理教育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并且影响了国内的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无论是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方面的学制改革,还是对于教材的编纂都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教学方法方面,课程改革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教育理论的创新改革,包括应用于中國的本土教育等都具有启示性的意义。

4 结束语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构造的教育蓝图都是有赖于实用主义思想哲学思想的,他的一系列观点包括教育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学校是特殊的成长环境等,其实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内涵本就在不断地演变,如果应用于当今的时代我们应当审慎运用,对于我们应试教育为主的社会,呼吁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实践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其中的缺陷我们应当学会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弥补。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邱峰.杜威教育哲学认识论新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3):58-63.

[3]潘娅.杜威的职业教育观及其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186-187.

[4]石中英.杜威教育哲学论述的方法[J].教育学报,2017,(1):3-9.

[5]王红丽,张啸鹏.再论杜威与进步主义的关系[J].甘肃高师学报,2017,(5):35-37.

[6]仲建维,乔宏时.杜威的“智慧”概念及其教学方法论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18,(1):46-50.

猜你喜欢

杜威教学
Current bifurcation,reversals and multiple mobility transitions of dipole in alternating electric fields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杜威传播思想在中国的早期接受
杜威归来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
知情人话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