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2021-04-26吴丽文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自信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吴丽文(1986-),女,广东汕尾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管理学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新媒体营销等。

摘 要: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对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将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作为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结合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编写融入文化自信内涵教材、创建创新创业育人基地等,引导青年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与祖国同频共振,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5.025

1 文化自信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文化自信是当前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强国的重要推手之一。为了更好激发市场活力、挖掘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党和国家在2015年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全社会上下逐渐开始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国家战略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创新性和创业性的新要素,并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全方位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各地高校积极主动作为,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创新人才,也借助“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孵化了一大批高质量好效益的创业项目,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精神面貌。但当我们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放在当今文化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来进行重新检验师,却发现仍旧存在以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更要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新形势背景下,高职院校由于其职业教育特色,天然与创新创业理念高度融合。因此,高職院校在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和探索时,尝试融入文化自信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智慧,促进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植根于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使他们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发展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传递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为国家塑造中国品牌,这些对于坚定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文化自信教育的制约要素

文化兴则国兴,改革开放40余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优异的创造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青年学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大学生身上还存在着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不关心的现象,导致对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不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传统教育方式过于简单,传播渠道单一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职业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全面开设的一门课程。纵览现今国内职业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情况,虽然已经开始逐渐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的欠缺,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多注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术技能的操作,以创业实践流程和实操指导为主,整体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这些课程深度融合的思考与实践探索。而只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任放到一些人文系列课程中,或高校的思政课堂,这些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也偏于理论化,缺少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和课堂互动,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不高,无法做到知行合一。

2.2 师资及教学条件欠缺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不能再是就书本讲故事的单一理论化教师,这个教师队伍必须是多个领域的专家结合且每个专家不能是单一专业知识并最好具有真正创业实践经验的,但现实中的创业导师团队往往缺乏真实的创业经验,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无法结合真实的创业实践知识来丰富课堂教学,只能够从理论知识入手,无法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教学仅仅流于理论层面。以外,一些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硬件设施的不足,没有专门的创业场地和创业平台,无法让学生体验创业实践,不能真正地实现知行合一。

2.3 传统的创新创业过于注重经济利益,很少关注文化自信的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大多数青年大学生普遍认为企业的商业行为都是以获得短期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因此,也让部分大学生在思维上容易陷入误区,导致他们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更加注重现实的经济利益,认为经商可以暴富,功利主义较为突出。而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却很少涉及和输入,导致多数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淡化。

2.4 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形式被忽视

一直以来,西方凭借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优势,影响着我国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部分学生追崇西方文化,热衷西方的时尚文化、品牌文化、娱乐文化,他们崇拜外国昂贵的品牌,反而不喜欢质优价廉的国货;更喜欢过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反而对本国文化传统知之甚少,也不感兴趣本国的节假日,甚至有部分大学生对本国的中秋节、重阳节等不了解。当代大学生受互联网影响,思维开阔且不固步自封,对新事物、新文化都非常感兴趣并乐于接受,但往往忽视中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知识淡泊、缺乏认同感;这不仅不利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自豪感的养成。

3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融入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价值

新中国成立70余年,中华民族发生了历史性飞跃,这离不开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等民族文化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党和国家坚信,只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不断增强全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强大的贡献。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各高校对创新创业的教育不得不说是非常重视的。特别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学经济、懂管理,思维比较活跃,在自主创业方面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经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对文化自信的教育,将文化自信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可以使这些创新创业行为更加符合国情,进一步培养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坚定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是弘扬爱国主义、提升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3.1 有助于青年大学更加认同中国文化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文化强国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背景下,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精华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导当代大学生弘扬中华文化,身体力行践行中国精神,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更加认同中华优秀文化。

3.2 有助于当代青年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更符合中国国情

党和国家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战略,对创新创业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全国各高校已经全面启动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开展,使得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平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文化自信的渗透,引导当代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和内涵,有助于青年大学的创业行为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

3.3 有助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打造中国品牌

随着中国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中国品牌也开始走向世界。中国品牌是中华文化复兴重要载体,每个品牌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每个知名品牌背后都蕴含着一个故事,一种民族精神。因此,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文化自信的渗透,能够使当代大学生更好地感知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魅力,在创业项目中自觉地去挖掘民族元素,发现民族精神,感受民族力量。只有深入地去了解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传播中国文化,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 基于文化自信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地位和作用。高职院校也肩负着培养符合建设文化强国的新时代人才,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培养高尚人格,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

4.1 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突出,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多样。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课堂中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理论教学,而是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喜好制定教学模式,突出文化育人功效。通过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价值标准、审美标准的改变,将文化自信的新内涵注入教学中。比如,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以《鸡毛飞上天》为代表的创业题材热播国产剧,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的巨变,以及中国人曲折又辉煌的创业故事,使学生对创业者坚持信念、守望梦想的中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开拓创新,勇于迎接挑战中国精神。让他们认识到不管是哪个行业,投身到其中进行创业,往往都离不开吃苦、诚信、品牌以及创新的创业精神,而这恰恰也是我们的中国精神。

同时,还要依据各类高校的实际条件和状况,创造性落实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热情,让文化自信教育从理念层面转变成现实层面,培养出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所要求的人。

4.2 编写具有文化自信内涵的教材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随着这几年党和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很多高校教师和学者根据教学需要出版了一些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大多数沿用本科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既不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也加大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难度。也有一些实操性较强的教材,如《创新创业实用教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等,他们以实用为原则,主要涉及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认知、创业思维训练、创业过程等具体操作,具有很强的操作指引性。但是,教材中很少有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中国精神等文化自信的内涵融入其中,没有充分挖掘民族元素和弘扬民族精神。因此,必须根据当前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需要,大力开发以文化自信为题材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教材,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教材中融入一些中国优秀名牌故事,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以及一些中国名人,像马云、任正非等,通过他们的创业史、品牌史,挖掘他们身上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先进事迹,去感受我们中国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甚至还可以是网红草根人物李子柒等,她用一份“工匠之心”在向全世界重新介绍那些被遗忘的中国文化,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传播到国内外,让学生在阅读教材中去增强振兴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自信地展望未来。

4.3 建設复合化师资队伍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新形势,对教师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应该对现有创业导师进行专项培训,帮助现有教师团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另一方面,可以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创业者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开展讲座,让学生能够从他们真实的实例中吸取到创业的实践经验,感受到艰苦奋斗、努力拼搏、诚信经营等中国精神。

4.4 创建高校创新创业育人基地,促进“产学研”转化

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实际项目的操作和具体转化,高职院校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当地企业行业建立创新创业育人基地,依托当地优秀文化资源,构建双创实践、文化实践等育人机制,鼓励师生申报各类专项课题基金,促进“产学研”转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如全国的“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将中国优秀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承有机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

同时,在创新创业项目中还可以依据学校和地区特色的思想资源,融入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提炼本学校或当地优秀企业代表的优秀精神,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并将其融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增强成就感,体验创业的不易与魄力,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

5 结论

总之,弘扬传统文化已然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当代大学生应在创新创业项目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和内涵,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和各种创业比赛,应聚焦优秀传统文化,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温故精髓,笃行中坚定文化自信,自主教育达到德才兼备的理想境界。相信同学们会扎根于中华五千年的沃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创新创业项目中,知行合一,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王玉芳,吴瑞红,袁少桐,等.高职院校开放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50-52.

[2]张群,徐玮玮.众创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探索[J].科教导刊,2016,(10):32-33.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自信高职院校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