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021-04-26张光明
张光明
摘 要:在任何学生时代,语文都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也是学生各科学习与生活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是语文的精髓,阅读被誉为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不可或缺。各学科的学习与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小学语文新课标把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列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重点讨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5-00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5.023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新课改赋予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小学生阅读学习水平的关键所在。在语文教学中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培养阅读兴趣最关键
兴趣对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能在学生的阅读中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阅读这个学习环节原本就是充满乐趣的,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为简单。在阅读前,教师的教学可以增加对课文相关背景的讲解,也可以從日常生活常见的场景入手,将学生带入课文的场景中,感受课文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想,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储备低,对于周围的一切都较为陌生,充满求知欲望,而解答这些问题与疑问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从百科全书到名家诗歌,再到名著故事,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同时提出合理的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在书中求得答案。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对于图片、影音有明显的兴趣,教师可利用现代化设备,将制作好的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或者将语文新教材中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活力,更增加了学生阅读的趣味性,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小学生的专注力比较差,做事情的时候容易分心、走神,阅读经常处于被动的状态,读文章容易串行,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阅读篇目进行有感情的朗诵,个别叙事较好的片段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背诵或者进行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又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对阅读内容的学习。
根据小学生生性活泼的特点,应注重组织读书分享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根据教学安排定期开展阅读课,使学生保持旺盛持久的读书热情,因此要鼓励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有的学生喜欢读名著、名篇、佳作、美文,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书籍阅读,让他们知道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也不仅仅是在书本。在阅读课中,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分享,久而久之,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加准确。思考是阅读的精髓,边思考边读书可以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东西。
二、养成读书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好的习惯是重要的,在阅读中也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就像是一个好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良好、高效的阅读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鼓励学生先阅读“序言”“目录”等,让学生先了解这篇文章大概要写什么。其次,要求学生积极使用工具书、辅导书,解决在阅读中的一些困难、障碍。最后,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深化自己的阅读感触。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龄特点,制订一定的阅读目标。例如,低年级以养成阅读意识、培养阅读兴趣为主;中年级以发现阅读细节为主,把握主要内容;高年级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注重比较、分析,对文章进行欣赏与批评。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好学生的阅读习惯,还能增强学生阅读的成就感。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习惯。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过于依赖他人,学习时间短,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耐心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作业,告知学生预习的正确步骤,使之初步形成对文章的基础认识和记忆,这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并能在课堂上有重点地聆听教师的讲解,所以说预习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给学生布置一些轻松的短篇阅读任务,由易到难,在阅读过程中思考、探索,这同样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使学生做到能够独立阅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要培养学生养成做阅读笔记的好习惯。阅读笔记应成为学生想象、自由的空间。一是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对于课上讲到的重点内容进行记录,这样有助于学生课后更好地复习与思考,记牢课本的知识点。二是在学生阅读这些课外优秀读物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对抓住文章段落的脉络和重点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是对好词好句的摘抄、整理,也可以在书中勾画自己认为有意思的章节,还可以是学生对于文章的思考与感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形式多样。
三、阅读方法要合理
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说只要喜欢读书,打开书本就能有所收获。但是如果不懂得、不清楚读书的方法,那么开卷就未必有益或者受益甚微。阅读过程曲折而又有趣,其中有着深刻的奥妙。阅读不能死读,也不能全篇精读,阅读技巧很重要。刚刚接触语文学习的小学生,阅读的过程充满挑战,不熟悉的字词、难理解的语句,都容易让学生对阅读失去耐心与信心。所以,教师在学生阅读前要教授学生合理的阅读方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保证阅读的效率。
首先,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减少不经意、不恰当的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阅读,要让学生通过读书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特别注意不要让他们有挫败感。学生背诵、朗读课文不够流利时,不应该先指责,更不应该对其学习能力进行负面评价,而应先从发音、情緒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表扬,然后因势利导地指出学生此次读得不够好的原因是对字词生疏,预习不到位,让学生在以后注意,要讲究阅读方法。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在脑海中构想内容画面,教师可以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图片穿插在课文讲解中,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图片内容阅读,这样能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到位。最后,阅读是读的过程,不仅要看还要品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教学《琴声叮咚》这篇优美的散文时,可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时想象优美的画面,在读中去思考、感悟。先让学生在本篇散文中找出描写“我”情感变化的语句,然后思考这些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后,找出了“悦耳”“羡慕”等词语,以及“我羡慕这个弹琴的人”等句子。带着思考的问题进行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学生能够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手、眼、口并用,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要创新
传统的教学对于学生的阅读评价是以课本知识为标准,偏重对字词的掌握以及对课文阅读的熟练程度、个别段落的背诵记忆,很少要求学生有发散的创新性思维。小学生的特点在于学得快,忘得也快,即使对于个别课文有深刻的记忆,也只是生理记忆,即死记硬背,在考试中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思维要加以要求,将此项加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中。例如,在《狼和小羊》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狼扑向小羊时可能出现的结局,让学生自主改编,对极富想象力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教师要时常在教学中布置这样开放性强的题目、作业,让学生不恪守标准答案,不局限思维,勇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有趣的书只是让学生入门的,不能让学生一直停留在有趣阅读的初级阶段,要及时让学生的阅读内容升级到有趣又有知识。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后,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发生从“量”到“质”的变化。在拥有渊博的知识后,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转移到书中的思想和文化,通过阅读和思考,逐步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阅读时就会不经意地用已有的思路和知识去感知文章,使学生的阅读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并形成独特的气质。
“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生智慧阅读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一个人的学习活动、认识活动、交际活动都离不开阅读,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前提,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时常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满足学生的阅读成就感。正陶行知先生所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参考文献:
[1]魏永霞.小学阶段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2).
[2]杨富年.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9(14).
[3]宋俊丽.浅谈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
[4]左爱娟,范兴凤.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
[5]石海丽.如何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
[6]姚彩萍.浅析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8).
[责任编辑 张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