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春风,吹响环保产业大发展号角

2021-04-26箴言

环境 2021年4期
关键词:资源化意见垃圾

箴言

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要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近年来,在保持总体较快发展的背景下,环保产业加速结构和格局的调整。这次《指导意见》的出台,为环保产业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定位与作用指明方向,吹响了环保产业参与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号角,有利于稳定发展预期和市场预期,为环保产业进入下一个五年的高质量发展铺垫了浓重的底色。

政策加持,环保产业前景广阔

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

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为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指导意见》提出明确目标计划,并从六个方面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勾勒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蓝图,全方位全过程推动社会经济绿色转型。

令环保企业欢欣鼓舞的是,《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提出建设一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形成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培育市场主体,鼓励设立混合所有制公司,打造一批大型绿色产业集团;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进一步放开石油、化工、电力、天然气等领域节能环保竞争性业务,鼓励公共机构推行能源托管服务。适时修订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此外,《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包括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厂网一体化”、污泥无害化资源化、污水资源化利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医疗废物应急处理等。“这些都是环保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这次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提振了大家的发展信心。”有环保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另外,《指导意见》的一些部署,也有望解决传统环保企业面临的发展瓶颈,为企业发展打开新局面。“例如推動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等,集中治污工程就可以做大做强,这也是对现有政策的突破。”业内人士称,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也将有利于打通现有资源回收利用的堵点。“此外,像绿色收费价格机制和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的继续推进值得期待,有望为环保企业解决切肤之痛。”

找准方向,细分领域值得深耕

“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下,环保产业面临非常多的机遇。”首创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斌表示,能源结构转型、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内容是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点工作,而价格机制和财税扶持也将进一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落实。受益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建立,环保行业中的固废处理及资源回收利用、污水、垃圾处理等领域都有望迎来巨大商业机遇。

《指导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强工业生产过程中危险废物管理,鼓励化工等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集中贮存、预处理和处置设施。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及各省都针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管理不断加码,固废督察、清废行动等一系列行动也使得固废处置引起重视。伴随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展开,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等细分领域的投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随着我国对固体废物进口的收紧,未来固废资源回收将聚集于国内,随着《指导意见》的落地,有望加速构建国内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固废资源的回收率和利用率。

对于近几年风头正盛的垃圾分类,《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鼓励地方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随着垃圾分类的深入推进,未来将进一步优化理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全产业链模式,从分类收集端的再生资源利用,到运输端环卫装备电动化,以及后端垃圾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资源化,从而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发展。

据介绍,我国当前垃圾回收再生在无害化规模中的占比依然较低,预计垃圾回收再生处置占比将在“十四五”期间快速提升,有望逐步形成管理制度健全、技术装备先进、产业贡献突出、抵御风险能力强、健康有序发展的再生资源产业体系。这也预示着,随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的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和垃圾分类需求将显著增加。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向来是环保产业的重要市场。此次《指导意见》强调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要求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快建设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设施,因地制宜布局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做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这也意味着,传统的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及垃圾焚烧等业务,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针对日益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乡村绿化美化等。投资机构认为,这些要求涉及的污水治理、垃圾处理、黑臭水体等多个细分领域需求空间大,“我们认为环卫及垃圾污水终端处理刚需属性使得业务有望加速上行。”

金融行业人员分析指出,长期来看,“碳中和”奠定环保行业景气度,节能提效、资源循环利用、垃圾焚烧、固废危废、农村面源污染、污水资源化、再生资源等细分领域有望迎来政策倾斜。

转变思路,环保企业拓宽路径

“看到机遇的同时,当然也要看到这其中的挑战,无论国企、民企还是社会资本,都应积极转变商业模式,从中发现更多的商业机会。”杨斌表示,随着《指导意见》的实施,环保产业市场将面临变局,企业要及时转变发展思路,跟上发展形势。

最现实的问题是,传统环保企业大多关注末端治理,然而随着工业企业的绿色转型、低碳发展,其产生的污染物必然减少,需要治理的污染物总量必然下降,这就会对其业务产生冲击。对于垃圾焚烧行业来说,随着垃圾分类及资源再生利用,进入焚烧厂的垃圾必然也会减少,企业的运营将面临挑战。

对此,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表示,作为环保企业,表面上看是在末端治理,实际上随着产业链条的延伸,前端与末端的界别会越来越模糊。通过环保技术和商业模式,逐渐引入循环经济,反过来优化源头的能源结构,这样一来环保企业也可以在源头减排上做出很大贡献。

“过去10年,环保产业主要是围绕着PM2.5这个指挥棒在做事,目标是消灭雾霾。未来10—30年,则要围绕CO2这个指挥棒。”骆建华指出,环保产业对低碳发展的贡献需要扩展,例如环保设施的低碳运行,传统的污染治理设施目前还不能做到节能低碳,在这方面的发展很有前景。同时,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环保企业同样有机会。

有行业专家也表示,未来环保企业发展就是要“转变思路”,跳出现在末端治理的限制,往上游走,往前端走,参与到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去。从长远来看,这是未来环保企业发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资源化意见垃圾
生计资本对江汉平原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影响研究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垃圾去哪了
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分析
评“小创”,送好礼
评“小创”,送好礼
倒垃圾
图解《意见》明晰要求
污水处理厂污泥制备园林用土或土壤改良剂进行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