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依庭:我有两个爱好 一是生命科学,一是文学

2021-04-26张琳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闸蟹话剧科学家

张琳

和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对很多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17岁的杭州第二中学女生李依庭却做到了。近日,杭州女生李依庭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上凭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出众的表现,获得了“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优秀小科学家”称号。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星光熠熠,包括6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近140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出席。除了诸多科学家外,从全国遴选的55位科学少年也受邀参加大会,来自杭州第二中学高二(12)班的李依庭就是其中一员。

让大闸蟹的膏更厚

真诚、大方是李依庭给人的第一印象。“从小我就对科学比较感兴趣,但真正让我下定决心步入生物这个领域,要感谢学校。”李依庭对记者说道,去年暑假,她虽然还没有正式进入杭州二中学习,但成功报名了学校的生物竞赛团队,跟着团队提前学习了很多大学生物知识,为自己能完成科研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求是创新学院,更是给了她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有机会能加入浙大教授的团队,走进实验室,完成课题。李依庭口中的课题,就是她在这次科学家大会上展示的科研成果——“中华绒螯蟹精巢连接蛋白innexin的分子克隆与分析”。这是一个生殖生物学方向的课题,研究无脊椎动物精子发生的安全性,精子如何能正常成熟。中华绒熬蟹就是大家吃的大闸蟹,我研究的是大闸蟹精巢中重要的连接蛋白innexin,它可以选育产膏量多的蟹,让人吃到更美味的大闸蟹。大会期间,她印象最深的是在“小科学家展”环节中,自己用英文与论坛副主席莱维特先生分享了研究成果。“他建议我可以从innexin蛋白的组织特性和病理药理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不能仅仅是建造基础科学这一空中楼阁,应该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用科学中去。”简单平实的话语道出了这位少年科学家的理想与情怀。

从小是 “少年文学之星”

才华横溢的李依庭不仅在生命科学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是位不折不扣的文学少女。“我有两大爱好,一是生命科学,一是文学。”谈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她眼中闪着耀眼的光芒。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中,李依庭从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少年文学之星”称号,高中组只有3人入选。初赛期间正值疫情,大家都要待在家里,她就把逆流而上的医务人员作为主角,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创作了一部1万多字的现实主义题材话剧。她说:“我非常推崇的一个写作观点是‘文章合为时而著。”

凭借这部话剧,李依庭进入现场决赛。“高中组的题目是减法,我对希腊神话特别感兴趣,就结合自己之前阅读的一些神话,和我写的小说,以双线并进的形式,糅成了一篇两千多字的文章,非常有幸能获奖。”这并不是李依庭第一次获奖,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她先后四次获得“少年文学之星”称号。请她讲讲写作秘诀,她低调地表示:“平时学业比较忙,没有动力去创作一篇比较长的小说,征文比赛会限定一个范围,带着这些‘束缚再去施展我的想法,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成长的契机。”就像这次征文大赛,原本对话剧的写作要求并不了解的李依庭,阅读了大量的话剧作品。《茶馆》《雷雨》《北京人》《龙须沟》……通过阅读,她学到了话剧的创作形式、写作格式和内容精髓。“二中也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进行文学创作的环境。学校里有很多与文学相关的社团,像话剧诗社、文学社等等,让我们完全沉浸在文学的氛围里。”

妈妈是她最信任的人

女儿如此优秀,她的家庭是如何培养的?对此,李依庭的妈妈说,自己和爱人都很忙,平时没时间管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李依庭就在学校寄宿。我连她平常在上什么课都不知道。”李依庭妈妈笑着说,因为相处的时间少,她连培训班也没报过,每个周末都带女儿在外面玩,“周边能去的地方都去过了,可以说,她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童年。”

比起学习成绩,李依庭妈妈更关心女儿的情绪。“她性格比较要强,初中升入文澜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她也会有压力。但在我的观念里,要允许自己犯错,经常跟她说,要放轻松。”“我們的相处就像朋友一样,我想我就是她最信任的人。”从她回忆和女儿相处的点滴中可以感受到,对教育,李依庭妈妈有自己的理解,“记得她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跟我说过,要成为袁隆平先生那样的人,造福人类。她有这样的理想,我就支持她。”李依庭要报名参加“英才计划”,妈妈十分赞同,但她的初衷是把走进实验室当作对女儿的考验。“我担心她对生物的热爱停留在幻想当中。有几次她自己也说,实验是很枯燥的,我问她要不要重新选择,她很坚定地跟我说,不,妈妈,我热爱它。她知道真相,还能坚持,那我就义无反顾地支持。”

她的偶像是袁隆平

据李依庭讲述,她最早爱上生物学科,是在小学一年级:“那时候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袁隆平,他把科学研究应用到实践,用杂交水稻技术造福人类,非常了不起,他是我唯一的偶像!”到了初中,她开始正式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微小却又能有条不紊完成生命活动的细胞、形态各异而又不失生命之美的植物、由各种关系交织而成的生态系统……李依庭说,她对生物的感觉,就跟昆虫学家法布尔相似。“他在《昆虫记》中这样写道:‘当我坐在舒适的长椅里,倾听耳畔虫子们的合唱,远处传来迷迭香的阵阵香味,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星空的魅力便黯然失色,因为在那里缺少一个宇宙中最美的也是最大的秘密——生命。”

李依庭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充满趣味的:“都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但是我们对生命科学的了解还是甚少。我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段话,对此非常赞同:假如把我们人类的已知范围比作一个圆,那么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在圆内活动,甚至都在离圆心非常近的范围内,更不用说边界了;但是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尝试着拓展这个圆,虽然可能他们穷尽一生,也只能让这个边界稍稍变形,变化细微到旁人根本无法察觉,但这并没有关系,因为总有人前赴后继,经过这一代代人的努力,人类的已知范围会越来越大。”

邱宝珊 荐自《北广人物》

猜你喜欢

大闸蟹话剧科学家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假如我是科学家
我的发现
大闸蟹成美国“通缉犯”
再见啦,秋天!
大闸蟹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