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4-26陈晓娜遇伟君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预见性根治术出血量

何 玲 陈晓娜 杜 娟 遇伟君

1.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护理部,辽宁营口 115000;2.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营口 115000

结肠直肠癌是发生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首推疗法,能通过切除原发和转移病灶,控制病情发展[1]。腹腔镜术因良好微创性在结直肠癌外科根治疗中广泛应用,较传统开放手术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快[2-3]。但结直肠癌根治术较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手术麻醉、切除操作等均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腹胀、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临床需加强围术期护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预见性护理是一种计划性护理模式,能根据患者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恢复[4]。基于此,本研究以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降低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恢复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研究组中,女19例,男27例;直肠癌33例,结肠癌13例;年龄43~72岁,平均(58.06±5.38)岁;癌症分期:Ⅱ期29例,Ⅲ期17例。对照组中,女18例,男28例;直肠癌34例,结肠癌12例;年龄42~73岁,平均(57.99±5.45)岁;癌症分期:Ⅱ期30例,Ⅲ期1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5]诊断标准;②符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操作指南(2018版)》[6]相关手术指征;③年龄≤75岁;④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腹腔镜手术史;②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③存在代谢性疾病或免疫疾病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术前基础宣教,指导患者术前8 h 禁食,4 h 禁饮,做好腹部备皮;常规留置导尿管、胃管,术中全程无菌操作;术后做好病房环境、导管管理及生命体征监控,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药物镇痛,根据医嘱拔出尿管,持续禁食至患者排气,嘱咐患者术后24 h 下床活动,但不强求,护理至患者出院。

1.3.2 研究组 给予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护理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对结直肠解剖结构、手术流程、手术配合、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学习;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并发症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2)术前预见性护理:①入院后介绍手术室环境、主刀医生。针对术前准备、麻醉方法、手术流程、术后护理进行相关宣教,告知患者配合护理对手术开展及术后恢复的益处。②指导患者体能训练、呼吸训练。体能训练以有氧运动为主,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重复30~50次。③入院调整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饮食为主,多为软食或半流质食物,缩短禁食时间为术前6 h,术前3 h 口服300~400 mL 葡萄糖后禁水。(3)术中预见性护理:①患者入手术室前调整温度为27~28℃,进入手术室调整为25℃,湿度控制在45%~60%,术中所用冲洗液、生理盐水均加温至35~37℃,CO2加温至37℃。②尽可能避免在下肢开放静脉通路,且在不影响手术情况下尽量降低气腹压,术中加强对气腹压监测,若超过2.13 kPa,且血压升高时,则排出蓄积CO2。(4)术后预见性护理:①加强腹部切口清洁消毒,扩大消毒范围,若患者情况稳定,术后4~6 h 调整为半卧位,减轻伤口牵拉,并适当垫高下肢,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术后2 h 按摩双下肢,从足底开始,直至大腿。②术后5 h 给患者咀嚼无糖口香糖,时间15 min,每隔4~5 h 咀嚼1次,直至排气;6 h 给少量饮水,耐受后12 h经口进食,少食多餐,初始为流质食物,排气后逐渐转为正常饮食。③麻醉消退后要求患者深呼吸,指导正确咳嗽方法;6 h 帮助患者翻身,同时抬高床头,辅助进行四肢关节旋转活动、肌肉拉伸等,12~24 h 坐于床边活动,若耐受则下床站立,之后逐渐下床慢走,术后48 h后可逐渐增加运动量。护理至患者出院。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初次下床活动时间、肠蠕动时间、初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期间腹胀、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的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情况的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手术出血量(mL)研究组(n=46)对照组(n=46)t值P值138.25±13.91 145.54±14.15 2.492 0.015 71.64±9.77 76.79±10.02 2.496 0.014

2.2 两组术后下床及胃肠恢复时间的比较

研究组的初次下床活动、肠蠕动、初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术后下床及胃肠恢复时间的比较(h,)

表2 两组术后下床及胃肠恢复时间的比较(h,)

组别 初次下床活动时间 肠蠕动时间 初次排气时间研究组(n=46)对照组(n=46)t值P值25.13±3.78 29.50±5.19 4.616 0.000 26.04±4.15 30.22±5.37 4.177 0.000 34.36±5.52 39.11±6.08 3.923 0.000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包括原发病灶与引流区淋巴结,可降低癌症复发或淋巴转移风险,改善患者预后[7]。但根治术切除范围较广,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后并发症难以避免,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8-9]。常规腹腔镜围术期护理是根据手术流程及患者表现给予对应护理干预,能满足手术需求,但存在一定的被动性及滞后性。预见性护理指在实施护理前,护理人员对患者全面分析,预估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采取相关预防干预措施,将被动护理转为主动护理,提升护理人员积极性及护理质量,保障治疗效果[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初次下床活动、肠蠕动、初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能降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研究发现[12-13],术中出血量高、手术时间延长是导致手术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手术时间延长,则出血量增多,且麻醉时间也随之延长,对患者免疫、血液流变学、代谢造成影响,进而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护理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对导致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于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进行针对性护理,并加强护理小组专业培训,有利于提升围术期护理配合度,促进手术顺利开展,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在患者术前对手术室、主刀医生及手术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可纠正患者认知,减轻面对未知环境及陌生人导致不良情绪,为手术开展做好心理准备,预防心理应激对手术开展影响。术前体能锻炼、饮食指导及葡萄糖补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生理功能,减轻饥饿导致的应激反应,提高手术耐受性,利于手术开展,避免手术时间延长及出血量高对患者免疫、循环、呼吸等功能造成的影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胃肠功能抑制是腹腔手术典型表现,也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引起并发症的常见原因之一,胃肠抑制不仅引起腹胀,导致腹部创口牵拉,增加感染、吻合口瘘发生风险,还影响机体代谢及营养吸收,不利于术后恢复[14-15]。术中综合性保温可减少胃肠麻痹,减轻胃肠抑制,配合术后咀嚼口香糖及早期进食,可有效刺激胃肠蠕动,加速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腹胀发生。术中注意气腹压、术后肢体按摩、体位调整,可减少术中下肢静脉淤血形成,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围术期呼吸训练及早期运动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的实施能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顺利开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促进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加速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预见性根治术出血量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