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船夫曲》的合唱表现与指挥处理

2021-04-26范文君

艺术品鉴 2021年2期
关键词:合唱队船夫小节

范文君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先生创作的,这部作品自创作以来到现在始终是我们民族斗争的号角和前进的动力,许多指挥家也因指挥此套曲而倍感骄傲。全曲共有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作为《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受指挥者的喜爱。笔者作为一名学习合唱指挥的专业人士,在对《黄河船夫曲》进行实际排练时得到了一些领悟,望对后期排练者有所帮助。

一、《黄河船夫曲》简介

《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流行于陕北黄河沿岸的船夫曲。这首作品采用了写实的手法,吸取了民间黄河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描写的是船夫们在与汹涌的黄河进行殊死搏斗后又恢复平静渐行渐远的场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精神和乐观主义情绪。

《黄河船夫曲》作为《黄河大合唱》的开篇之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整套合唱曲定下了基调。在《黄河船夫曲》中采用朗诵的形式作为开始,突破了国外传统的合唱套取的写作模式,这一形式的呈现抓住了人们的眼球,使人震惊。可想而知,这样的开始怎会让人不振奋激昂?

二、《黄河船夫曲》的音乐分析

混声合唱《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有着较为典型的单三段曲式“A+B+A1”的结构特征,图示如下:

引子开始采用朗诵的手段为歌词的内容做了一个铺垫,这种形式也起到引出歌曲的作用。在第38小节结合钢琴半音音阶上行及震音为之后合唱团强有力的演唱烘托出紧张、激烈的氛围。

第一部分A段是此乐章的第一个音乐形象。该部分描述了船夫们与风浪搏击的场面,整体情绪比较激昂,音乐也充满了战斗力量,描绘出了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画面。

间奏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部分,从A段激烈紧张的情绪中转换成平静、轻松的情绪,速度也变为稍慢速的小行板,钢琴右手的旋律为之后B段的出现做了铺垫。整个间奏既为合唱队营造了氛围,也为其提示了音准及速度。

第二部分B段是此乐章的第二个音乐形象。这一部分拉宽了节奏、放慢了速度,表现的是船夫们穿过急流、靠近河岸的欣慰之情。这表明,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民尽管处在艰难之中,但已看到胜利的曙光。

此一小节的间奏也可以把它视为一个小的连接句。虽仅有一拍,但需要表达的内容已足够,过长反而会显得拖泥带水,不够果断干脆,与后面情绪不符。

第三部分A1是A段的一个缩减再现,节奏又回到了乐章开始的速度上。音乐由强渐弱,由近及远表达了黄河船夫们渡过难关后又继续前行的场景,这也象征着中国人民不惧苦难,继续奋勇向前的坚毅精神。

三、《黄河船夫曲》的指挥处理与合唱表现

首先,合唱团的表现与指挥的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指挥讲究“摸、拉、弹、挑”。“摸”通常适用于比较柔和的音乐,动作的要领是像摸小动物那样温柔,要连贯。例如《葡萄园夜曲》就适合用“摸”的手法;“拉”适用于比较悲愤的情绪,这个动作就像是拉皮筋一样,动作要稳、有力度。《黄水谣》的“自此鬼子来,百姓遭了殃”这一部分用“拉”的手法就能强烈表达出百姓们的愤恨;“弹”用于较为活泼、节奏性快的音乐,就像是小鸡啄米一般,要注意小臂带动手腕的回弹性。《保卫黄河》的节奏比较快,轮唱的部分更适合用“弹”的手法;“挑”则适用于表现大气磅礴、辉煌的音乐。《怒吼吧,黄河》中“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将后面音乐推向高潮,这个地方采用“挑”的手法最适合。

其次,合唱的表现离不开指挥的作品处理。指挥在处理作品时必须要注意作品的速度及风格。音乐的速度与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决定着音乐的风格。通常音乐表现比较热血、激昂的情绪时指挥的节奏会相对快一些,反之音乐是比较沉稳、和缓的情绪时指挥的节奏则会柔和一点。但在表现作品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在注意作品基本速度的同时还要注意乐段之间的转换、谱例标注的表情术语以及作品情绪表达时的变化速度。那么《黄河船夫曲》这首作品的基本速度框架则为“快——慢——快”。

(1)引子加A段的整体速度应控制为中快板,指挥以“弹”和“拉”为主,合唱队的声音要坚定、干脆、有力量,万不可拖泥带水。

指挥从引子起拍开始就要采用快速有生气的“挑”的方式强起拍,到38小节钢琴半音阶上行的同时指挥要做好提前让合唱队吸气开始演唱的预拍。39小节所有声部都要整齐统一地进入音乐,此时男低声部反复演唱的“划哟”仿佛是划船时的击鼓手在击打节奏使船能快速前进,也为划手振奋士气;其他三声部整齐划一地唱出“咳哟”表现出大家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的状态,此部分不能用嘘声,要用带有吆喝感觉的声音。44小节开始分为高低两个声部的对唱,此时指挥可以用“弹”的方式分别给两个声部进入的提示拍,让两声部能够紧密衔接,营造出一种此起彼伏、奋勇向前的氛围。之后48小节再现39小节的演唱感觉。需注意的是在51小节指挥要强收拍将声音全部收住后给一个短暂的呼吸气口,重新起拍再演唱52小节。

52—59小节属于男高声部领唱,另三声部附和的形式。指挥可以用“拉”的方式将所有声部带入,且“冷风哪,扑上脸!浪花哪,打进船”要比前面“乌云哪,遮满天!波涛哪,高如山”稍快一点,情绪上要更激昂一点,指挥的力度及幅度也要比前面表现得更大一点。之后再次重现39小节的演唱感觉。在64小节标注的“meno mosso”是指较前稍慢的意思,表明这里指挥要较之前的速度稍慢一点起拍,然后每一组要在前一组的基础上提速,演唱时合唱队要注意指挥的速度,需要格外提醒的是“拼命哪,莫胆寒!”是用喊得声音说出来的。从72小节开始连续四小节的后半拍齐唱与钢琴形成呼应(见图一),此时指挥应用“弹”的手法提醒合唱队进拍的节奏点。之后接着演唱76小节及之后,中间不可断开。

图1 《黄河船夫曲》片段

76—83小节是男女声对唱,表达了不论男女都不怕艰苦,奋勇向前的决心,指挥应采用“弹”的技巧让演唱的声音更加铿锵有力,之后重复76小节的后半拍齐唱。需要注意的是101小节的笑声应与前面演唱的“咳哟”是连起来的,不能有明显断开的迹象。从88—101小节的再现不仅再次坚定了勇战黄河的意志,也表明了大家誓死拼命一搏的决心。而从101小节开始的笑声则表达度过了艰难的时刻,看到了曙光,大家的心情由紧张变为喜悦的情绪。这里要注意合唱队的笑声不能太死板,必须要此起彼伏且层层减弱。此时指挥应打着基本拍子,尤其是每一小节的强拍,不能让队员们乱了节奏。

(2)B段的速度由行板转换为快板,指挥需要提前给合唱队明确的转换提示,这一部分可以以“摸”“拉”“弹”的手法为主,合唱队在演唱时需要注意柔和与力度之间的转换。

在110—113小节中采用行板稍慢的速度,表达的是看到曙光,心情轻松的心境。此时指挥应采用“摸”的手法用“mp”的力度将音乐连起来,合唱队演唱的声音不可太亮,要适当压低音量,但不能用嘘声,且要注意咬字不可咬死,需始终保持唱歌的位置不变。

在115—123小节中回到快板的速度采用“f”的力度,再次表明勇斗黄河的决心。此时指挥应采用“拉”的手法击打每一小节的重拍即可,而在长音的部分可用左手悬在空中作保持状态,右手用“弹”的手法打着基本节奏的方式进行指挥。之后123小节的“决一死战”应是全曲力度最强的一个部分,这里速度要较前面的速度稍慢一点,且演唱的声音要做到字字坚定、有力,以此表现与黄河决一死战的意念,也映射出中华人民誓死不低头的顽强与拼搏精神。

(3)A1段再次回到与A段接近的中板速度上,指挥也以“弹”为主要手法,合唱队的声音依旧要始终保持干脆、有力度的状态。

这一部分暗喻在B段休息后,船夫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再次踏上前进的征程。需要注意的是从126小节后的每一乐汇,指挥的力度及幅度应越来越小,尤其是130小节之后的“咳”,指挥可以由“弹”变为“点”的手法引领合唱队进齐节奏点,而合唱队演唱的声音也要渐慢渐弱直至消失,以此表现出船夫们越行越远的场景。

以上是笔者在学习及排练实践中对此作品的一些分析与理解。《黄河船夫曲》作为《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有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也这是为什么众多指挥者对其进行大量研究的原因之一。而此作品也需要指挥者不断思考指挥节奏与乐曲表现的关系,反复精琢指挥动作的表现,进而让曲目更好地展现出其自身的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合唱队船夫小节
女声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的作品分析及指挥设计
洋葱合唱队
快把我哥带走
船夫和风
洋葱合唱队
论合唱队的指挥
节节草的秘密
船夫和儿子
一共几只猫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