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演奏中力量的运用与音色分析

2021-04-26董诗雪

艺术品鉴 2021年2期
关键词:手腕钢琴演奏指尖

董诗雪

钢琴演奏不单纯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越来越多地人只重视谱面上的东西而忽略了追求其最本真的声音。沉迷于手指在琴键上的快速跑动,追求一种不可及的速度,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谁曾想过,这样的练琴有何意义?这样的音色是否具有感染力?当你练完琴或者开完一场音乐会,最应该感到累的不应该是你的手指而是你的全身。

“弹琴”与“操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练琴态度,前者讲究机械性的动作,后者主张将自己的身体与钢琴融为一体。力量运用的正确与否与音色有着直接的联系。钢琴演奏中不仅仅用到你的大脑和手指,全身的每个部位都在运动,包括指尖、手腕、手臂、肩膀以及脚等。只有将这些部位结合起来,合理地利用这些部位传递给你的力量才能把正确的声音传递出来,从而达到一种舒服的音乐效果。

一、指

手指作为我们与钢琴接触的最直接部位也是最敏感的部位,提到“弹钢琴”,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指去弹奏钢琴,因此更多的人只关注手指的跑动和速度的提升,导致很多学生练完琴之后会感到手指劳累以及手臂的酸痛,其实这都是因为用力方式不对,发力点也是错误的。

演奏时,手指只是起到一个传递的作用,将声音通过手指落到指尖弹到琴键上。也就是说我们的手指无论在演奏任何曲子时只要立住即可,不需要用多大的蛮力,越用力手指越酸痛,声音就越干涩,越达不到我们想要的音乐效果。

进行演奏时,需要融入深刻的感情,与作品融为一体,手指的触键和音色是相互作用的,不同的触键方式所产生的音色也是不一样的。换句话来说,观看音乐会不仅仅是欣赏演奏者弹琴的状态,更是用耳朵去聆听其声音,音色美则动人,反之,则反感。

目前,钢琴演奏时手指的触键方法大体有三种,非连奏、连奏以及断奏。非连奏作为最基本的触键方式也是基本功练习方式,要求手指前三个关节的积极和第一关节的稳定支撑,强调落键干脆追求一种明亮、通透富有颗粒感的声音。连奏大多用于赋予抒情性的作品中也是大部分作品所要求的演奏方式,我大体分为三步:首先是落键时的稳定,依靠指关节的支撑,然后将力量传递给下一个手指,最后还要把这种力量紧紧地把握在手上。概括为三点:落键的稳定、稳定的衔接以及衔接的把握。断奏即跳音法,经常用于欢快、活泼的音乐作品中,塑造一种欢乐的音乐氛围,要求声音短促而集中,轻巧而明亮,手指快落快起。

二、腕

对于手腕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是比较难的,也是常常存在异议的一个部位,它是连接指尖与大臂的桥梁,是力量传递的必经之路。若手腕运用得当则可以轻松演奏出美妙的声音,反之则使整个声音变得尖锐,失去钢琴本身所具有的既深沉又儒雅的美感。

有人认为在演奏钢琴时手腕应该是完全放松的,又有人认为手腕应该是非常坚挺的,这两种观点影响了很多练琴者的练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更直接影响了整体的演奏水平。手腕过于松弛则会导致力量无法传递给手指,在到达手腕这一部位时力量丢失,手腕过于松软而导致声音缺乏弹性,既不通透也不明亮,整体来说也是比较松弛的一种状态,像是随意性的演奏。由于紧张、不熟练等一系列原因则会导致手腕过于坚挺,这也是我们大部分人所存在的问题,坚挺的手腕犹如铁板一般,会使整个声音变得刺耳、尖锐和坚硬,这两种错误的倾向都会失去音乐所想表达的效果。

手腕在钢琴演奏时既不能过于松弛也不能过于僵硬。声音既要有弹性又要结实,这应该是最完美的表现状态,然而也是最难以掌握的。手腕的运行无非有三种方向:左右、上下和周旋。左右方向大多用于演奏音阶和琶音中,以大指为支撑点,水平向里缩进,手腕通过左右转动加以配合。然后其他手指以大指为支撑点,借助手腕的带动,使整个手掌落在其他琴键上,完成音阶或琶音的弹奏。上下方向的动作用于演奏双音、八度等快速连续的跑动,需要手腕在极短的时间有最大的爆发力,声音干脆而集中。很多练习者在练习八度时手腕疲劳,手臂酸胀。究其原因一则手腕颤抖缺乏颤抖能力的练习;二则手臂、肩膀乃至全身不能达到一个放松的状态。以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五号》中引子部分中著名的八度为例,只有手腕坚实的支撑,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小的动作将力量传递给八度支撑的架子上,才能将声音处理的干净利索。手腕的第三种动作方向是由里到外或由外到里的周旋。跨度比较大的音程都需要用这种方式完成,这个过程中手腕是放松的,但指尖的力量不能丢,离开琴键时带着上一个的声音效果利用手腕的带动落到下一个琴键上。

总之,手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也较难以去控制和掌握。它需要坚挺和松弛的完美相结合,既像弹簧一样声音赋予弹性,又不失柔和的美感,手腕的运用对声音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三、臂

通常容易产生对手臂作用的误解。认为只有弹奏八度或和弦时才需要使用手大臂,实际上,小到每一个单音都需要借助手臂的带动来传递,甚至在起承转合处,更需要运用手臂。我们将胳膊划分为“三点一线”,分别是肩膀、手腕和手指。以肩膀为支撑,借助手臂的力量通过带动经过手腕传递落到指尖,手臂起着重要的连接性的作用。

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对音色的要求始终是非常严格的。发力方式的不同直接导致着不同的音色,音与音之间的衔接不仅仅依靠每个手指之间的连接,更要借助手臂的带动。单纯的借助手指之间的连贯,不仅达不到我们想要的声音,反而会发出干涩、生硬的声音,使音乐失去灵动性。只有感受到音乐的连贯性是通过大臂的带动与控制,才能将音乐推进到一个更高级的层次。

手臂的运用贯穿整首作品的演奏,不仅要在八度或和弦时使用,在极其微弱和极其抒情的地方更为重要,而这一点也是人们最常忽视的一点。其实我们可以把手臂的运动分为两种:水平运动和圆周运动。水平运动大多用在横向走向的旋律中,利用手臂的发力带中整个音乐线条的走动,音乐更连贯。圆周运动大多用在跨度不大的旋律音的反复中,此时借助手臂的带动可以让音乐更柔和,身体更放松。

其实,音色和音量不仅仅是由手臂的运动方向所决定的,也在于手臂的发力速度。手臂就像一种无形的推力,推动着身体和音乐的进行,这种推力,可以是快速的也可以是缓慢的。手臂的发力速度快,声音具有爆发力,明亮且结实;手臂的发力速度慢,声音深沉或柔美。手臂的发力也是比较难以掌握的,我们可以在发力前通过练习手臂的自由落下的方式来找一种松弛感。发力前全身的各个部位都是放松的状态;发力的一瞬间,看起来身体还是放松的,手臂会有紧张感,但并不僵硬;发力后,身体还是保持放松的状态。因此,手臂的发力较难以控制,直接影响着音色效果。

四、身

钢琴演奏需要全身各个部位的高度协调和高度配合,既要支撑住也要控制住,通过身体发力通过手腕传递到指尖,所以对坐姿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练琴时,如果你是蜷缩的坐姿,虽然手指在琴键上跑动,但身体得不到正确的发力,也就无法传递到指尖,音色也就死气沉沉,完全是手指在弹琴,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所以在演奏过程中,我们的腰板要时刻保持挺直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正确的发力点和支撑点,进而传递给手指。

钢琴演奏同样要气自丹田开始,腰板挺直,肩膀放松,通过两脚跟和臀部的支撑,将力量通过手臂、手腕传递到指尖。钢琴演奏时,既要放松又要发力,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成为许多学琴者心中的疑惑。保持放松的身体状态,可以让身体的各个部位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瞬间爆发,反之,身体若保持高度集中和紧张,则会造成声音的僵硬。放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松,放松也不意味着各个部位懒散无力,而是看起来松弛但却内力十足,时刻准备着。演奏钢琴每个音的时间极为短促,同时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能量高度集中,哪怕是极为弱小的声音,也要将力量传递到琴键上,演奏出最集中的声音。所以,这种放松也是可以控制的,弹奏每一个音之前要迅速将发力状态转变为松弛的内力状态,而这恰好是为下一个音的发出做准备。

因此,演奏钢琴需要全身各个部位的高度协调,坐姿端正,呼吸顺畅,松中有紧,紧中有松,往复循环。这样,放松与紧张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音色也会大有不同。事实上,许多著名的钢琴演奏家都到达了这种境界,这就是为何演奏钢琴时要用到全身之力的原因所在。

五、结语

钢琴演奏其实就是一个“从头到脚”的“全身运动”,各个部分之间是不可分割的,需要我们整个身体的高度配合来完成。本文从手指、手腕、手臂以及整个身体四个方面简单阐述了在演奏时如何正确发力以及合理运用。发力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音量与音色的变化,掌握好发力点并将力量合理运用才能演奏出更美妙的声音,进而到达更高的层次与境界。

猜你喜欢

手腕钢琴演奏指尖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治理“指尖乱像”不宜一散了之
钢琴疗法
——钢琴演奏的魔力
现在,为手腕减点负
虔诚之花在指尖绽放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指尖童话
常转手腕可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