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国传统音乐特征
——以古筝曲《苍歌引》为例

2021-04-26杨悦

艺术品鉴 2021年2期
关键词:古筝民族音乐意境

杨悦

气韵和意境,这两者一直都是我国传统音乐最为推崇的两个方面;强调风骨与神貌;人和自然的和谐和统一;情感和伦理的结合;推崇蕴蓄、婉曲;讲究的就是一个中庸、协调。我国自古以来就从美学的角度上追求这些不同的特点,从而铸就了我国民族最为和谐的特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最基础风格表现在三个不同的方面,分别是线条、和谐以及最重要的意境上。

一、基本风格特征

(一)线条

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是明显的以线条为主的思维类型,相比西方对立体声的重视,我国的音乐则主要以和声以及多重声音共同构成进而表现出一种丰富的哲理,从体系上来说可以被论为单音音乐,同时我们会特别注意从旋律上产生的各种变化以及对单音的内容进行扩充,其艺术上的线条特点一般从乐音的线性表现出来,我们在乐曲中会经常运用技巧,譬如对音量大小的控制,乐句的伸缩以及音色的转变,以此来表达出创作者高深的境界和丰富的情感。

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并不是仅凭演唱时的直线音乐进行表达,其音发出后还要对其进行乐色上的修饰,这样才能将作品的深度表达出来。同时利用古筝来对线条进行修改和处理,让音乐得到更大程度的升华。

古筝中有许多使用的技巧,左手的吟、揉、按、颤都是这些技巧中的集大成者,可以制造出譬如滑音、倚音等装饰音色,这些波浪式的弯曲音色可以极大程度上增加上述的韵味。

图1 谱例1

在古筝曲《苍歌引》中,如谱例1所示,乐曲一开始引子由琶音弱进,谱面标记为mp,接着低音区的滑音出现,整体第一句是静态安宁的,表现出万物初春,春阳映照在群山树林,村落山间,墙白如雪,瓦青如碳,在经历了一个冬天的蛰伏,春笋从土里探出尖尖的脑袋。

众所周知,民族音乐基本都是用五声调作为全曲的基础或起码是主干部位,在旋律的定向调整上都显得圆润有余,而在拖音上则更显得圆滑,不过这些都需要用加花或是变奏这类技巧进行修饰,这些技巧可以让整首曲子变得更加动静有度,虚实结合。

图2 谱例2

如谱例2所示,这个地方由手腕快速在低音区扫弦,两组扫弦,每组三下,需要极强的爆发力,模仿雷声,让听众感受到春雷始鸣,响彻大地,将沉睡了一冬天的大地唤醒。

图3 谱例3

紧接着春雷之后(谱例3),左手手掌在琴码左侧左右来回抚擦琴弦,“沙沙沙”的声音既像润物细无声的丝丝细雨,又像是蚕虫吃桑叶时细微的响动。

(二)和谐

“乐者,天地之和也”。我国西周时代,当时的我国就有着祭祀天地神灵的传统,在长期的集体行动中已经出现了群体的思想,这在历史上已经传承了千百年。所以,中国的民族音乐也是植根在这样的土壤中,保留着天地之间的和谐和神灵之间的庄重。这样的音乐特点更偏向于伦理而非逻辑。所以我国的民族音乐大多是利用变奏和承接来表现音乐的忍耐和陈述,对比西方,他们更喜欢在音乐中表达斗争和流血。和谐美也自然而然地被认为是我国民族音乐中重要的特征,其主要就表现在音乐的结构和演出上。

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中,更加讲究均衡、平稳,这是一种对和谐的追求。以《苍歌引》为例,其结构采用特有的段落性连缀展开,但是又和常见的散慢中快散结构有着本质的区别。

此曲以具有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小三度+大二度”为基本音高素材,没有特定的民族音调,却不失浓厚的中国本土音乐语言。古筝定弦方面,也完全按照古筝传统的D调定弦方式,仅在低音区的五根弦做了调整以丰富整曲的色彩感。

以五声音阶作为骨干或基础的音乐基本都有着相对的稳定和统一,而在统一中又暗含着一种变化。而几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刚柔并济、阴阳结合也让动态平衡有了发挥的空间,让听者感受到平静而和谐的美。

(三)意境

几千年来,国内不论是民歌还是戏曲,说唱还是器乐,都是为了表达我们对意境的追求。将音乐比作艺术品,追求的就是虚实结合,传神领悟。

虚实结合讲究的就是不同的人领悟到不同的感受,音乐并不像画作或是雕塑一样有着直接可看到的实体,这对聆听者的个人素养有着不同的要求,往往一首歌可以表达出千百种感觉,谓之虚实结合也。

在音乐中,总是包含着乐曲之外的内涵,音响的实体固然存在,但人体本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是需要通过联想才能达到的,古语常说“声断意连”即是此意,即使音乐中有空白,那也是可以通过对空白和休止来表达“此处无声胜有声”,其包含的信息往往更多,动静结合、虚实相变,这才是音乐真正的魅力。

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相当注重音乐本身的传神效果,在音乐绽放的背景下,听众可以想象甚至看到各种场景,但是这对其音乐修养和个人经历有一定的要求,谓之“悟”。悟就是指人的思想在经过激烈运作后,对某个事务达到了本质上的认识。

悟需要听众有着扎实的音乐基础和广泛的社会修养。我国的音乐文化长久以来讲究的就是一个口传心授,通过这样的方法才可以让追求意境美成为现实。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中,不管是创作还是欣赏,甚至于演奏都需要对悟有着自己的理解才能够做好,意境美的最高境界就是要通过这样的行为才能达到。

二、《苍歌引》的意境情感表现

该曲目在技巧上极尽变化,作曲者将自身的情绪、对春天的向往、对生命力的渴望完全灌注在琴声当中,以丰富多变的技巧相配合。整首曲调或静谧、或流畅,动静之间交替配合,使杂糅的情绪得到展现。在结构、张力、旋律、音色技巧的变化方面,本曲都是一个紧凑、充满激情的杰作。在表达乐曲的层层递进和乐曲张力时,演奏技巧中对个人情感的描述和表达融合得恰到好处,很好地解决与释放了情感。该曲目的技巧变化较多,但却并非为变化而变化。一切从情绪表达出发,自然而然。

(一)以万物复苏做铺垫

整首曲目中充满意象的对比,一面空灵寂静,一面活泼灵动,表面上是描写春天的生机勃勃,实际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生命的赞叹之情。从引子来看,由空灵、安静逐渐向明快、清丽变化,而这种变化不是渐进的,而是倏忽之间由慢而快、由显而藏。场景伴随着拟清风、流水的乐音。引子最后春雷炸响,预示着春雨如约到来。

(二)激情澎湃的感情更为深切递进

经过引子的强弱、动静对比,整首曲子直接转入快板。无论是音色、音量还是力量表现,都将音乐投入到更加饱满的情绪。而从36小节开始,进入技巧集中区间,交替采用快速指序、拍板扫弦,四三拍对位,为情绪的酝酿和滋生创设情境,同时将情绪抒发呈现。四三拍部分采用和声演奏古筝弹奏和弦的同时,钢琴则沉稳深重,二者相互融合,展现出竹笋在经历了初雨的洗礼后,竞相冒出了头,一节一节,挺拔耸立。

(三)长线条的意境美

进入慢板,此时作曲者思绪纠结,而情感却反倒更加细腻浓烈。通过滑音的连续应用,拉紧倾听者的心弦,使之随演奏者的情绪、指法而变换,整个曲调显得更加昂扬、情绪更加向上。经过阶梯递进后,澎湃的情绪终于攀至顶峰,使所有渴求、向往、期待一起迸发,情绪表现得更加激烈。

(四)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急板升起迅速,借着前部分高潮的结尾,所有的情绪和旋律又一次达到了巅峰。一扫优美缓慢的慢板,音符就像离弦的箭一样,直插听众内心,最后在强有力的扫弦声中戛然而止,使听众回味无穷,余音绕梁。

三、总结

当中国传统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就是中国古典音乐之美。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音乐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的音乐文化陶醉了一代代中国人,音乐文化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精神。

猜你喜欢

古筝民族音乐意境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