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意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021-04-26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都会有这种感觉:尽管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事情发展却往往并不按照“剧本”来进行,总是难以避免某些“意外”的出现,对吧?而且,这种“意外”一旦在医疗领域发生,则往往意味着不够理想的结局。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发生在身边的一个“意外”及其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好朋友的母亲于1 年多之前被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即结肠癌),在接受外科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但是因个人原因,术后未能继续接受预防性化疗及定期复查,最终,因肿瘤复发及多发转移于2019 年底去世,享年69岁。之所以认为这个临床病例是一个“意外”,是因为就目前的医疗技术而言,结肠恶性肿瘤的整体预后还是比较理想的(早期结肠癌的5 年生存率可高达80%),绝对属于恶性肿瘤里的“好同志”了。然而,伯母仍然在术后不到2 年就出现肿瘤复发及多发转移,最终去世,实在是令人惋惜!
通过介绍这个“意外”,大家应该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恶性肿瘤并不少见,经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现如今,各种恶性肿瘤的确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威胁,就拿结肠癌来说吧。据报道,2018 年,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为1849518 人,占所有新发癌症的10.2%,仅次于肺癌(2093876,11.6%)和乳腺癌(2088849 人,11.6%),位居第三位,而肝癌则为841080 人(4.7%)。此外,在我国最新的一项大规模调查中,2015 年,新发结直肠癌则占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第三位(9.88%),仅次于肺癌(20.03%)和胃癌(10.26%),其发生率较2014 年仍有所上升(9.74%)。由此可见,恶性肿瘤其实并不少见,往往就会突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熟人或亲人身上。
希望大家都能够多多了解医学健康相关的知识,以做到“处事不惊”,并向专业的医务人员寻求帮助。尽管人群中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比较高,但如果能建立科学防治观念的话,还是有很大希望获得较好预后的。
仍然拿结肠癌举例吧,结肠癌的发病人群以40~50 岁年龄组最高,男女之比为2~3 ∶1,其高危因素包括: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男性肥胖者、结肠癌家族史阳性、长期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等。而结肠癌的临床症状往往包括:近期出现排便习惯(大便次数或大便性状)改变、持续腹部隐痛;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大便异常,稀便或便中血液和黏液;腹部可扪及包块;不明原因出现乏力、贫血、体重减轻等。如果大家存在以上高危因素或临床症状的话,笔者强烈建议您接受相关的专科检查(比如结肠镜检)。
关于结肠癌的治疗手段,如果结肠癌在早期就得以诊断的话,采取内镜微创治疗即可获得根治,而如果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癌的话,则可以接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免疫治疗、中药以及其他支持治疗的综合方案,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及提高生存率。结肠癌是临床上少数几种对化疗比较敏感的恶性肿瘤,如果能够接受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话,还是有很大希望获得良好预后的。
此外,恶性肿瘤术后仍需要定期复查以及接受监测。伯母之所以发生了“意外”,其最主要的因素就在于结肠切除术后未能接受预防性化疗及坚持定期复查,以至于错过了肿瘤复发的最佳治疗时机。当然,细究其原因的话,伯母以及好友自身缺乏对结肠癌诊疗的科学认知;伯母误把机体的不适症状认为是其他原因而延误诊治;伯母担心进一步诊治会“浪费”钱或增加家庭的负担;伯母和好友“讳疾忌医”的态度等,想必也都各自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所以,如果恶性肿瘤患者想获得良好预后的话,患者和家属建立一个对疾病的科学认知、接受合理的诊治及规律的复查,都是极其重要的。
近年来,有关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国内外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和兴起,给广大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福音。也正因为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前都有了较大改善,目前医疗领域也不再将“恶性肿瘤”认为是“不治之症”,而是将其视为类似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慢性疾病。并更加强调“不追求根治而建议与癌症共存”“不一味追求生存时间而更强调提高生活质量”及“视患者为整体而非机器”的人性化做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类对恶性肿瘤研究的不断进展,相信各种恶性肿瘤终将会被人类一一攻克的!衷心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建立对健康和疾病的科学认知,即便是被“病魔”骚扰,也不要“讳疾忌医”或“杯弓蛇影”,而要选择相信科学,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最终获得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和更加幸福的病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