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2021-04-26林玉萍黄锦杭张海林卫展扬
林玉萍 黄锦杭 张海林 李 盛 卫展扬
(东莞市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冠心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部分患者首次心脏事件往往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这类患者在平时通常无明显症状,而发病时自己又无有效药物缓解症状,甚至会导致去医院就医的时间有所延误,病情进一步加重[1-2]。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患者死亡的突出病因,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凶险、最严重的表现形式。相关研究指出,即便是在心血管风险低等级甚至部分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心血管事件与动脉粥样硬化也十分常见[3]。因此,进一步研究完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十分必要。本研究观察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1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疾病类型分为心肌梗死组(n=120)和非心肌梗死组(n=90)。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不典型/典型胸痛病史;(2)肌钙蛋白Ⅰ、心肌酶浓度动态演变;(3)体表心电图T波或ST段呈动态演变。排除标准:(1)心肌病、外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多危险因素共存。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详细记录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史,通过统一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筛查发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1.3 观察指标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1)其中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糖尿病史、心率、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查的LVEF等。(2)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红细胞沉降率(ES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脂蛋白a(L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imer)、内皮素(ET)。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
性别、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FBG、LVEF、hs-CRP、NT-proBNP、Scr、TG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2.2 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
心肌梗死组FBG、TG较非心肌梗死组低,hs-CRP、Scr、NT-proBNP较非心肌梗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s)
表2 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s)
?
2.3 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对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水平升高、高血压、糖尿病史与心肌梗死发病风险呈正相关(P<0.05)。详见表3。
表3 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现阶段,被医学界广泛认可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及糖尿病,能够显著增加罹患冠心病的风险[4]。目前,主要通过一、二级预防来对上述危险因素加以控制,以降低冠心病发病率。本研究中,性别、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FBG、LVEF、hs-CRP、NT-proBNP、Scr、TG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水平升高、高血压、糖尿病史与心肌梗死发病风险呈正相关(P<0.05)。提示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主要因素除了高血压、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外,还增加了hs-CRP水平升高的新评估指标。有研究指出,随着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逐渐加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出现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会明显上升,冠心病患者在受众多危险因子影响逐年弱化的情况下,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性会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高血压是引起脑动脉、冠状动脉以及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能够明显促使患者血管粥样硬化速度增加,还可损伤血管内皮,另外,血压升高还会导致心脏耗氧量及心脏负荷增加,进而促发心肌梗死及心绞痛[6]。
相关研究指出,在冠状动脉尸检或造影中,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在双支以上的占绝大比例,很少有单支病变[7]。糖尿病是一种因糖、脂肪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疾病,易发生心血管病变,进而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微血管病变引起内皮细胞变性、增生以及基底膜增厚现象[8]。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两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与单纯一个因素相比更加普遍。此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进展中,炎症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大部分心血管疾病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基本的病理发展过程。其中,hs-CRP是诸多炎症标志物中最受关注、研究最深入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在心血管疾病筛查中具有稳定、经济的预测价值[9]。hs-CRP升高会导致内皮功能出现障碍,进而致使血管内斑块聚集,并触发缺血性并发症,进而促使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hs-CRP属于调节剂的一种,可促使单核细胞迁移向内皮细胞并对一氧化氮的释放加以抑制,进而诱发内皮功能障碍;hs-CRP还可与氧化的LDL-c直接结合存于脂质斑块中,经由经典途径将互补系统激活,并产生终末攻击复合物,进而引起内膜损伤及斑块破裂,在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0]。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hs-CRP水平升高、高血压、糖尿病史,其中hs-CRP水平是新型危险因素,能够为预防发生心肌梗死新靶点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