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蟹共养对水稻有害生物控制效果评价

2021-04-26桑海旭马晓慧王井士车喜庆邢亚楠于深州孙富余

北方水稻 2021年2期
关键词:稻飞虱河蟹纹枯病

桑海旭,马晓慧,王井士,车喜庆,邢亚楠,于深州,刘 郁,孙富余*

(1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 盘锦 124010;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沈阳 110161)

盘锦市位于辽河平原南部,濒临渤海,水稻栽培历史悠久,近20 年稻蟹共养技术在本地不断普及与推广, 形成了北方地区典型的稻田综合种养殖技术模式,盘锦大米、盘锦河蟹远近闻名。 目前关于稻蟹共养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河蟹放养密度、水稻生长状况与产量研究等[1],尚缺少关于稻蟹田有害生物防控机理方面的研究。 试验组多年来对盘锦稻区捕食性天敌资源进行调查, 明确了蜘蛛是稻田捕食性天敌优势种, 其中的草间钻头蛛 (Hylyphantes graminicola)、 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等为蜘蛛优势种[2-3]。 本文以盘锦地区多年来稻田捕食性天敌调查研究[4-5]为基础,对比分析了稻蟹田和常规田生态系统蜘蛛种类与数量, 同时对比分析了稻田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 以探明稻蟹共养对有害生物的防控效果, 为进一步研究稻田综合种养殖生态系统生物间相互协同作用关系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8 年至2020 年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试验基地完成, 基地位于辽宁省水稻主产区盘锦市,属温带季风性气候,供试水稻品种选择盐粳219。 试验分别在稻蟹共养稻田和常规稻田进行调查,水稻5 月下旬移栽,10 月中旬收获,蟹田每年6 月初投入中华绒螯蟹的扣蟹, 密度为3 000 只/hm2, 不投蟹料,9 月20 日开始收蟹,蟹田前期施用除草剂, 蟹苗投入后全年不施用任何药剂;常规田正常施用化肥和农药,全年药剂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稗草等水稻主要病虫草害,每块试验稻田面积均为1 000 m2, 周边埝埂种植大豆或留杂草。

1.2 调查方法

蜘蛛种类调查: 稻蟹田和常规田均采用吸虫器法, 两类型稻田各随机选择3 点, 每点抽吸1 m2(查4 行, 每行6 穴),调查日当天上午用吸虫器在稻株上、中、下3 个部位分别抽吸, 并以捕虫网作为补充,采集蜘蛛个体带回室内,相同种类只带回少量用以分类鉴定,连续调查3 a。

有害生物调查:稻蟹田和常规田稻瘟病、纹枯病各查5 点,每点查3 穴,3 次调查,病害等级按9级分级法,稻瘟病以穗颈瘟的发生为代表;稻飞虱用盆拍法调查,两类稻田各选5 点,每点连续盆拍10 穴,3 次调查,统计稻飞虱总数量;稻田杂草主要采用直接观察法,观察河蟹对杂草的取食,杂草发生量情况等。

1.3 种类鉴定与数据统计

蜘蛛样本用75%乙醇保存, 分别记录并带回室内, 参照文献[6-7]清样及鉴定, 统计蜘蛛种类数与个体数, 采用Excel 2010 统计采集数据,并做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蟹田与常规田优势天敌蜘蛛群落的组成

经过前期对盘锦稻区优势天敌调查可知,蜘蛛是稻田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类。 试验连续3 a 分别对稻蟹田和常规田蜘蛛种类进行了调查, 室内鉴定后分科统计,详见表1。

表1 稻蟹田和常规田蜘蛛群落组成

调查显示, 两类稻田蜘蛛均有11 科共35 种蜘蛛, 其中, 稻蟹田调查的蜘蛛个体数量总计为23 569 头, 常规田蜘蛛个体数量总计为13 340头,前者约为后者的1.77 倍,可见,稻蟹田天敌蜘蛛总数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药控制稻田。 两类稻田蜘蛛优势种为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和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而粽管巢蛛 (Clubiona japonicola)、 四斑锯螯蛛(Dyschiriognatha quadrimaculata)、 角 类 肥 蛛(Larinioides cornuta)、 圆 尾 肖 蛸(Tetragnatha shikokiana)等种类也是常见种类。 由于常规田定期施用杀虫剂控制稻田害虫, 这不仅杀灭一定的害虫,同时也杀灭了一定的天敌生物,因而,两种类型稻田在蜘蛛总数量方面表现出了差异性,而蜘蛛种类数未表现出差异。

2.2 稻蟹共养对水稻有害生物的防控效果

稻田有害生物主要表现为水稻病害、 水稻虫害和杂草为害。 盘锦地区水稻病害以稻瘟病和纹枯病为主,偶发稻曲病、水稻胡麻斑病、干尖线虫病等;水稻害虫主要为稻飞虱和二化螟,但二化螟近年来由于防控有力,一般为轻度或极轻发生,本试验仅以稻飞虱发生情况为代表; 杂草主要为禾本科稗草、莎草科扁杆藨草以及慈姑、鸭舌草等阔叶类杂草。试验对比了稻蟹田和常规田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及常见杂草的防控效果。稻蟹田和常规田稻瘟病、纹枯病病情指数详见表2,稻飞虱发生情况详见图1~图3。

图1 2018 年稻蟹田和常规田稻飞虱发生情况

由表2 可知, 3 a 穗颈瘟病情指数均值,稻蟹田为6.7,常规田为4.8,稻蟹田高于常规田,从调查结果来看, 稻蟹共养对稻瘟病并未表现出控制效果。 3 a 纹枯病病情指数均值,稻蟹田为8.2,常规田为7.9,两者差异不显著,可见稻蟹共养对纹枯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这可能是由于稻蟹田虽然不施药,但通过河蟹的爬行、啃食、挖掘等行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稻株间的通透性, 减少了纹枯病菌核在稻株间的传播, 进而控制效果与常规施药稻田相当,差异不显著。

图2 2019 年稻蟹田和常规田稻飞虱发生情况

图3 2020 年稻蟹田和常规田稻飞虱发生情况

表2 稻蟹田和常规田稻瘟病和纹枯病病情指数

连续3 a 对比调查了稻蟹田和常规田稻飞虱种群消长动态,由图可知,稻飞虱在田间发生大体趋势一致,均为7 月初在田间出现,至8 月底9 月初达到最高值,百穴虫量最高值为400~500 头,然后迅速递减直至水稻收割, 且常规田稻飞虱发生量多于稻蟹田。由此表明,稻蟹田依靠天敌对稻飞虱的防控作用, 依然能够使稻飞虱种群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这种效果与常规田施用药剂防控稻飞虱效果相当。

稻蟹田和常规田在水稻插秧前一周内, 均施用除草剂封闭除草,能够防除大部分的禾本科、莎草科的杂草,之后稻蟹田不再施用任何药剂。由于河蟹为杂食性,能够取食一定的杂草,尤其河蟹经过饥饿处理后,对稻田杂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试验为不投喂蟹料,经过3 a 调查显示,稻蟹田杂草发生量总体上轻于常规稻田, 生产中可通过调节河蟹饲喂时间和饲喂量, 达到防除稻田杂草和育肥河蟹的双重效果。

3 讨论

稻蟹共养作为一种新型种养殖模式, 在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较常规水稻栽培模式具有较大优势[8], 稻蟹共养模式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盘锦大米、盘锦河蟹成为本地的一大标签。稻田投入河蟹这一生物,为了河蟹养殖安全和保障河蟹与稻米的品质, 稻蟹田几乎不施用农药,这就在客观上涵养了天敌生物,增强了稻田综合种养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程度, 使其相互关系更为紧密,这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增强生态系统抗逆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稻蟹共养为研究切入点, 对比分析了捕食性天敌蜘蛛在稻蟹田和常规田种类和数量上的差异, 并通过调查研究稻蟹田和常规田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差异, 明确了稻蟹共养对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基于多年实践经验,在实际生产中,选择米质优良、产量较好、抗性较强的水稻品种,如盐粳219、盐粳939 等,与稻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共同抵御有害生物的为害, 并结合打捞菌核、秋季深翻地、精准施肥等措施,使得稻蟹共养技术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由于化肥、农药的减施,客观上保护了稻田生态环境,涵养天敌,减少水体污染,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极大的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稻飞虱河蟹纹枯病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纹枯病防治关键技术探析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