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理论、技能、课堂” 彰显“专攻、专业、专注”
2021-04-25尚文进孟文砚
尚文进 孟文砚
编者按:日前,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承办,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体局、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协办的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初中体育与健康)在徐州举行。26名优秀青年体育教师由各市教研室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制订的比赛规程和江苏省教研室制订的比赛方案,通过自下而上的层层选拔,从市级初中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中推荐参赛。比赛共设置8个项目,分别为: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听课与评课、粉笔字与言语表达、运动技能(规定项目)展示、广播操与武术操、队列队形、运动技能(自选项目)展示和课堂教学展示。在为期5天的比赛中,选手分为2组进行比拼。为保障大赛的公平、公正,组委会特别邀请了20名正高级、特级教师组成高水平的评审组,按照《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规程》要求进行评分,选手的每项得分乘以该项目的权重,累加后即为选手所得总分。本次比赛为体育教师搭建了展示各项能力的平台,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良好效果。针对本次大赛期间的焦点话题,本刊从“青年教师在准备基本功大赛过程中,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教学教研能力”“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器材”“青年体育教师如何提高实践课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征稿,希望进一步拓展体育学科教研路径,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初中体育与健康)中,来自全省13个大市的26位选手参加,其中男教师17人,女教师9人;一级教师6人,二级教师18人,初级教师2人;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的25岁。本次大赛不仅是全省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成果展示,更是一次积极落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目标体系的实践行动。
一、亮点呈现
1.开幕式烘托大赛氛围
虽说是一场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师基本功比赛,但大赛的开幕式犹如一场文体盛宴,有领导嘉宾的激昂致辞,有大赛评委的个性介绍,各大市的参赛选手闪亮登场更是各有创意,既有运动之美的展示,亦有艺术之韵的传递,加上灯光的烘托,舞台效果十足,现场气氛热烈,冲淡了选手之间的剑拔弩张,增进了同行之间的友情。
2.理论测试诠释体育人底蕴
本次比赛理论测试的内容包括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听评课报告以及粉笔字与语言表达。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隶属于理论课教学的范畴,对于以身体练习、实践课教学为主的体育教师来说,这正是他们的短板。为了能在既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参赛任务,选手们都在赛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从熟悉理论教材,到收集相关素材,再到搭建课件框架,正是因为有了每一个环节的反复打磨,才取得选手们最终将课件良好呈现的效果。
往届基本功大赛,评课环节都是观摩录像课,本届比赛打破常规,参赛教师现场看课,在室外环境中排除干扰,集中精力聚焦课堂,不仅要能找出问题、抓住亮点,还要善于总结,准确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为接下来60分鐘内独立完成“有血有肉”的评课报告作好铺垫。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参赛选手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充分熟悉,并对初中体育教材及相关教学方法选择做出科学判断。
粉笔字与语言表达环节则要求参赛选手在一定的时间(10分钟)内,完成板书设计与理论课讲授,不仅考查选手的普通话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其硬笔书写水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理论课教学的实力。参赛选手们从容不迫,声情并茂的表现,有力诠释了江苏学校体育人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本色。
3.专业技能凸显体育教师才智
本次比赛的专业技能比拼,既有规定项目(两操、田径、体操等),又有自选项目(武术、球类、田径、体操、街舞等)。规定项目有徒手类,也有器械类,且需在短时间内展示完毕,难度大、标准高、负荷重,不容半点马虎,既不能受伤,更不能出错。整个比赛中,参赛选手充沛的体能与规范标准的技术赢得了观摩教师的阵阵掌声。自选项目的比拼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极具观赏性。除了展示的“绝活”以外,部分参赛选手还将展示项目融入运动情境,辅以配乐和视频,增强了观赏性和信息量,凸显了体育教师的才华与睿智。
4.实践课教学尽展苏派特色
为备战实践课教学展示环节,各大市都组成了体育学科“智囊团”,群策群力,紧跟课程改革步伐,结合参赛选手的实际教学技能状况,围绕“教会、勤练、常赛”优化课堂教学,从场地布局,器材使用,到活用小口诀、适时小互动,都凝聚了选手的智慧。他们在课堂上专业严谨的表述,标准规范的演示、妙趣横生的引导、恰到好处的评价、合理的运动负荷,让学生的体能技能同步发展,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学习目标顺利达成。与此同时,简约、灵动、高效的苏派学校体育教学特色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5.闭幕感言总结大赛所得
本次比赛历时5天,参赛选手从省内各地相聚彭城,使出“洪荒之力”在赛场比拼,而在此之前,他们都经历了至少几个月的层层选拔和备战,其中的辛劳和压力可想而知。闭幕式上,参赛选手真情流露,表达了对家人支持和团队付出的感谢,也谈及了自己通过大赛所获得的心智启迪、情感熏陶、精神传承。说到动情处,多位七尺男儿潸然泪下。
本次赛事流程严谨、组织有序,无论是参赛选手还是观摩教师都受益匪浅,而这背后承载的是以孟文砚、李博生、傅雪云、周兵、陈晓莺等教授领衔的大赛组委会这支精英团队的辛勤付出,他们认真筹划每一个环节,精心安排每一处细节,为了让整个赛程无缝衔接、张弛有度,还在比赛期间穿插安排了高质量的专家讲座,细微之处都彰显着江苏学校体育人的责任与担当、勤奋与执着。
二、赛后反思
1.进一步打好“立德树人”底色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纵观本次比赛,特别是课堂教学环节,教师更多侧重于运动技能的学习以及体能的发展,这对体育教学来说虽然无可厚非,但不能将其视作体育课的唯一关注点。特别是面对学生出现不适等突发事件时,青年体育教师显然还缺少人文关怀与适时鼓励,缺少正能量引导与帮扶的技巧,以及逆境而上的学练情境创设等。因此,作为教育人,青年体育教师要有较高的站位与敏锐的视野,真正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
2.进一步完善“即时议课”环节
作为省内一次高水准的体育教育教学基本功比赛,各参赛选手都是各市挑选的精兵强将,其专业水准自然是非同一般,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致力于一线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所有研训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倘若能在每个比赛项目或某个赛事单元结束后“趁热打铁”,有计划地安排现场评审专家指出参赛选手在比赛中的优点与不足,对参赛选手和观摩教师来说都将有更大收获。
3.进一步纠正“研训工作”作风
本次比赛来自13个大市的26位参赛教师中,有11位(占比42.3%)在其提交的参赛文本中将“学习目标”表述为“教学目标”,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中已明确提出“学习目标”而非“教学目标”。倘若一一细看参赛教学设计文本,类似的“低级错误”一定不止这一处。这至少说明部分参赛选手的准备工作还不够细致到位,部分大市体育学科的研训作风做得不够严谨。
4.进一步拓宽“执教项目”类别
各参赛选手的实践课内容主要集中在球类、体操和田径项目上,其中球类12节(足球5节、篮球5节、排球1节、三门球1节),体操4节(技巧3节、健美操1节),田径9节(跳远2节、快速跑3节、投掷3节、跨栏1节),此外还有1节花样跳绳课,武术等其他类教学内容严重缺失。很显然,参赛选手选择的执教项目略显单一,未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有悖于《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中的相关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全面、客观地引领示范全省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
综上所述,本次比赛既是对参赛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全面展示,也是对江苏省初中体育教师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运动技能与实践课教学的一次大检阅。相信伴随着比赛中的倾听、观察、感悟、反思与沉淀,必将有力助推江苏学校体育继续快速发展,演奏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