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通过自己的生命体验来理解别人
2021-04-25张引墨
张引墨
上周和剧作家万方一起做直播活动,我们谈到了女儿和母亲的关系: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不会注意到父母,不会听他们的,更不会以他们真实的样子去理解他们……
我想起自己上初中时,经常和妈妈吵架。最厉害的时候,我直接离家出走,先坐火车又坐汽车,从西安跑回了甘肃安口的舅舅家。因为那时候没有电话,我把爸妈吓坏了。
教育专家说,孩子和父母要互相理解、体谅;但现实是,很难互相理解。我们都是通过自己的生命体验理解别人的,这个别人也包括自己的父母。
我是怎么理解妈妈的:是在自己痛得死去活来,终于分娩生下儿子的那一刻,我知晓了做母亲的不易。为什么她会对我唠唠叨叨,事无巨细,这种血肉关系,还真的很难通过讲道理来改变,只能是自己体会到了,然后去理解。
从那以后,我没再和妈妈吵架了。我发现不吵架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种行为方式。吵架也是两个人的事情,因为一个人是吵不起来的。
看到同龄人给“治愈”出的主意,我吃惊于现在的孩子对父母的体谅和理解,还有诸如表扬和赞美爸爸妈妈的方法。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很难做到这一点,总是一味沉浸在自己青春忧郁的小情绪里,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和自己为敌。其实现实不是这样的,只是我的情绪在和自己为敌,我的世界外面什么敌对分子都没有。不过,这是我后来才明白的道理。
沈诗怡同学提到妈妈的感情比较细腻,要给她们时间去适应孩子的成长。我特别认可,女性和男性在表达感情和处理感情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当女性进入更年期阶段,雌性激素减少,情绪的波动会变得剧烈;而自己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也是一个情绪的激烈阶段,叛逆期遇到更年期,这是客观生理上的一个冲撞,很难简单地通过讲道理来解决,可能更多地需要心理、生理知识来支撑在这种情况下的亲子关系。
另外,人和人谈话时,包括我们和父母谈话时,必然传递两个层面的信息:事实和情绪。所以,我们要去辨析,对方传递的客观事实是什么?传递的主观情绪又是什么?客观事实要尊重,主观情绪要共情,垃圾情绪要驳回或化解。比如妈妈抱怨你乱丢衣服,客观事实是乱丢了吗?如果是,答应妈妈整理好。主观情绪可能是妈妈对你的懒散不满,可以尝试和妈妈一起讨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的问题。如果妈妈只是闲来无事地唠叨,那她可能只是想和你聊天,那么,此时的你,不如开启一个新的有趣话题?
我有问题,我有一个问题,我有许多问题……
有问题?与其纠结,不如来找“为爱找方法”。
请把困扰你的问题写成300字以内的小故事,通过邮件发送给“为爱找方法”栏目责任编辑邮箱(zhushiqi224@qq.com),也許你的困惑能在同龄人、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大咖的解答下被化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