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2021-04-25邸英

成才之路 2021年4期
关键词:爱心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健康成长

邸英

摘 要:爱心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但当前部分幼儿缺乏爱心,影响其健康成长。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是摆在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加深幼儿对父母的爱、引发幼儿对教师的爱、增进幼儿对同伴的爱、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爱、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爱等方面,探讨如何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关键词:幼儿;爱心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4-0042-02

儿童自出生之后便成为社会成员,接受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其中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调查发现,由于一些原因,部分幼儿缺乏爱心,不懂得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爱,乱发脾气,不知体贴人。孔子说,仁者爱人。爱心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幼教工作者若能在教育活动中贯穿爱心教育,从小培养幼儿爱父母、爱教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则能让幼儿明辨是非,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要加深幼儿对父母的爱

刚入园的第一个月,部分幼儿会使出浑身解数来“报复”父母把他们送到幼儿园。一些家长怕孩子哭闹、上火,会做出种种妥协,答应幼儿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部分幼儿这时往往会得寸进尺,提出更苛刻的要求,让家长无可奈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幼儿新入园时就及时和他们交朋友,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幼儿能够了解并体验到父母对他们的亲切关怀和照顾,培养幼儿对父母的爱心,引导幼儿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也可向幼儿讲述自己的职业生活,力求让幼儿初步了解父母工作及生活的意义,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进一步培养他们尊敬父母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做一个非常懂事的好孩子。另外,教师应该留心平日里家长反映不错的孩子,在活动中及时表扬正面典型。可把表现不好的幼儿做的事编成小故事,并让他们来评价自己做的事情,教师则注意正面鼓励,引导他们说一说怎样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这样收到的效果会比说教好得多。同时,教师应注意和家长的联系,除了必要的家访之外,还要认真填写“家园联系册”,及时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表现,并让家长清楚幼儿在园的表现,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要引发幼儿对教师的爱

在一些幼儿的心目中,教师和父母对待自己是不一样的。教师的话具有权威性,教師对幼儿的评价,关系到幼儿自身在整个班级中的形象,因此幼儿与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师的一言一行无形之中影响着每一个幼儿,因此教师要学会并善于向幼儿表达自己的爱,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心,这样才能缩短自己与幼儿之间的心理距离,引发幼儿对教师的爱。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如何才能引发幼儿对教师的爱呢?首先,教师要多说一些夸奖孩子的话语。作为教师,要力求用一种积极、正面、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肯定并赞美幼儿在日常学习生活方面的一些良好表现。教师的一句非常简单的夸奖性话语,都能使幼儿保持一天或好几天的良好情绪,有时甚至还可以使幼儿在某一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其次,要从细节入手,积极关心和呵护每一个幼儿。在幼儿园里,每一个幼儿都会碰到一些困难,他们非常期望得到老师亲切的关怀和周到的帮助。教师平时若能注意观察每一个幼儿,做到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实际情况,并给予及时帮助,则能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让他们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这些琐碎的无微不至的照顾,能让幼儿在内心深处体验到老师对他们倾注的爱其实是一种慈母般的爱。再次,教师要注意自己体态语的运用。教师若能注意并运用体态语这种无声的语言方式,则能更好地传递爱心,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

三、要增进幼儿对同伴的爱

部分幼儿过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不懂得谦让与忍耐,往往只知道说“我要”“我想”,很少从别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刚入园的一些幼儿看着平日里自己一个人玩惯的玩具被伙伴拿走,心理上不平衡,导致磕磕碰碰的事时有发生。这时,教师若用生硬的话语去教育他们,则不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一般来说,幼儿必须通过丰富的社会性游戏,才能真正学会尊重他人、同情他人、服从他人,遵守集体规则,具有正义感和牺牲精神,而不是停留在一知半解地复述成人的某些告诫上。教师要在活动中始终唱响团结友爱的主旋律,启发幼儿“好书大家一起看,好玩具大家一起玩”。当幼儿接过哥哥姐姐的礼物时,心里会非常高兴,有的会说“以后也将礼物送给小弟弟小妹妹”,谦让的意识由此在其心中初步形成。实践证明,教师通过游戏能够增进幼儿之间的友情,使他们养成一种彼此谦让与合作的良好习惯。

四、要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爱

当前,部分幼儿对家乡的概念比较模糊,但对自己的家却很清楚。因此,教师可以用“小家”引出“大家”的概念,让幼儿初步懂得爱家乡和爱家一样重要。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户外活动或远足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家乡的一些文化古迹、风景名胜、风俗习惯等,并适当讲解家乡在全国的位置、地位和影响,以及家乡的名人,激发幼儿热爱家乡之情。例如,每到春天,教师可组织幼儿在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让他们置身于风景名胜,萌发他们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情感。又如,每到秋天,教师可组织幼儿观察大自然中万物的变化,观察田野里的庄稼和勤劳的农民,鼓励他们到田间帮助农民伯伯干一些简单轻松的活儿,体验劳动的快乐,使他们逐步体会到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

五、要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爱

对祖国的爱,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思想觉悟的直接体现。每一个幼儿将来都是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建设祖国大业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爱,使他们从小就养成关心祖国、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激励他们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正常来说,幼儿在两岁以后便逐步形成一些初步的社会情感,这样就为培养他们的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幼儿对一些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又比较抽象的概念不能完全理解,教师要从幼儿周围一些具体的、易于理解的事情入手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爱,因为幼儿初步的热爱祖国的感情,往往是从热爱自己的亲人、热爱家乡和周围的每一件小事开始,并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同时结合人物事迹,向幼儿介绍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成就,让幼儿逐步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例如,在向幼儿讲述雷锋的故事时,教师应该多收集一些有关雷锋的连环画、视频等材料,让幼儿学习雷锋把党比作母亲,把人民视为亲人,把国家视为自己的家,处处做好事的崇高品质,了解社会上有许许多多学雷锋的先进典型,激励幼儿以雷锋为榜样,做雷锋式的好孩子。另外,教师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时,要力求做到所开展的活动必须具有儿童化的特点。要采用生动活泼、形象感人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条件,组织幼儿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向幼儿介绍关于祖国的内容时,教师应该做到内容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以幼儿的直接生活经验为基础,使他们能够依靠具体的事物来理解,进一步受到感染和教育。

总之,爱心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是摆在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要加深幼儿对父母的爱,引发幼儿对教师的爱,增进幼儿对同伴的爱,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爱,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爱,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朱书敬.以爱心播种习惯[J].贵州教育,2018(19).

[2]金秀英.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颗爱心[J].教育科研论坛,2010(12).

[3]邢爱芬.注重培养爱心品质 促进幼儿和谐发展[J].陕西教育,2007(08).

[4]申茂芬.浅谈对学生的“爱心”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S1).

猜你喜欢

爱心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健康成长
浅析幼儿进行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以“爱”为基础,做好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
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阅读与感悟”的特征与作用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