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建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2021-04-25储霞

党政干部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基本经验党的建设

储霞

[摘  要]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百年历程,以党的创建为开端,伴随着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而推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革命性锻造中完善,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建设规律中积累形成了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开辟了党的建设新境界。

[关键词]党的建设;百年历程;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1)02-0004-06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百年的峥嵘岁月。这一百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百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党的建设规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的一百年。一百年来,党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针对不同历史时期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回答,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建的历史开端

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在一批批有识之士前仆后继、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均告失败的危急时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也伴随着建党前后的活动而有了条件准备和开展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的筹建活动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思想组织准备

1917年,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十月革命为在长长黑夜中摸索、在凄风苦雨中抗争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从1917年到1921年,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各种研究会、刊物、著作和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李大钊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和演说,热情歌颂十月革命,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这一时期,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部中文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发行。《共产党宣言》对中国人民认识和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学会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来观察和改造社会,其中之一就是对劳动群众认识的转变。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一文中提出,“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1]648。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让中国的先进分子切实感受到中国工人阶级改造社会的力量,改变了以往以救世主的眼光看待劳苦民众的态度,加快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的结合。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先进分子组织讲演团到工厂、农村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到工人住区开展社会调查以了解工业劳动者的生产状况,指导工人建立工会组织以主张工人权益,办工人夜校以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办通俗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知识。这使马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众中得以迅速传播,而中国的先进分子也正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迈开了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步伐。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建党,随后在上海和北京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同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筹建过程中,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毛泽东等人提出了重要的建党主张。关于党的名称问题,陈独秀征求李大钊意见,李大钊转达共产国际的意思,在回信中说,“就叫共产党”。关于党的性质,李大钊、陈独秀多次讨论并提出要组织一个像俄国共产党那样的革命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关于党的任务,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就已明确指出,领导劳工阶级,促他们联合起来,推倒资本主义。关于党的组织形态,李大钊提出必须是一个“强固的精密的组织”[2]444。蔡和森更是直接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3]71,要让这个党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3]51,担负起“解放无产阶级的责任”和“民族革命的责任”[4]10。毛泽东认为蔡和森的主张“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5]290。

毫无疑问,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毛泽东等人在中国共产党筹建中提出的建党主张,为党成立后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向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成长起来,也为党的创建和领导革命斗争准备了干部条件。党的早期组织纷纷建立,更为后来组成统一的党的地方组织提供了组织准备。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为党的建设搭建了基础构架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了党的纲领是“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6]46,“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6]46,“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6]46;明确提出要“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6]46,并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6]46。《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还列出了关于党员条件、组织纪律、党内监督等属于党章性质的一些条文和内容,明确规定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当保密。中共一大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在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加强对工人的领导,注重在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中发展党员,在反对军阀官僚的斗争中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中不难看出,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统一的革命纪律为保证的无产阶级政党。但是也要看到,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毕竟年幼弱小,对中国社会和革命性质的认识、对政党发展的把握都不够成熟。因此,党的一大在纲领、目标的提出和领导机构的设置等方面尚不完善。

正因如此,1922年,党的二大迅速作出调整,在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和基本原则等方面作出进一步回答,给予重要的补充和扩展。一是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社会的性质,在坚持党的一大纲领所规定的党的最终奋斗目标的同时,也确定了党在现阶段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使党的战略方针有了合乎实际的重大转变,也使党的建设在目标设定、内容要求和方法选择上有了更为可靠的依据,而其中所体现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相统一的思想,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原则。二是制定了党的第一部章程,对成为党员的条件、入党手续、党的组织系统与结构,以及党的组织原则、党的会议和活动方式、党的经费来源和使用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党从此有了立党、管党、治党的根本大法,党的建设从此有了可供遵循的总规矩。三是“改变了党的一大文件中关于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的规定”[7]81,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思想主张。四是完善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将党的一大的中央局改设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完成了由临时机构向正式机构的过渡,强化了党中央的领导力度。

至此,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通过党的一大和二大得以完成。两次党的代表大会所确定的纲领、章程、决议和机构为党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思想、组织和制度架构,使党的建设的开展有了基本条件保证,而围绕党的奋斗目标所要进行的党的建设,也在建党过程中同步展开,按下了政党百年建设的历史开关。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建的历史推进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历史岁月中,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按照党在不同时期形势任务的要求开展党的建设,在不懈的探索中留下了坚实的历史足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历经磨难,在血与火的锻造中坚强展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党的建设从蹒跚学步到稳步前行,经受了极为艰苦的磨炼,很多真知是从切身的实践甚至血的教训中获得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革命目标开展党的建设,从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确立了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在残酷的阶级斗争中总结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结论;在锻造强大的组织体系中创立了“把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制度;在寻求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中创立了整风的教育形式;在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上绘就了敢为人先、敢闯新路、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精神底色,创造性地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何建设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问题;在保证使命目标的完成中开创了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成功地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政党,不仅充分保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最终胜利,也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的建设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设初始探索,在成功与挫折中坚定前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条件下开展党的建设的时期。如果说,20多年革命战争的实践探索使中国共产党有了丰富的党的建设经验和成熟的党的建设体系,那么,在执政条件下如何适应地位、环境的根本转换开展党的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为此,中国共产党围绕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发展目标探索执政党的建设,确立了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展了整风整党运动,发出了“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号召,并在组织发展中高度重视和提高党员质量,从总体上保证了党的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涌现出一大批忘我奋斗、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执政党的建设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当然,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如何在执政条件下开展党的建设以保证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正确领导,党在一路的探索中还是遭受了挫折,犹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也绝非一帆风顺一样,需要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自身的深刻教训中获得真知。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建设创新推动,在改革与发展中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伟大思想解放,由此推动实现伟大历史转折,进而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时期。这个时期,如何把握好新的历史方位,探索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路子,是中国共产党要面对和回答的重要课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鲜明主题,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干部制度,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存在的终身制,实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方针,推动新老干部的交替与合作,努力探索党的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并在党的十三大郑重提出了“从严治党”的要求,在深刻的历史变革中奠基和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对世纪之交国内外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历史变化,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坚定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对执政党的性质、纲领、执政基础、执政能力、执政体制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创新性的理论阐述,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党经受住了各种风险的考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推向21世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确立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内民主发展,特别是对党的建设科学化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向前进,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进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后,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以来取得历史成就最显著的时期,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近的时期,同时也是面临困难、挑战、风险最多的时期。初入这个时期,党的建设经过改革开放的创新发展,在思想、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有了巨大进步。但是,面对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利益格局的巨大变化,党的建设仍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状况比较突出,管党治党出现漏洞和死角,矛盾问题积累积压,管党治党的要求变得格外强烈和迫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清醒和使命自觉,提醒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战略推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在充分发扬党的历史上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经过革命性的自我锻造而更加坚强,党的建设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建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以百年的建设历程锻造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这个大党不仅仅因其党员数量多而成为世界之最,更因其强有力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而让世界瞩目,其中的经验极为宝贵,需要深入研究并加以运用。

(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

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完成了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历史任务,其根本原因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这一理论在发展中永放真理光芒,给中国照亮了摆脱苦难、走向强盛的前进道路。回顾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同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历史任务的变化开展理论创新,不断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形成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建设优势和历史传统。每当党的事业发展处于艰难时刻、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转折、党受到来自多方面复杂因素干扰,中国共产党总是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教育全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社会、把握实际、解决问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着眼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从建党初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宣传到延安时期创立的整风教育形式,从执政初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大力宣传到改革开放后以主题或专题形式所开展的一次次学习教育,都是党通过理论武装不断推动全党认识马克思主义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真谛,浇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可见,一部百年建设史,既是一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历史,也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历史。百年党的建设已呈现出这样一个规律,即党的事业每发展一步,理论创新就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成功秘诀。

(二)必须坚持把党的建设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建设是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相联的,必须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开展,确保党的政治路线得到有力贯彻执行。而党的政治路线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全部活动的行动纲领。党的建设的任务,就是通过增强党自身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来保障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取得成功。因此,按照不同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要求,始终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是党的建設百年进程所形成的重要经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党的建设作为重要法宝加以珍视,紧紧围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予以推进,并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引领和带动伟大事业的发展,使党能够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夺取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胜利。历史表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抓住了这一条,党的建设就抓住了根本,才有积极效用。

(三)必须坚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核心价值,促进党群关系健康发展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尽管每个历史时期党面对的任务、目标不同,在奋斗的征程上也经历过挫折和困扰,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价值追求从未改变,党的建设在促进党内成员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理念、夯实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根基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也从未停止过。早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就受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自觉地走到人民群众中。党的二大在《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更是明确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8]13。毛泽东视人民群众为“铜墙铁壁”,视兵民为胜利之本,视党的干部为“人民的勤务员”,要求共产党人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执政之后,中国共产党向全党重申“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提醒全党不要忘记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政治本色。在不同发展阶段推出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邓稼先、孔繁森等一大批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楷模,在党内形成榜样的带动力量。专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强化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政治情感。正是党的建设的牢牢坚持与步步推进,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才能够始终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党的百年历程,推动全党在任何时候都坚守人民立场,与人民风雨同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出历史佳绩。

(四)必须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统一,把党建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

从历史中集聚发展能量,从传统中承袭红色基因,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式和鲜明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所不可缺少的政治资源,更是百年大党虽经风雨依然朝气蓬勃的重要因素。继承是党的建设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党的建设发展前进的动力。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建设中所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实事求是为根本思想路线,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根本优良作风,以群众路线为根本工作路线,以敢为人先、勇于奉献为根本精神主体等,构成了党的建设的根本体系,成为反映党的先进性质的红色精髓,是党的建设的根脉,是创新发展的源泉,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失。党的建设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走创新之路,首先要把住精髓,不能失掉根脉,只能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用创新守住红色根脉。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党的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立足新的实际,进行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方式创新,努力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弘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防止丢魂变质。同时,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解决党内新旧缠绕的矛盾和问题,以“六个统一”,即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形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经验,体现了党的建设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高度统一。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引领时代前进,党的建设需要在继承传统中保持政治本色,在改革创新中强化政治引领力,不断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更好地发挥党的建设优势,使党的建设的一切努力都有助于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保证党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五)必须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探索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以自我革命精神纠正错误、总结经验、完善自身的历史,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正是在不断自我革命的磨砺中保持和体现的。在百年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一刻不放松地纠正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的要求。无论是遵义会议还是延安整风,无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还是党的十八大后的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中国共产党都是通过一次次的自我革命,深刻剖析和深入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成就,同时也使党自身更加坚强,“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541。走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已成百年大党,如何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远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力量,仍需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思考,用行动回答。毕竟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复杂的,所面临的“四大危险”是严峻尖锐的。这是历史难题,也是时代课题。但惟其难解,方显共产党人英雄本色。总结百年大党的历史经验不难发现,“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9]531。中国共产党要实现长期执政、战胜各种风险、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保持自我革命精神,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依靠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创新的能力,坚决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菌毒瘤”,用自我革命的行动“回答‘窑洞之问,练就中国共产党人自我净化的‘绝世武功”[9]511,确保党始终坚守先锋队的政治本色和使命担当,永不懈怠,一往无前,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交出一份份不负历史重托、不负人民期望的合格答卷。

参考文献:

[1]李大钊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李大钊文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蔡和森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蔡和森的十二篇文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6]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02)[G].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8]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8卷):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  攻  克

猜你喜欢

基本经验党的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