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
2021-04-25柳森
柳森
摘 要:分子生物学是高校生物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在生物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较为复杂,教与学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而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针对高校分子生物学教学遇到的问题,文章从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多媒体的应用、注重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提高高校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4-0016-02
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大多数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生物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作为一门发展迅速且灵活性强的新兴学科,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调控以及基因工程等内容,也对其他相关研究领域起到工具性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都有所更新,研究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同时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涉及生物农学、生物化学、遗传生物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等多学科内容的交叉学科,内容广泛且复杂,理论知识抽象且相对枯燥,教与学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而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下面简述高校分子生物学教学遇到的问题,并探讨提高高校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高校分子生物学教学遇到的问题
1.理论知识较为抽象,教学侧重点不明确
分子生物学课程具有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微观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若是前面知识掌握不好则会影响后续知识的理解。同时,分子生物学课程与其他一些课程的内容有交叉重合之处,有时难免会让学生产生重复学习的错觉,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对重复知识点不够重视。实际上,每门课程对相同知识点的教学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忽视这一点,则会造成学生的错觉。
2.教学内容和方法较为陈旧
分子生物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因此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比较陈旧,难以跟上时代的脚步,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如传统教学涉及的Sanger DNA测序法原理随着技术的进步已经逐渐被新的测序方法和技术所替代。另外,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往往利用绘图的方式来展示分子生物的微观结构和现象,教学方法比较陈旧,难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3.实验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验教学是分子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准备环节往往由教师来进行,学生只参与实验操作,缺乏前期的熟悉和准备,使得操作时对仪器设备及流程较为陌生。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和操作,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导致理论知识不能通过实验教学得到消化,实验教学的作用难以发挥。
二、提高高校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更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多数学生认为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过于抽象和枯燥,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且认为这门课程对于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多大的帮助,从而缺乏对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为了增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联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克隆羊“多利”是怎么来的?你所熟知的转基因食品有哪些?这些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动力。教师尤其要重视绪论课教学,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点。绪论课是学生学习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开端课程,教师在上这节课时除了进行常规教学之外,还应注重创新,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介绍这门课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农畜、渔业、食品等领域的应用,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热点问题来组织讨论活动,让学生分组解决“肥胖症的基因治疗”等相关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热烈讨论。教师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科研实例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说服性,分享自身的研究、学习经验,引发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兴趣。
2.加强对多媒体的应用
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就应当加强对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直观性较强,生动形象且趣味性十足,而分子生物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和复杂,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形象生动地再现知识结构,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具象化、简单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基于教学实际,将原核或是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过程、DNA的复制与翻译等知識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演绎出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要注意的是,有些教师只是通过复制、粘贴教材内容的方式来制作多媒体课件,授课时也是照本宣科,没有添加任何图像和动画,没有声、光、色的结合,难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无法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在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创新多媒体应用形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精心设计课件和教学环节,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3.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在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比如,在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中,要以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为重点,以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调控内容为主线来开展教学活动。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农学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点应当有所不同,要突出其差异性。此外,实验教学应当分为基础性模块和综合性模块。基础性实验教学模块主要安排分子生物学的基础性实验操作以及与基础性知识相关的实验教学内容,如重组DNA分子的构建及转化、质粒DNA的提取实验等。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块可以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蓝本进行设计,注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4.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一门课程的教学而言,单一的教学方法始终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加生动形象地将复杂抽象的分子生物学知识讲授清晰。因此,教师应当注重优化教学方法,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师生双向互动,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反馈,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分子生物学是高校生物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在生物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提高高校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当前教师关注和探讨的重点。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多媒体的应用,注重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真正提升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冬梅,洪权春,朱晓琴,裴冬丽.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12).
[2]狄建军,佘集凯,黄凤兰.“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9(06).
[3]张海燕,陈伟.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5).
[4]王改平,夏晓华,梁卫红,常翠芳.分流培养模式下改善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的思考[J].生物学杂志,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