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起来、读进去、读出来

2021-04-25李素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2期
关键词:任务单创新策略

李素兰

【摘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变化,语文课程对“整本书阅读”的关注不断增强,作为学习任务群之一,整本书的阅读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整本书阅读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品质、人格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整本书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利用阅读任务单能够让阅读真正发生,使学生深入地思考与体会,教师运用多种导读策略,促使学生有质量地阅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创新;任务单;策略

随着新时代信息传播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状态呈现出碎片化、快餐式、浅表化的特点,对文本的阅读大部分停留在浏览、获取信息层面上,而很少进行深入的思考与体会。近几年,温儒敏呼吁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来纠正如今学生浅表化、碎片化、快餐化的阅读倾向。整本书阅读可以利用阅读任务单凸显“整”字,落实“读”字。

一、凸显“整”字

整本书阅读,首先要读一本完整的书。它不同于我们平常阅读教材中的课文,整本书需要较长时间的阅读,少则一两天,多则三五个月。其次,读完之后要整理。整本书阅读因为篇幅较长,在结构上要善于归纳整理,可以将前后情节基本一致的内容放在一起阅读,设计创新阅读任务单,以便于学生有目的地阅读。

比如,《红楼梦》有120回,是章回体长篇小说,如果只是循序渐进地读,学生也能读完,但是相对于整理后的阅读,难度就要大一些。我们可以根据阅读任务群的问题设置,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旨归,立足于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因素,分为11个阅读板块,即11个阅读任务单。如,(1—5回)总纲:熟读前五章可以从整体上把握《红楼梦》,完成阅读任务单,记住两张表,即贾府人物关系表和贾府平面地图;解读人物判词及《红楼梦》曲,感受“伏脉千里”的特征。(6—18回)第一叙事单元:完成阅读任务单,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例如,刘姥姥和周瑞家的。学生批注相关情节,品析场面描写,评价人物。(19—36回)第二叙事单元:完成阅读任务单,品鉴“特犯不犯”的写作手法,品析诗词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所起的作用,分析小说人物性格的多面性。(37—52回)第三叙事单元:完成阅读任务单,设计一些阅读实践活动与小说情节对接,例如,结合十二首菊花诗,搜集菊花图片素材,设计一套书签。(53—63回)第四叙事单元:完成阅读任务单,在本叙事单元中,《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写得别开生面,文雅至极。要求学生仔细品读相关情节,随文评点,并尝试绘制宴会座次简图或制作《红楼群芳谱》花签。(64—69回)第五叙事单元:利用阅读任务单梳理概括情节,完成设计表格。例如凤姐冷酷而颇有手段,手里落下好几条人命,表格从“回目”、“害命缘由”“丧命人”几个方面示例相关情节,从而评价小说人物。(70—78回)第六叙事单元:阅读任务单可以涉及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例如,抄检大观园,是一场由绣春囊引起的大搜查、大清洗,是《红楼梦》中相当精彩的文字。让学生从情节处理、人物刻画和主题意义三个角度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赏析。(79—91回)第七叙事单元:阅读任务单中阅读目标是以点带面,具体具体掌握《红楼梦》判词对人物命运的预示。还有专题阅读任务单,客观全面地评价小说人物形象。(92—110回)第八叙事单元:利用阅读任务单开展比较阅读,比较情节内容及处理情节的手法。(111—118回)第九叙事单元:阅读任务单中的主要任务是把握小说主题,品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119—120回)第十叙事单元则主要是通过完成阅读任务单,感悟在不同创作意图影响下的小说结局处理以及艺术效果的差异。

此外,还应整合。如果说,整理是将前后章节内容相对集中,整合就是以“人物”或“思想”为线索,将全部内容打通。它需要对文本比较熟悉,对人物及思想内涵有精准把握。以《红楼梦》为例,它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对人物的刻画,我们可以选出最主要的人物金陵十二钗,利用阅读任务单整理出她们的相关回目的情节。以便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性格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二、落实“读”字

所谓整本书阅读关键点还在于能让学生“读”,能从三个方面去发生真正阅读,简而言之就是:读起来、读进去、读出来。

1.读起来

“万事开头难。”整本书阅读难在学生要真正开始读起来,对一本书不产生畏惧情绪。像《红楼梦》这类语言难度较大的一类书籍,师生共读,能较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观看说书视频,如,《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在绘声绘色的情境中,学生适应了这种语言方式,很快就会进入文本,让阅读真正发生。又由于《红楼梦》内容烦琐、人物复杂,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单章思维导图。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完每一回后,绘制相关情节的思维导图。如学生在阅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后围绕“宝玉挨打”这个情节绘制思维导图,要抓住挨打前,挨打时,挨打后的主要情节。 此外,还可以绘制全篇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导图是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整本书阅读认知,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值得探究的专题,从书中提取相关信息,梳理信息之间的联系,重新组织这些内容,建构起客观完整的认识,使整本书的阅读更加深入。例如,金陵十二钗的思维导图,围绕人物、身份、判词、主要经历和结局绘制思维导图。

这些阅读方式旨在让学生真正读起来,了解文章的内容。

2.读进去

通过整本书的阅讀,了解大致情节内容后,能在某些地方作一些技法上的思考,汲取一定的方法,切实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还以《红楼梦》为例,运用一些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先初读:根据设定的创新阅读任务单浏览、跳读,把握大意。初步把握小说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转衰的命运走向,了解宝黛爱情的发展历程和众女儿的命运发展变化,理清贾母、贾政、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关系。比如,给每一章节重新拟定回目。然后再细读、研读、深读,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品味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并适时拓展。探索阅读《红楼梦》的门径,总结阅读《红楼梦》经验和方法,建构阅读《红楼梦》的策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3.读出来

整本书阅读最终要能从书中出来,为自我成长汲取一点能量。创新任务单上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出来的方式”。

(1)与主人公对话,汲取人物的精神。阅读完《红楼梦》后,有一个女生有了这样的感悟:“在封建时代里,你用孤傲的抗争争取自由。你崇尚质本洁来还洁去,于是,你对那污浊的社会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与邪恶的人性拉开了最大的距离。面对宝玉,你这唯一的知己,你的理想化作了与他的共鸣,一次次向封建礼教宣战。你的悲剧永远随着《红楼梦》的意蕴一起流传。黛玉,你是宝玉的依恋,是曹雪芹的寄托,你已超越了文学形象,活在我的生命之中……”

(2)与作者对话,探索作者的动机。一名学生在读完《红楼梦》后与曹雪芹对话:“曹雪芹叔叔,您的坚强很值得我敬佩。您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永远激励着我。生活是不公平的,我们无法摆脱时代对我们的控制,但是命运,在我们自己手中。”这个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做人的思想意识,这是最值得庆贺的事。

(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加深阅读理解。如今,很多名著都被拍成电影,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看电影,既是对原著内容的回顾,又可以检测自己对书的理解,还可以通过书与电影的对比,作出自己的评价。创新任务单的形式,在跨界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表现人物、设置情节方面的特点,立体化地品评人物,加深对原著的理解,有助于客观地、多角度地评价分析原著。

正如作家毕飞宇所说:“整本书阅读丰富着我们,也界定了我们。”整本书阅读对人的影响不是细节性的,读整本书,就像是软件升级。我们要想方设法,有计划、有目的、有策略地促使学生向书的更深处阅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周青,徐雪莲,郑芳.基于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9.

[3]王春晶.为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

猜你喜欢

任务单创新策略
基于学情的学习任务单在培养小学生英语合作学习能力中的应用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关于“不定积分概念”的教学设计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