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山之夜》:信仰和使命的交锋

2021-04-25艺文

北京支部生活 2021年4期
关键词:交锋北京人艺香山

艺文

2021年3月25日,原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大戏《香山之夜》正式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这部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联合推出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剧目,全面回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以多维度的艺术形式展示出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在北京人艺创排的《香山之夜》这场大戏中,毛泽东、蒋介石两大历史人物在历史的重要关头开始了一场“超越空间”的心灵对话。

“2021年3月25日,是中共中央进驻香山72周年纪念日,我们选在这个特殊的值得纪念的日子,正式首演《香山之夜》。”北京人艺院长、导演任鸣说。

两大历史人物“隔空”对话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25日进驻香山。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各地胜利大进军。

《香山之夜》从解放军攻占南京之夜切入,以毛泽东同志在香山双清别墅的内心活动为主线,带入同一时间蒋介石在浙江溪口住处的内心活动。舞台上,毛泽东、蒋介石两大历史人物在同一戏剧场景里开始了一场激烈的交锋。

“历史上的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此时并没有交集,我们在剧中充分利用戏剧舞台的假定性,打破了空间距离,让同一时间处于不同空间的毛泽东与蒋介石进行交锋。这是一场激烈的语言交锋、思想交锋,更是信仰和使命的交锋。”任鸣说。

《香山之夜》展示了两位历史人物的不同选择和不同结果,揭示出深刻的主题。正如毛泽东在剧中所说:依我之见,你们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千条万条,归根结底只有一条,你们败给了一条历史规律:失去了人心!失人心就会失天下——天下就是人心,人心就是天下。

以艺术化表达回溯历史

丰富的党史内容、大胆的艺术构思、新颖的呈现形式,让《香山之夜》这部作品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达到高度统一。演出结束后,掌声长时间地在首都剧场内响起。一位观众称赞道:“看了这个戏,让我们觉得,演员塑造的人物不是历史课本上的,而是立体丰富的,我觉得人艺是在用心用情用功创作这部作品。”

如何打破常规,将这样一部宏大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编剧李宝群和导演任鸣思考了许久,最终把剧本构思放在解放军攻占南京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

编剧李宝群阅读了大量历史资料,亲赴实地采风、体验生活。剧本八易其稿,生动鲜活的历史资料结合大胆的艺术想象,塑造出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

“与其他同类题材的作品不一样,《香山之夜》没有仅仅讲一段故事,而是以史实为内容基础,用诗意化的想象作为外部形式,形成时间、空间、人物高度集中的独特戏剧构架,构思了一场毛泽东、蒋介石这两大历史人物的隔空对话 ,以艺术化表达回溯历史。”任鸣介绍说。

一段革命历史、两个历史人物,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一场思想交锋,辐射出整个历史发展脉络,可谓视角新鲜而独特。任鸣感慨道,自己排了90多部戏,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挑战。

舞台上的一堂特殊党课

北京人艺党委书记王文光说:“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永恒的主题,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创作《香山之夜》这部作品回望历史,可以作为当下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北京人艺在首轮常规演出之外,加开6场党史学习教育专场,让更多党员有机会走进剧场,一起上一堂特殊的党课。

专场演出的观众来自各行各业,但他们的共同身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走入剧场观看这部话剧,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震撼而新鲜的体验。一位观众表示,“《香山之夜》从历史人物的视角梳理了党史上的重要事件,让我们对党史有了全面的了解。”一名基层党员表示,观剧让自己深思:“今年是让人振奋的一年,既是建党百年,又恰逢‘十四五规划开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观看《香山之夜》回顾党的奋斗历史,是一次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与鼓舞。我們更加明白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要深入思考如何肩负起自己的使命。”

(责任编辑:宋丽群)

猜你喜欢

交锋北京人艺香山
北京人艺:“富二代”的财富和压力
对女子花剑近距离交锋技战术运用特征的探究
缤纷四季在香山
香山名字的由来
象兵交锋
一纸红叶映香山
北京人艺是“一棵菜”
新三板分层的时代“交锋”
香山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