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办奥,延庆这么做
2021-04-25王剑英
王剑英
4月1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倒计时300天。一个月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通过视频向全球媒体表示:“可以非常自信地说,北京冬奥组委已经准备好了……冬奥筹办工作非常出色。”
绿色办奥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理念,延庆区既是冬奥赛区,也是北京西北的绿色屏障和生态绿洲,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其功能定位为首都生态涵养区。
如果说北京2008年夏奥场馆建筑的特点是“ 彰显”——彰显奥运盛会、国家气质和勃勃的生命力,那么延庆赛区则是中国式的“内敛”,其最终凝炼成的设计理念为“山林场馆、生态冬奥”。
如何在保障首都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办好冬奥会?如何将冬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延庆这么干。
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
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三大赛区。
延庆赛区承担着冬奥会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54%的重点建设任务,需要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2个竞赛场馆,和延庆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2个非竞赛场馆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在赛时,延庆赛区将产生51块金牌。
高山滑雪项目被称作“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总占地面积约432.4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共建设7条赛道,最长赛道约3000米,垂直落差约900米,建成后将是国内最高等级的高山滑雪赛道,也是国内唯一符合冬奥会标准的赛道。雪车雪橇是冬奥会中速度最快的项目,被誉为冰雪运动中的“F1方程式”,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主赛道全长约1.9公里,该赛道为全世界第17条、亚洲第3条、中国首条雪车雪橇赛道。
2015年7月31日,中国申冬奥成功;2017年春季,延庆赛区开始建设,其位于小海陀山区域,海拔最高点达2198米。建设前期,赛区无路、无水、无电、无通信,不仅需要建设场馆和附属建筑,还需要建设道路系统、索道系统、通讯系统、电力系统和造雪引水系统等,是北京冬奥会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如何将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将生态保护浸润于冬奥建设的全过程,一开始就是讨论的重中之重。
此前的延庆赛区没有地标建筑,最大的地标就是一方青山绿水。“生态立区”是延庆刻印在基因里的发展理念,与绿色办奥理念同频共振。
“生态可持续是延庆的生命线。” 北京冬奥组委延庆运行中心常务副主任张素枝说,在制定、实施的《延庆赛区可持续性计划实施方案》中,一共涉及三个方面、11项行动、88项措施。赛区214万平方米生态修复任务、175处修复地块,建立起“一张图”台账,将地块落点定位,逐一确定修复的顺序、方式、时间及责任人,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责任实。
延庆赛区总规划师李兴钢则说:“如果说北京2008年夏奥场馆建筑的特点是‘彰显——彰显奥运盛会、国家气质和勃勃的生命力,那么延庆赛区则是中国式的‘内敛,其最终凝炼成的设计理念为‘山林场馆、生态冬奥。”
就像落叶归根
延庆赛区建设寸土未动时,最早进驻的是林业、水务和环保专家,他们制定出严格详尽的环境保护考核指标,划定标注亚高山草甸、泉眼、天然次生林、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小区等各类生态敏感因子,落实赛区内部生态保护措施,体现“生态环保可持续冬奥”。
自2015年10月开始,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就带领团队赴小海坨山踏查,共投入120多人次,就赛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进行本底调查,摸清区域内动植物“家底儿” 。
建设不可避免会对植被产生扰动,生态修复则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复与复原。在专家编制的生态修复规划方案中,制定了54项具体措施,以保护赛区自然资源,减轻施工带来的生态干扰。
北京冬奥会延庆冬奥村效果图
表土剥离和收集是生态修复前的重要步骤。表土中含有丰富有机物、有助于植物生长的微生物菌群、可能生根发芽的种子等。开展生态修复时,这些表土被重新覆盖回修复区域,一方面使其固定不至于水土流失,一方面在新覆盖的土壤上,按照原有植被撒上种子或者种植树木,加速当地生态系统恢复。
坡度不同,措施也不同。坡度较缓的地方,直接覆盖土壤;坡度在35度至45度的场地,使用可自然降解的蜂巢格室和生态袋的方式,生态袋即将土壤和植物种子按比例混拌后装入环保袋;对于45度以上土石或岩质边坡,则选择客土喷播的形式,将土壤、肥料、有机质、粘合剂和种子按适当比例混合后,用机械喷射至需要修复的坡面。
建设者陶博文和团队曾接到一项没有先例的任务:保护小海坨山顶珍稀的亚高山草甸。为了修路,2018年10月,他们将草甸剝离下来,用专用袋子装好,2019年5月再大面积回铺。跨过一个冬季,山顶常有七八级的大风,温度能低至零下30多摄氏度,这片草甸能不能活下来,他们心里并没有底,因为“这是只有一次机会的事儿”。
“一个多月后,看到那些草全部发芽,真是舒了一口气。”陶博文说。
据张志翔介绍,生态修复的一个宗旨就是严禁外来物种的利用,必须要用原生或者本地的乡土植物,“它是哪儿的,再把它回归过去,就像落叶归根似的。”
据悉,通过采用亚高山草甸剥离技术、表土剥离技术、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延庆赛区沿线已栽植乔木5.75万株,灌木30.4万株,其中常绿乔木4987株。
重现狍子和斑羚
小海陀山脚下的张山营镇,有一片占地约300亩的保护林,林木长势良好。这里是正在建设的北京冬奥森林公园的一部分,移栽了300多棵从赛区核心区移栽下来的珍贵树种。树上挂着二维码标牌,用手机一扫,树木所属的科目、树龄、移植过程视频、原高程位置、现高程位置等信息会一一呈现,一树一档。
这是延庆赛区采取的迁地保护举措之一,位列54项生态环保措施责任矩阵之中。延庆赛区分布有许多国家级和北京市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施工建设中,“避让”为第一原则,原生树木作为重要景观被最大化原地保留下来。
无法原地保留的树木,则将其近地移植或迁到专用地块进行保护。施工结束后,被移栽到山下的部分树木将再度回迁。从赛区共计近地移植1.1万株珍稀植物,对2.4万株树木实施迁地保护,建设专门的迁地保护小区。监测数据显示,赛区树木移植成活率达90%以上。
生态修复的效果正在显现,据悉,红外监测发现,一度消失的狍子和斑羚已经重新回到了赛区内。
2020年12月29日,延庆赛区内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及山地新闻中心四大场馆全部完工。5年时间,从“四无”基础上突破,冬奥建设与生态修复同步推进,“山林映场馆”成为现实图景。
2021年1月底,延庆晒出“绿色成绩单”:全区175处生态修复点位、214万平方米修复地块,现已完成修复203万平方米,占总工作量的95%。
在延庆2019年底发布的《延庆分区规划》中,生态化是全区产业发展三大方向之一,全域空间的93%为生态控制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97.9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0%,生态空间只增不减是前提;至2035年,将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1%,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提高至50平方米,新城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至100%。
冬奥的脚步已越来越近,延庆,这座北京后花园和绿色冬奥的践行者,将迎来冬奥金名片和生态可持续的双重加持,独具优势的冰天雪地、绿水青山将转化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