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省大春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
2021-04-25万宣伍张国芝吴金鑫
万宣伍,田 卉,王 胜,张国芝,吴金鑫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四川 成都 610041)
水稻、玉米是四川省大春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00万hm2左右、春夏两季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86万hm2左右。监测表明,四川省水稻生产上发生的病虫主要有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等;玉米病虫害以玉米螟、玉米纹枯病、玉米大小斑病为主。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及种植制度变革等因素影响,四川省水稻、玉米病虫发生在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局部地区病虫发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水稻三化螟在川中局部上升为主要种群;玉米灰斑病在雅安、绵阳等地冷量山区危害严重;草地贪夜蛾入侵给水稻、玉米安全生产带来严重挑战。本文总结了2019年四川省水稻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分析了气候条件、病虫基数、种植制度等因素对病虫发生的影响,以期为了解全省水稻、玉米病虫周年演进规律提供参考。
1 发生概况
2019年四川水稻主要病虫发生面积294.21万hm2次,比2018年低5.3%。其中水稻虫害发生面积208.49万hm2次,比2018年低 6.7%;病害发生面积85.71万hm2,比上年低1.7%。病虫发生种类以水稻螟虫、两迁害虫、稻瘟病和纹枯病为主。2019年全省玉米病虫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131.35万hm2次,以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玉米纹枯病、玉米大、小斑病为主(详见表1)。
表1 2019年水稻、玉米主要病虫发生概况
2 水稻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原因
2.1 水稻螟虫
2.1.1 发生特点 全省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163.49万hm2次。其中二化螟发生面积146.99万hm2次,比2018年低7.8%;三化螟发生面积16.50万hm2次,比2018年高7%。据全省水稻螟虫冬后基数调查,水稻二化螟加权平均活虫数1381.6头/hm2、三化螟加权平均活虫数871.8头,分别比上年高4.9%和6.6%。一代二化螟幼虫量458.2头/hm2、三化螟幼虫量696.8头/hm2,分别比上年同期高25.7%和171.7%。三化螟在川中重发田块虫量超过10000头/667m2。二代二化螟全省平均幼虫量333.2头/hm2,比2018年同期低24.3%。三化螟平均幼虫量395.1头/hm2,比2018年同期高134.7%,川中局部平均虫量高达2390头/667m2。总体来看,全省水稻螟害率低于上年。大部分地区一代螟虫螟害率低于1%,平均螟害率0.8%,比2018年同期低0.21%,川南局部平均螟害率超过4%。二代螟虫全省平均螟害率1.12%,比2018年同期低0.33%,川东北局部防治不到位田块螟害率达30%。
2.1.2 原因分析 近年来大力推广稻草还田、小麦、油菜免耕栽培技术,导致水稻螟虫越冬基数成倍上升。据四川省农科院调查,免耕田螟虫残虫量约为翻耕田的14倍。我省旱育秧、免耕及再生稻面积较大,旱育秧、免耕使螟虫越冬基数增加。川南、川东再生稻推广有利于后期螟虫的取食。2018年冬季到2019年春季盆地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有利于水稻螟虫化蛹和羽化。
2.2 “两迁”害虫
2.2.1 发生特点 稻飞虱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11.41万hm2,比上年同期年低36.3%。全省首先于4月21日在叙永县灯下监测到稻飞虱迁入,比上年早23d,比常年早5d,比大发生年早4d。川东北的大竹6月中旬开始出现迁入峰,早于上年。5~6月中旬稻飞虱主要迁入区域为川南地区,各监测点虱监测点平均诱虫240.2头,比2018年低33.5%。6月下旬至7月稻飞虱大量迁入川东和川东北地区为害,各监测点平均迁入虫量147.5头,比上年同期高32.9%。6月下旬全省稻飞虱加权平均百丛虫量414.2头,比2018年同期高32.2%,比6月上旬增加1.6倍;泸州市平均百丛虫量2642头,比2周前增加389.3%。2019年稻飞虱在我省17个市(州)、57个县(市、区)发生,比2018年减少1个市(州)、27个县(市、区)。川南发生面积占全省89.2%。6月上旬,叙永县、合江县局部田块平均百丛虫量超过10000头,最高百丛虫量达41150头。
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10.73万hm2,比上年高36.3%。全省平均迁入量132.4头,比2018年同期高23.7%,比近5年均值高16.8%。7月稻纵卷叶螟全省平均幼虫量382.4头/667m2,比上年同期高7.1%。
2.2.2 原因分析 6月中下旬盆地大部农区雨日偏多、日照偏少,川南地区稻飞虱大量繁殖。7月上中旬川东北地区降水过程已暴雨为主,虽然迁入虫量较大,但受雨水冲刷的影响,田间虫量不高。
2.3 水稻稻瘟病
2.3.1 发生特点 全省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13.05万hm2次,比上年高3.5%。据全省稻瘟病监测点调查,富优1号、冈优188、旌优781、宜香优1108、宜香优7633、宜香优800、宜香优2113、宜香优4245、宜香优305、宜香3551、宜香99E-4、宜香9928、Y两优1号、Y两优973、F优498、晶两优1125、晶两优华占、隆两优1206、隆两优华占、富优1号、益香2292、深两优5184等品种不同程度发病。其中隆两优华占在川南局部病株率达100%,并出现坐蔸。全省平均病叶率1.1%,比上年同期低1.4%。川东局部深丘发病田平均病叶率超过50%。16个市(州)、58个县(市、区)发生穗颈瘟, 比上年增加12个县(市、区)。川南和川东北是穗颈瘟的主要发生区域,发病田平均病穗率6.5%,川南最高病穗率18%。
2.3.2 原因分析 据监测,全省稻草平均带菌率7.1%,分别比上年高0.7,比2017年增加1.1%,增加了初侵染菌源量。对我省137个水稻主栽品种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监测表明,稻瘟病菌毒力频率超过50%的品种占参试品种的52.5%,病菌仍保持较强的致病性。6月中下旬盆地大部农区雨日偏多、日照偏少,有利于叶瘟扩展。7月下旬开始,盆地大部以多云到晴天气为主,热量条件良好,降水偏少,日照充沛,对颈瘟的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2.4 纹枯病
2.4.1 发生特点 受7月下旬至8月上旬温偏低影响,水稻纹枯病发生明显轻于近年。2019年全省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53.3hm2,比上年减少3.2%,是近年来发生面积最小的一年。分析调查,全省平均病株率2.1%,比上年同期低0.8%,川南局部区域平均病株率超过10%。
2.4.2 原因分析 纹枯病是我省水稻上的常发病害,近年发生面积均在66.67hm2左右,田间累积菌源多,有偏重发生的基础。我省旱育秧推广面积大,稳定在100万hm2左右,因其分蘖力强、长势旺、田间郁蔽度大,密度增加湿度增大,利于纹枯病的发生。7月下旬全省大部以晴热天气为主,高温低湿的气象条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纹枯病扩展。
3 玉米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及原因
3.1 玉米螟
3.1.1 发生特点 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为43.94万hm2次,比2018年高25.9%。玉米螟平均越冬幼虫死亡率14.3%,比2018年和近年同期分别低6.4%和2.1%。冬后调查,全省平均百杆活虫数4.7头,分别比2018年和近年同期低20.2%和32.2%,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全省平均单灯累计诱蛾量46.7头,比2018年和常年分别低18.9%和21.7%。全省一代玉米螟平均被害株率4.8%,比上年同期高1.1%,平均百株活虫数6.4头,比2018年同期高30.6%。二代玉米螟平均被害株率5.8%,比2018年同期高0.7%,平均百株虫量7.3头,比2018年同期高7.3%。
3.1.2 原因分析 随着近年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和青贮技术的推广,玉米螟越冬基数持续下降。2018年冬季至2019年春季气温偏高,有利于玉米螟越冬,越冬死亡率较低。6~7月全省大部降水偏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玉米螟为害。
3.2 玉米纹枯病
3.2.1 发生特点 中等发生,局部偏重(3~4级),发生面积27.90万hm2,比2018年高14.6%。全省于4月22在川东北的达川区春播玉米上查见纹枯病病株,比2018年晚9d。5月中旬调查,全省平均病株率6.7%,比2018年同期低1.3%;平均病指1.2,比2018年同期低15.6%。定局调查,全省玉米纹枯病平均病株率7.4%、病指3.7,比2018年同期分别低1.2%和25.4%。川南、川东局部发病田块平均病株率超过25%,平均病指9.0以上。
3.2.2 原因分析 玉米纹枯病是我省玉米上最主要的病害,常年发生面积26.67万hm2左右,为病害的发生积累了丰富的菌源。6~7月,全省气温总体偏低,不利于玉米纹枯病扩展。
3.3 玉米大、小斑病
3.3.1 发生特点 中等发生(3级),面积16.07万hm2,比2018年高6.9%。全省于4月7日在查见病株,比2018年早10d。夏播玉米平均病株率6.3%、平均病指5.6,比春播玉米高1.7%和19.4%。马边县等冷凉山区夏播玉米发病田块平均病株率37.6%、平均病指17.2,远高于盆地其他地区。
3.3.2 原因分析 6月降水全省大部降水偏多,平均气温偏低,有利于玉米大、小斑病的扩展。
3.4 玉米粘虫
3.4.1 发生特点 偏轻发生(2级)、局部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7.04万hm2次,比2018年高68.4%。凉山州5月17日见蛾,比常年早5d。峨眉山、汉源、绵竹、安州等监测点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诱到成虫,比2018年早3~9d。截至7月中旬,各监测点平均诱蛾463.2头,比2018年和近年均值分别高134.2%和99.3%,最高诱蛾量达850头。全省平均诱集卵块74.2块,比2018年同期高103.8%,平均累计诱卵5331.2粒,是2018年同期的近2倍。凉山州喜德县诱卵291068粒,是常年同期的8倍。全省玉米粘虫累计见虫面积6.56万hm2,比2018年高35.9%,是2014年以来见虫面积最大的1年。玉米地平均百株虫量50.3头,是2018年的近6倍,川东南充最高百株虫量达3214头。
3.4.2 原因分析 2019年7月,盆地大部地区降水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多沉降气流,粘虫降落量大;高湿的环境为幼虫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