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疗效研究
2021-04-24邱志敏
王 玲 邱志敏 陈 婧▲
1.江西卫生职业学院护理系,江西南昌 330052;2.江西省肿瘤医院肿瘤综合内科,江西南昌 330029
癌痛是晚期肿瘤患者普遍存在且最为明显的症状之一,表现为食欲下降、活动受限、睡眠受到影响、精神压抑、身心疲倦等,并且还伴随许多负面的心理问题[1],如抑郁、恐惧、焦虑、绝望等。因此,癌痛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降低患者免疫力,影响疾病的进一步治疗和护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晚期癌症患者有70%~80%会出现中重度疼痛[2],疼痛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最为广泛且紧密,参与动态评估疼痛情况,实施镇痛措施,观察不良反应,也更容易发现患者在心理、社会及环境方面的困扰。因此,如何开展癌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来实现真正良好的疼痛管理,让患者应有的权益得到维护成为现如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三阶梯止痛基础上给予疼痛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肿瘤医院肿瘤综合内科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疼痛数字评分(NRS)≥4分,并且所有患者均通过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纳入标准:患者神志清醒,能进行有效沟通,理解及配合能力较好且自愿参加;排除标准:预计无法完成本研究或由于其身体原因对观察指标产生严重偏差;过敏体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两组患者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三阶梯止痛法[3]给药,规范化用药。对每位癌痛患者使用盐酸吗啡进行滴定,然后根据滴定结果转换为长效的阿片类药物维持治疗。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例)
1.2.2 疼痛治疗仪使用方法 ①穴位选取:针对合谷、内关等穴位或用手按压的方式确认最明确的压痛点;②打开电源开关,将针状导子垂直放置于压痛点处的皮肤表面,如果是特别干燥性的皮肤可以在操作前先用湿毛巾擦拭皮肤表面;③按压时稍加用力,1 min后听到啪的一声,移开此压痛点或穴位,继续治疗其他压痛点;④轻揉治疗部位,结束治疗;⑤2次/d,每次30 min,14 d为1个疗程。
1.2.3 护理干预的内容 ①疼痛评估:患者对癌痛认识的差异性大,入院后护士每日对患者积极进行疼痛评估,了解患者疼痛程度,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感。②音乐疗法:先与患者进行沟通,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节拍较慢的古典音乐、乡村音乐、爵士乐等曲目,下载至可以播放的电子设备上。采取舒适体位于安静免打扰环境下播放音乐,音量以舒适为宜,一般为60 dB。治疗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4点,每次30 min,2次/d。③心理护理:指导家属多陪伴患者,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及时满足其饮食和生活上需求,陪伴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提高生活乐趣,让其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④不良反应的预防:指导患者养成每天排便习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减少便秘、恶心呕吐的发生,预防性给予乳果糖,必要时给予甲氧氯普安(胃复安)止吐,并做好口腔护理等。⑤健康宣教:举办知识小讲座及病友会。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相关知识、医生护士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已经治疗缓解的典型病例,让患者感觉到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疼痛可缓解。
1.2.4 分组方法 实验组在三阶梯止痛法的基础上给予疼痛治疗仪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是在三阶梯止痛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均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评分 采用NRS[4]进行评估,0分代表无痛;1~3分代表轻度疼痛;4~6分代表中度疼痛;7~10分代表重度疼痛。
1.3.2 疼痛缓解度 参照WHO疼痛治疗缓解度(PAR)[5]分为4级,①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无痛;②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疼痛较用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③轻微缓解(mild relief,MR):疼痛较用药前减轻,但仍有明显疼痛,睡眠受干扰;④无效(no relief,NR):与治疗前比较无缓解。CR+PR为有效,联合用药治疗14 d后进行疼痛缓解度的评定。
1.3.3 治疗的不良反应 评估阿片类药物给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并记录,同时评估疼痛治疗仪的不良反应并记录。
1.3.4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6]于干预前和干预14 d后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依据患者能否正常活动、生活自理程度及病情进行打分。总分满分100分,每降一级减10分。得分越高,说明身体状况越好,反之身体状况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疼痛缓解度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疼痛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缓解度比较[例(%)]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3 讨论
癌痛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无特效药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应采用综合治疗原则,有效消除疼痛,以期望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8]。目前临床上针对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仍遵循WHO推荐的三阶梯镇痛疗法[9]。三阶梯镇痛疗法虽然止痛作用强,但长期使用可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及成瘾性等导致服药依从性差,进而降低疗效[10-11]。据不完全统计,只有约25%的患者癌痛得到有效控制[12]。
表5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知信行理论提出,当人们获得知识,并对知识进行思考,才能形成信念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进而采取积极行动去改变行为[13]。患者对止痛药的错误认知和信念,直接影响服药行为[14]。家属对止痛药的错误认知也会对患者服药依从性产生影响[15]。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得不到关注和有效疏导,也会降低遵医行为,影响止痛效果。朱宁等[16]提出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的同时,也对家属进行宣教,即可以给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又可以监督其服药。同时采用音乐疗法,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减轻对疼痛的感知,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Guo等[17]证实音乐疗法对改善癌性疼痛有一定疗效。部分患者还因无法忍受止痛药不良反应而停药,影响止痛效果[18]。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提出在使用止痛药的同时可给予预防便秘的药物,对曾发生呕吐的患者可预防性的给予止吐药[19-20]。梁玉英等[21]濮巧英等[22]提出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给予相应预防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疼痛治疗仪通过加速血液循环,提高细胞氧气和养分,促进体内废弃物排泄,并有效促进神经传导,加速释放止痛物质[23-25],调节免疫系统、荷尔蒙系统,激发脑干附近的视丘下部活性,调节自律神经的平衡性,活化副交感神经,达到辅助镇痛效果,安全有效。疼痛治疗仪作为一种经皮肤刺激穴位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疼痛也取得较好的疗效果[26-28]。
本研究通过在三阶梯止痛基础上采用疼痛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将中医、西医治疗方式有机结合,发挥协同止痛作用。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癌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干预后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疼痛控制有效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治疗信心。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综上所述,采用疼痛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止痛效果,降低疼痛评分,提高疼痛控制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