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行为认知干预在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021-04-24黄柏茹何小清
黄柏茹 何小清
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海南琼海 571400
目前,根管治疗术是慢性根尖周炎(CAP)常用手段,治疗术本身干预效果较好,但有研究显示,患者自我口腔保健情况对维持治疗效果意义重大[1-2]。因此,治疗期间需采取有效护理干预,以建立患者自我口腔保健行为,保障治疗效果。常规护理干预仅以讲解为主,通过为患者介绍CAP基础知识、基本护理方法等,以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并做好自我口腔保健,该护理模式虽有一定干预效果,但部分患者不明确自我口腔保健重要性,应用有限[3]。六步认知行为干预模式是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利用健康教育程序,通过评估患者目前认知情况,并提供有效行为支持,促进良好口腔保健习惯养成[4]。基于上述理论,本研究将六步行为认知干预用于CAP患者临床护理中,旨在观察应用效果,为未来CAP患者选择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口腔科2018年3月—2020年2月就诊的116例CA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8例,64颗牙)和B组(58例,67颗牙)。A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21~53岁,平均(37.22±5.43)岁;患牙位置:磨牙16颗,前牙34颗,双尖牙14颗。B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21~54岁,平均(37.56±5.62)岁;患牙位置:磨牙17颗,前牙37颗,双尖牙13颗。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口腔科学(第9版)》[5]中CAP诊断标准;经X线检查可见患牙根尖有直径3~6 mm低密度阴影,无吸收及牙周病变表现;初次接受牙髓治疗。排除标准:近2周接受抗生素治疗;合并其他口腔疾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凝血功能障碍。
1.3 方法
1.3.1 A组 常规护理干预,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括:讲解发病原因、治疗效果等,并嘱咐每天刷牙、牙间隙清洁时间及次数;对于不会使用牙线或牙间隙刷的患者,医师应在口腔模型上演示正确使用方式;告知下一次复诊时间,强调按时复诊重要性等;每次干预时间3~5 min,于患者初次就诊、复诊时进行。
1.3.2 B组 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展开六步行为认知干预,将整个干预过程分为识别问题、建立信心及承诺、提高行为意识、制订并落实行动计划、计划评估、维持行为改变及预防复发六步。第一步: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谈,了解其吸烟情况、口腔保健知识掌握度等,识别患者现存口腔行为障碍。第二步:讲解CAP相关知识,强调口腔自我保健对维持治疗效果的重要性,同时在口腔模型上演示牙线或牙间隙刷方法后,鼓励患者回示;邀请既往成功治疗或定期复诊的CAP患者分享自身治疗经验,树立患者治疗信心;发放自制口腔保健行为记录单,嘱咐患者自我监测口腔保健情况。第三步:了解患者自我监测情况,并纠正其不规范操作。第四步:根据患者口腔保健情况、口腔卫生情况,拟定短期改变计划,如每天刷牙次数及每周牙间隙清洁次数至少2次。第五步:根据患者过去1周口腔保健自我监测情况评估计划实施效果,并不断改进口腔保健干预方案。第六步:建立健康教育微信群,定期向患者分享口腔保健视频、图片等,首月每周分享1次,次月每2周分享1次,以后每个月分享1次;在群中询问患者自觉口腔状况、现存问题等,并及时解答;鼓励患者戒烟、保持适当运动等,并遵医嘱按时复诊。干预内容分3次进行,初诊时行第1次干预,干预内容为第一、二步;患者1周后复诊时行第2次干预,干预内容为第三、四步;患者2周后复诊时行第3次干预,干预内容为第五、六步,干预期间采用护患互动模式,每次干预时间5~10 min。
1.4 观察指标
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统计两组每天刷牙次数、每周牙间隙清洁次数;采用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SESS)[6]评估两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包括定期就诊、平衡饮食、正确刷牙3个方面,共15个条目,量表总分为75分,得分越高提示口腔保健自我效能越好;采用探针测量两组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AL);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7]评估两组疼痛程度,量表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口腔保健行为比较
两组干预前每天刷牙次数、每周牙间隙清洁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1个月每天刷牙次数、每周牙间隙清洁次数均高于干预前,且B组各指标均高于A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SESS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S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1个月SES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B组SESS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2。
2.3 两组干预前后牙周参数比较
两组干预前PD、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1个月PD、AL均低于干预前,且B组PD、AL均低于A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3。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口腔保健行为比较(次,)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口腔保健行为比较(次,)
注:t1、P1值为两组治疗前比较;t2、P2值为两组治疗后比较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ES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ESS评分比较(分,)
注:SESS: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牙周参数比较(mm,)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牙周参数比较(mm,)
注:t1、P1值为两组治疗前比较;t2、P2值为两组治疗后比较。PD:探诊深度;AL:附着水平
2.4 两组干预前后NRS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1个月NR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B组NR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NRS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干预前后NRS评分比较(分,)
注:NRS:疼痛数字评究法
3 讨论
根管治疗术作为CAP有效治疗手段,可通过清理、消毒等步骤清除根管内感染组织,并选用合适填充物,促进受损根尖周组织修复[8]。但CAP治疗过程较缓慢,若患者治疗期间不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可能会影响根管治疗术干预效果,且可能会增加复发风险,加剧患者身心负担[9-10]。相关研究显示,治疗期间予以CAP患者有效护理干预,利于患者养成良好口腔保健习惯,保障治疗效果[11]。
研究显示,保持健康口腔状况对改善个体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12]。既往CAP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主要由牙科医师介绍CAP相关知识、示范口腔清洁正确方法等,该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改善口腔状况,但研究发现,CAP患者被动接受知识宣教,不利于其积极改变自身不良口腔习惯,且牙科医师容易忽略患者对宣教内容反馈情况,应用存有局限[13-14]。张静等[15]研究显示,口腔保健自我效能与口腔生活质量存在一定关系。六步行为认知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模式将“改善患者自我效能”为主旨,通过针对性、反复地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导,使其掌握正确口腔保健知识,同时鼓励患者监测自我口腔保健,使其参与到疾病管理中,以增强患者对自身行为模式的认知,养成口腔保健习惯[16]。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每天刷牙次数、每周牙间隙清洁次数、SESS评分均高于A组,提示CAP患者接受六步行为认知干预更利于改善患者口腔保健情况,增强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分析原因在于,在CAP患者初诊时牙周科医师与其进行“一对一”交谈,可了解患者口腔保健,且能够拟定针对性干预方案;而讲解、示范口腔保健方式,有利于患者掌握正确操作方式,同时邀请病友分享口腔保健经验,并鼓励患者进行自我口腔保健监测,利于增强其治疗信心,建立自我口腔保健行为[17-18]。在CAP患者首次复诊时,评估其过去1周口腔保健自我监测情况,并根据监测情况,规定每天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时间等,利于患者养成口腔保健习惯[19-20]。在CAP患者第2次复诊时,评估以往口腔保健监测情况,根据评估情况不断改进干预方案,并建立微信群,定期分享口腔保健知识,利于提高患维持口腔保健习惯,预防疾病复发[21-22]。CAP患者接受上述干预措施,除建立口腔保健习惯外,还能明确自我口腔保健重要性,继而可改善口腔保健情况,增强口腔保健自我效能[23-25]。
PD、AL是目前评估牙周损伤情况常用指标,能够有效反映CAP病情变化[26]。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PD、AL均低于A组,提示CAP患者采用六步行为认知干预更利于降低牙周参数,减轻牙周损伤。分析原因在于,干预后患者养成良好口腔保健习惯,按时刷牙、及时清理牙间隙等,利于维持临床治疗效果,使牙周参数降低[27-28]。疼痛是CAP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患者接受六步行为认知干预1个月NRS评分明显降低,提示该模式干预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可能与临床治疗效果维持较好、无复发有关。
综上所述,CAP患者采用六步行为认知干预利于改善口腔保健情况,提高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患者干预后牙周参数降低,疼痛程度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