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型传统村落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探究
——以广西兴业谭村为例
2021-04-24李本建谭阳
李本建,谭阳
(桂林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一、引言
美国作家马娅·安杰卢曾说过:“人们常常会忘了他们说过什么做过什么,但是人们会记得他们的感受和体验”,“体验经济”这一专有名词是由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于1970年率先提出,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1999年出版的《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创造能够使顾客参与并满足其感受的活动,顾客就愿意为体验买单,这深刻揭示了消费时代下人们的自我体验和心理认同的重要性,体验型产品正是体验经济发展下衍生的产物。
近年来,因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的牵头使我国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的热度居高不下,文化旅游即游客通过旅游的活动形式体察、了解地域文化内涵与风土人情,无论是文化或旅游都是由人来创造和体验的,这就注定了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的格局。人的感受成为旅游体验的重要评价标志,如何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文化认知和情绪感受,这对文化旅游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是以旅游项目为载体,以历史文化为灵魂,以游客为中心设计出的富有体验感与互动性的系列节目,我国种类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体验型文旅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创作资源,同时新颖独特的体验型文旅产品又能赋予历史文明遗存以新时代意义,使之能更好地被人们所理解、传播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下的文旅产品还有许多短板,大致分为以下三类情况,一是旅游以物理空间的走马观花为主,较少设置对应的文化体验主题;二是仅设置了类似农家乐的体验活动,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三是旅游的体验形式五花八门、不伦不类,缺少文化的主题性。鉴于此,本文以广西兴业谭村为例,从文化旅游体验特色出发,研究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原则和产品类型,为传统村落的体验型文旅产品开发提供最佳策略方案。
二、谭村文化旅游概述及其特色
谭村地处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小平山镇南部地区,2014年获得“广西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019年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东邻大双村,西接崇善村,南临乐泰村,北毗金华村,距玉林城区约一小时车程,全村辖区覆盖面积4.3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景区占地2平方公里。谭村的发展源头可上溯至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余年建村历史,除了谭村四季常青、风光旖旎的自然生态景观,村落内的古堡碉楼、宗祠庙堂、墓地战场、名人故居、名树古木等历史文化遗产更达三十多处。近年来,谭村乘着“文化旅游热”的东风化身为一张靓丽的名片飞向了千家万户,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来此感受谭村文化风采的游客可谓门庭若市。
一是进士家风文化特色。古往今来,谭村都是人杰地灵、书香世袭的风水宝地,明清两代间从谭村走出六位考取功名的进士,贡生、举人和秀才更是举不胜举,被誉为“兴业进士第一村”。现存古宅极具明清岭南建筑风格,造型独特、做工考究(图1),如谭贤良祠以混合了明、清、民国西洋的三种时代建筑风格在景区内独树一帜,完好地展示了谭村渊远的历史沿革。这些传统建筑以其主人的名人轶事为支撑,展现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爱国为民、耕读传家、仕第明贤的进士家风。(图2)
二是古堡战争文化特色。战争年代的谭村人为抵御外来侵略和攻击,用高墙将村落围起来使其形似一个城堡,城堡高大坚固,具有极好的防守功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直到现在墙体也依稀可见弹痕累累,凸显谭村人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与极高的生存、生活智慧。谭村还曾出现过多位为国家和民族抗击外族入侵的先烈义士,如谭荣、谭球、谭汝训等人,他们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做到忠君为民、舍身报国,成为人们的表率。
三是民俗乡土文化特色。谭村人自古喜爱莲花、崇尚莲花精神,不仅谭村古堡的自然地形形似莲花状盆地,村民也一直有着种莲的传统习惯,村内建筑群的莲花元素随处可见,屋檐、雕塑、窗棂、柱礅、壁画等多以莲花荷叶为主题雕刻(图3)。除了反映谭村的传统农耕乡土文明,更体现谭村人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品格的推崇,为国忠、为子孝、清白正直的思想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谭村人。“聚奎胡同”是谭村最热闹之地,“聚奎”意为魁首聚会,正是旧时士大夫的聚居之所,历史上曾有古驿道通过谭村,区域间的贸易往来非常密切,村民就在胡同里以买卖蓝靛、纺织布匹为主,兼买卖生活日杂品,因此,谭村的蓝靛业和面纱业通过胡同和驿道这两大交易集散地而日益兴旺,带动了古代谭村的经济繁荣发展(图4)。谭村至今还保留并继承着数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唱山歌、手工麻绳、舞狮子舞麒麟、兴珠庙会等。
图1 谭村俯瞰图
图2 谭村祠堂
图3 随处可见的莲花元素
三、谭村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
(一)明确设计理念
1.文化原真性。传统文化是文旅产品设计的创作之源,保持文化原真性不仅是体验型文旅产品开发的先决条件,也是游客的文化体验是否本真的评价标准。旅游产品开发应以尊重历史事实为设计理念,以还原当地特色文化为出发点,在旅游产品的场景搭建、舞台布置、复原陈列的过程中再现古村落的传统风貌和文化根脉,确保游客在体验项目中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代入到村落的生活场景中,实现“跨越”时空的表演体验。
2.主题鲜明性。在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化的基础上,应对其纷繁复杂的文化遗产有简单的分级分类,化繁为简,取其精华,确立一个合乎历史、独具特色,并富含表演性、艺术性、人文性的体验主题,其舞台构建、道具制作、表演剧本、角色形象、配乐动画等都要围绕该主题进行延展设计。著名的有广西桂林的山水实景剧场《印象·刘三姐》,以歌仙刘三姐的传说为引,展现漓江渔民的生活劳作场景;湖南韶山的革命历史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以毛泽东的生平故事和丰功伟绩为缩影,描绘近代中国激荡历史岁月的红色题材旅游产品,两种表演都给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3.互动参与性。目前传统村落文化旅游中鲜有观众互动参与度高的体验型产品出现,游客在体验项目中仍然是被边缘化的角色,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我国文化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体验型文旅产品开发只有把握住游客的心理,从游客的需求出发,设计更多有沟通、有参与、有深度、有乐趣的体验环节,才能让游客实现从“局外人”“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身份转换,古村落文化才能走下“神坛”,真正融入到普罗大众中去。
4.独特多样性。对于游客来说,富有吸引力的文旅产品不仅让人能够全方位、零距离地触摸文化遗产,还能为其创造定制化、个性化的难忘回忆,体验项目越具独特性,游客黏性和满意度就越高。在面对多样化的游客群体时,体验型旅游产品要以不同的形式和手段进行多层次、立体化的设计开发,让游客的感官和情绪精神产生多重集中体验。
5.持续发展性。体验型文旅产品开发应避免短视,应立足长远,对古村落的地理特征、人文环境、遗产的损耗进行了解和承载力评估之后,合理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开发方案,让文化旅游为古村落的活态保护提供“造血功能”,既能保护现有的历史古迹不受破坏,也能创新发扬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二)塑造实际产品
一是角色扮演体验。当人们想躲避世俗的纷扰或情绪压抑时往往想抽离现实中的自己,代入到另一个人的虚拟生活中,角色扮演就成为游客热捧的解压方式。谭村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遗产资源为游客设计真实还原的舞台场景,提供趣味无穷的故事剧本,譬如游客可穿戴好古代服饰在书室、学堂里读书、练字,由专业演员扮演教书先生带领游客研读谭村诗稿,进行互动学习、吟诗作对,完毕即可参加科举考试,经历真实详细的古代科考流程,一人一屋、毛笔答题、考官巡察,考试内容是谭村旅游的知识问答,最后放榜时推选出最优秀的“考生”为状元,向大家“致领奖辞”。整套体验过程不但帮助游客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性情,丰富了自身的精神世界,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了信任和感情,更有益于游客对谭村的进士文化和传统耕读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切身体会到谭村的家风清雅、学风浓郁、民风淳朴。需要注意的是,戏剧演员须有一定的旅游知识储备和艺术修养,具备专业素养且能进行投入表演的人员能让游客产生积极的体验渴望,反之则会因影响体验质量而受到游客的冷落。
图4 谭村聚奎胡同
图5 塑造实际体验产品流程图
二是传统技艺体验。面对谭村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对其进行分析、归类、整合,遴选出最具有代表性并适合大众游客亲身体验的特色项目,譬如当地村民带领游客在田野池塘中体验如何辨别、种植、采摘农作物和植物;或体验用麻绳手工编织成样式精美又别出心裁的挂件、容器和装饰品;或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让游客体验制液、染色、浸泡、漂洗、晾干、捶打等一系列蓝靛染布工艺制作工序,设计出独属性、个性化的定制孤品;游客还可在聚奎胡同购买或出售亲手制作的工艺品,在品味沙街人头攒动的交易氛围的同时,也能让游客自身的新奇感和成就感都得到充分的满足。除手工项目以外,游客还可穿戴少数民族服饰体验学唱山歌、跳秧歌、打腰鼓,学习和传承数百年的谭村国术项目,品尝兴业县的特色乡村美食,从而引发游客强烈的共鸣,充分满足其对购物消费、愉悦身心的需要,帮助谭村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众影响力,带动谭村的旅游收入飞速增长,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是实景舞台演艺。谭村的实景舞台演出设计为以谭村真实的自然景观为演出舞台,以当地乡亲为演员团队,以谭村古堡遗址、李自成义军律子坡的古战场遗址和南桂明王太仆寺卿抗清志士的墓址为创作来源,以谭村百姓奋力抵抗外敌入侵并将之成功剿灭为情节主线,再现恢宏壮阔的古战争场景和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也从侧面记述了谭村的发展变迁、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和民俗传统等。
第一个特色是山水实景演出。依托谭村的原生态景观作为天然幕布,神秘的古堡、清秀的山水和静谧的星空都被尽收眼底,相较于用钢筋水泥搭建的剧院那般封闭,山水实景能充分地利用谭村的自然地理优势,制造更加开阔的空间环境,让观众的深度体验更有浑然天成之感而无过分营造之意。
第二个特色是舞美技术融合全息投影。有声、光、电、火、雾、风等现代舞美特效的加持,歌舞戏曲、剧情演绎和战争场面的叙述变得更加饱满丰盈。同时,将3D全息投影、3D威亚、多介质水面造影和多维激光技术注入到舞台演艺中,激光装置将动画投影到舞台地面、墙体和水面上,虚拟成像与真实演员配合得天衣无缝,极大地提升舞台张力和艺术格调,观众在光影交错的画面变换下目不暇接,在历史、人文、科技等元素的交织中体验时光穿梭。
第三个特色是多态体验装置。超大规模的高智能机械装置让舞台可以实现分割和移动,无论从舞台正面来看或从顶部来看,都能呈现完美的动态影像。为了增强游客体验的沉浸性和逼真性,舞台演出备有储存了数吨水的喷水装置用来模拟真实雷雨天气,身处其中的观众更能感受当时的当事人、当时事和当时的情感。同时,观众席区的底部整体安装移动装置,在一队专业演员的操作下和富有节奏感的战鼓声中,观众席像一辆“战车”往舞台的“中心战场”缓缓驶去,座椅还可360°旋转,一方面直接拉近了观众与舞台的距离,颠覆以往传统的观看形式与表演模式,另一方面可令观众感受到强烈的多重感官刺激,被鲜活的战争实况氛围所包裹,更能加深其集体体验记忆,满足其多维观演体验。(图5)
四、结语
在当下体验经济和文化旅游相互契合的时代,旅游信息愈加地透明对称,游客群体普遍开始追求高质量、深体验、差异化的旅游方式,而与游客逐渐强烈的体验需求不匹配的是目前文化旅游体验型产品开发水平不足的现况,体验项目的枯燥、互动环节的缺失、游离于文化主题之外、受众旅游反馈不积极等诸多问题都有待解决。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不能是空洞无物的简单符号,也不能是流于表面的歌舞形式,它必须深深根植于肥沃的历史文化土壤,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丰富表现形式加以灌溉,才能结出富有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的体验型产品之果,才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