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生产性景观在农业教育中的应用
——以厦门市海沧农场设计方案为例

2021-04-24蔡玲玲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产性景观图书馆

蔡玲玲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 350108)

“生产性景观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劳动,它融入了生产劳动和劳动成果,包含人对自然的生产改造(如农业生产)和自然资源的再加工(工业生产),是一种有生命、有文化、能长期继承、有明显物质产出的景观”①,也就是将消费者带入到种植的生产过程中,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让每个体验者可以真实感受到种植过程,“基于对环境以及健康的需求,绿色农业、绿色农产品也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②,这对在城市中的青少年没有机会到乡下体验田园牧歌生活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一、生产性景观与教育意义

(一)生产性景观

“在传统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方式中,生产和消费居于整个农产品供应的两端,用户无法涉及生产环节”③。如今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并不满足于超市提供的新鲜、健康的有机绿色植物,对农业的趣味体验需求在不断提升。因局限于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导致城市居民对农耕生活的接触面狭窄。而生产性景观这种创新型的生产方法,能够让在城市生活的人有机会轻松体会并实践到种植的快乐,且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现在全球的生态退化越发严重,而生产性景观作为一种新的景观设计方法,也在迅速发展,人们对于生产性景观的探索也日益成熟,对于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以便从中获得一些问题的思考及肯定生产性景观的实际应用价值。

1.意大利美食主题公园

项目位于意大利博洛尼亚,这是一座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创新交互式公园,由国际知名设计事务所与意大利美食主题公园合作设计推出的名为“人与未来-花圃”的交互式种植空间,可以让人们尽情地开展“互联网”式的农业体验活动,现场种植自己的食物,同时收获自己的食物。从入口开始出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花圃”的圆形馆,随后需要沿着一条沉浸式的道路去往一个大型的室内水培植物园。在这个种植空间中,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心仪的种子在水培箱里培育,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分享给自己的好友。设计师希望以此来搭建食品与营养文化之间的桥梁,不管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将在这里体会到意大利博大的具有历史渊源的文化,旨在以一种以人为核心的创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意大利的风貌。

2.湖南澧县洞庭湖畔户外稻作博览园

项目以动态的农业生产过程的创新形式作为设计策略,主要是通过一座架高4米的玻璃廊桥来动态地展示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使沉默于偏远地区的城头山遗址被注入了新的活力,项目展示了生产性景观如何将一个毫无吸引点的考古遗址变成为一个可以为当地发展带来诸多效益的旅游项目。户外水稻博览园的叙事中,田野就像在上演一出吸引人眼球的农业生产话剧:水稻从插秧、除草到收获都被巧妙地设计成与娱乐活动相互交融的游览互动,再引入了如运动、野营、漫步、学校和家庭郊游等活动。项目中最吸睛的应属玻璃廊桥,它的设计使人身临其境,让久居城市的游客能够亲眼看到并体验到整个水稻种植及收获过程。项目建成之后,许多的学校及家长带着孩子来此学习农业知识并体验农耕生活,在这一出“话剧”中,劳动与娱乐、生产与艺术、农村与城市、游客和耕作者之间都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画面。

图1 场地现状(作者自摄)

图2 基地空间解析(作者自绘)

生产性景观的设计应用在国内外都已开始逐渐普及,为今后的相关景观设计项目奠定了很好的数据基础,同时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设计经验。

(二)生产性景观的教育价值

生产性景观有两大特点不容忽视,一是农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另一个是不同季节的城市景观的变化性。进一步诠释了生产性景观的农业教育价值。其中教育价值的体现主要概括在以下几点:

1.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

食物是生活中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当今的食品系统模式造成了每个环节主体的关系的分离,而现在,生产性景观给了我们另一种认识事物的方式,除了通过标签来认识食物外,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去感受整个食品厂生产链的过程,整个体验过程就是一种沉浸式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食物。如案例中所提到的意大利的美食主题公园的设计,该项目将线上和线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创新型的实践式现场种植系统,突破传统农场的模式和视野,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食品的生产者。这些例子再次证明了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逐渐追求和向往的方式。

2.多方面发展了景观的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在生产性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原因可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方面,以前人们有亲近土地的机会,经济技术也不发达,使得耕种田地成为人们远离饥饿的保障。现如今,经济技术快速发展而我们也深陷现代化的困扰之中,越来越多人疏忽对土地的管理,间接来说就是疏远了我们的基本供养源头。另一方面,生产性景观作为我们与大自然交流的纽带,我们更有必要了解学习它的运作方式并对其作特性分析。它承载了生命的历程,反映了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通过参与形成有活力的交往空间

生产性景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照料和观察,因此调动了大众参与的可能性并因此而增设了社会活动,这将是一个活跃公共空间的机遇。同时,用一个公共参与的方式,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来分享种植知识与技术经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冲击了人们的“所有权”,并唤醒人们的协作意识。如案例中俞孔坚教授所设计的项目位于湖南澧县洞庭湖畔,一方面其确保了古城遗址的整体性与存在性,另一方面还发展成为具有旅游休憩价值的参观和体验交流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教育模式。

二、厦门城市特征与生产性景观匮乏

厦门位于沿海地区,地狭人稠。本来农田就极其匮乏,加上城市的不断扩张,岛内几乎没有可供作为生产性景观的农田。教科书中的农业教育,只能使青少年对农业的认知处于想象当中,无法亲历。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通道绝大部分靠的是视觉。农业知识的传播和被大众了解的难度本身不大,最为困难的是生活于城市中的学生,无法从视觉上感受到农业的生产过程。因此,厦门的生产性景观设计刻不容缓。根据对国内外案例的分析,生产性景观的最佳选址应该为城郊的农耕用地,这样才既能保证农田已有的四季轮回耕作基础和持续经营,又能保证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自然性和生态性

保持生产性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生态尊重的基础上,让现代教育产生现实意义,设计出能够使居民自愿参与进来的趣味空间,植物与人群的互动诠释了生产性景观带给周围居民的意义。“农业科普教育是将农业发展和科普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让受众在活动体验过程中轻松、愉快、生动地接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进行科学思想的传播、普及和教育”④。

(二)互动性和参与性

两个层面来体现生产性景观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将种类繁多的农产品植物引入农业教育中,使处在城市中向往田园生活的人们也可以体会田园牧歌的生活状态;种子从播种到收获,以及季节的变化,让农业教育出现更多的可能性,从中体验一年四季不同的教育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加趣味性,从而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吸引公众注意力,提高青少年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形成良性互动”⑤。

(三)娱乐性和教育性

生产性景观为教育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平台,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接受农业知识,建立起生产景观设计与周边居民的密切关系,所有这些信息通过所开展的丰富活动更好地传播给更广泛的人,在教育性这一特性中加入娱乐性是必不可少的,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刺激,共同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

三、农业教育融入海沧案例

以生产性景观的自然特性、农业生产和教育意义作为前提条件进行构思设计,结合厦门本土的地理区位特征,形成本文的海沧案例设计。

(一)案例区位介绍

1.基地实地调研

海沧区所处的福建东南位置,港口条件优越,海岸线总长26公里,其中有三个农场,足见其具有十分适合植物生长的条件。经过实地调研可知,海沧农场基本以提供种植及综合开发为主,没有重要建筑位于基地中。农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场地概括

项目基地位于海沧农场内,因拆迁现场荒废苍凉,北侧为英语幼儿园,西侧紧邻一条在建的4号线地铁,东侧为居民楼群,南侧为未经开垦的荒园。是宽约73米,长约78米,面积约5694平方米的沿着道路的正方形地块。(图1)

3.现场空间解析

基地空间解析详见图2。

1部分:区域与城市支路相接,提供了进入场地的道路空间,并适宜设置场地的主要入口;道路与场地内部有2~3米的高差,故适宜以堆高地形、台地下降的形式隔挡外部噪声和视线。

2部分:此区域为城市道路支路,有较多车辆经过,故此区域设置为停车场入口,方便车辆进出。

3部分:区域为城市开发建设中遗存下来的天然景观,适宜加以保留并恢复,使其成为城市中的天然绿肺。

4.当地居民人群分析以及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图3)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36%的附近居民需要各种合适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资源,也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其中最喜欢的活动中人际交流与读书阅读所占比重比较大,这为种子图书馆奠定了市场基础。

(2)目前由于地处城市边缘,文化基础资源较为缺乏,周边居民精神层面文化意识不强,让不良风气或不健康行为趁机潜入到日常生活中,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精神层面与治安稳定。

(3)大部分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是较少去图书馆的,但是人们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后,逐渐开始富裕的生活就更加需要各种精神活动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4)周边居民的年龄分布在7~20、20~30、30~50岁左右,由于年龄段的不同,所以需要的主要空间也不尽相同。依据主要空间(体验、玩耍、休闲、交流、思考、看书)来设置种子图书馆的功能布局和动线设计。

(二)设计策略与构思

策略一:“日照和阴影是建筑场景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日照不但是阴影产生的决定性因素,而且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卫生保健和建筑采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筑阶段处理好建筑的日照遮阳与自然采光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根本环节和重要措施。”⑥种子图书馆在原农场基础上进行设计,紧密依托农场的公共管理资源,同时利用漫反射采光原理,用建筑的阴影面积来打造积极空间,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策略二:传统图书馆功能区整齐且有秩序,每个功能区也是单独存在,大部分以阅读区为主,研究现代图书馆的流线和分区后发现,图书馆的氛围较为庄重,人们在图书馆内以阅读与学习为主。此外,图书馆作为一个多层建筑,与周边环境联系较弱。将传统功能区打散,同时注入新的功能区,让每个空间紧密联系(图4),从而使整体达到一个抬头见绿色,低头闻书香的理想状态。

图3 调查问卷(作者自绘)

图4 策略的演化过程(作者自绘)

(三)平面布局及功能意义

种子“图书馆”从字眼来看可能是一个传统的图书馆,但其内在是囊括了教育性、休闲性、生产性及经济性于一体的文化游览中心。设计方案位于海沧农场内,为南北走向的正方形地块,地块南侧对面是居民社区,地块北侧为自然环境。因此将图书馆设置在相对安静且景色优美的北侧,半对外开放的休闲区设置在离社区更近也相对热闹的生活社区。(图5)

图5 平面图(作者自绘)

种子图书馆的主体功能分为种子图书馆、室外剧场、景观植物区三大部分。

“种子图书馆”部分——是图书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含“藏书”“借阅”“阅览”几项传统功能。服务对象以青少年为主,他们对图书馆的需求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型图书馆有所不同,更多是偏向于体验感和实践感,体验感主要体现在园内整体的风格以及阅读的舒适感,实践感是以培育种子的生长作为主要活动,对于一个注重体验感的图书馆而言,正合青少年的喜好了。

“阅读”部分——在图书馆中属于半开放区域,大致分为五种阅读模式:田野阅读、温室阅读、廊下阅读、屋檐下阅读、树下阅读,室内和室外都占据一定的比例。教育在当代社会中是重要的话题,而在调查问卷中发现,海沧当地居民对一些文化活动、种植植物等抱有很大的期望,但由于传统图书馆的形式限制,如果对图书馆的阅读模式进行有效改进,那么今后他们有可能会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景观植物区”部分——比起前两个区域,景观植物区则是完全开放,种子图书馆成立后会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修缮,提高附近的绿化率。其中还包括植物大棚,每种植物都有它特殊的生长规律,因而也决定了它的栽种方式。植物栽培方式主要可分为五种:水培、盆栽、植物大棚、框架结构、条播,栽种的不同方式将会提供不同的活动场所。

四、总结

厦门市地理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具有适合植物生长的条件,但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生产性景观的发展形式也越发严峻。同样,国内还有其他的城市景观设计也面临着一样的问题,而农业教育的引入将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未来田野教育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另一方面建立起生产性景观与农业教育的紧密联系,同时有利于城市景观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生产性景观建设将是厦门市未来生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教育意义则是生产性景观最好的阐述形式。■

注释:

①360百科.生产性景观[DB/OL].https://baike.so.com/doc/4335642-4540490.html

②张正斌,王大生,徐萍.中国绿色农业指标体系建设指导原则和架构[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6):1461-1467.

③倪佩伦.交互式生产方式与城市蔬菜供给模式的设计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6.

④李文华,刘某承,闵庆文.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J].资源科学,2010,32(6):1015-1021.

⑤韦星光,梁勇生,彭荣锋.创意农业与科普教育创新发展模式的研究探讨[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3,145(2):22-24.

⑥焦晴阳.基于GPU的三维建筑模型日照阴影分析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生产性景观图书馆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图书馆
谈《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实施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高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