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葡萄栽培管理调查
2021-04-24王桂花闫永清
王桂花,闫永清
(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古城自然保护站 甘肃天祝 733211)
果品产业是甘肃省武威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自2012 年全市发展以黄冠梨、红枣和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以来,全市果园总面积已达5.3×104hm2,果品年产值32 亿元,其中设施葡萄栽培面积0.5×103hm2,年产值15 亿元。武威地区设施葡萄栽培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北麓浅山区,利用沿山高海拔冷凉气候资源和日光温室发展设施葡萄延迟栽培,将葡萄产期延迟到元旦至春季上市。武威地区设施葡萄栽培面积相对较小,但栽培效益高。武威地区设施葡萄产业发展受政策、市场、栽培技术等变革的影响,栽培面积、效益、投入和销售渠道都在发生变化,为准确掌握武威市设施葡萄栽培管理和经营状况,更好推行先进栽培技术,制定政府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促进设施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于2012-2019 年开展了设施葡萄栽培管理和经营效益调查,并对调查数据和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相关原因,提出了相关对策。
1 调查方法
调查范围为武威地区天祝藏族自治县、古浪县和凉州区发展设施葡萄栽培的19 个乡镇(43 个村组),被调查对象以种植户为单位,全面覆盖。调查时首先编制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种植面积、效益、投资、技术培训、管理者素质和销售渠道等方面。调查表制定好后由各县区林业工作站相关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户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完成后,将问卷调查表汇总,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调研结果与分析
2.1 栽培面积动态变化 由图1 可以看出,武威市2012-2019 年设施葡萄新增栽培面积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2012-2014 年为快速增长期,由40 hm2提高到113 hm2,随后进入缓慢下降期,新增面积由2014年峰值113 hm2下降到2019 年7 hm2,2012-2019 年累计栽培面积0.5×103hm2。分析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是2012-2014 年设施葡萄栽培为全市高效林果建设重点项目,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资金补助和鼓励政策,如建一座日光温室(长60 m、宽7.5 m)补助1.5 万元,外加日光温室葡萄种植户每户贴息贷款3 万,贷款期限3 年,并由林业部门免费发放葡萄苗木等鼓励政策。2014 年后政府的资金鼓励政策取消,葡萄栽培由政府主导转为市场主导,新增面积逐步降低。但出现了种植大户集中连片建棚经营的趋势,先后出现了8 户栽培面积在2 hm2以上,有1 户集中栽培面积在10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
图1 栽培面积动态变化
2.2 栽培效益动态变化 由图2 可以看出,武威市2012-2019 年设施葡萄栽培效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012-2013 年为缓慢增长期,栽培效益由94 万元/hm2提高到98 万元/hm2,随后进入缓慢下降期,栽培效益由2014 年峰值98 万元/hm2下降到2019 年45万元/hm2。分析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是设施葡萄栽培效益主要受市场收购价格的影响,在历年单位面积产量调控到45 000 kg/hm2左右条件下,葡萄市场收购价由2012 年21 元/kg 左右上升到2013 年22 元/kg,随后逐年下降到2019 年的10 元/kg。葡萄收购价主要受市场需求、果品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设施葡萄产业发展初期2012-2013 年,由于栽培面积小,产量低,生产的葡萄主要作为礼品销售,价格高,随后2013-2019年栽培面积扩大,产量逐年提高,生产的葡萄由高端市场走向大众市场,大众消费成为主流。再加上单户果园面积普遍小,较少进行联合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果农小规模、分散经营现象十分突出,致使果品标准化生产困难,果品质量难以提高。除此之外,果园基本进入盛果期,部分果园已表现出衰老趋势,果品质量下降,管理水平较高的果园,树体仍然保持稳定的丰产性,果品质量较好,管理差的果园,树体衰老严重,果品质量下降。
图2 栽培效益动态变化
2.3 生产投入动态变化 生产投入主要分为肥料、农药、用工(打药、除草、施肥、浇水等)和其他(修剪、疏花、疏果、套袋、采摘等)4 项。由图3 可以看出,武威市2012-2019 年设施葡萄栽培生产中肥料和农药投入呈上升变化趋势,用工呈下降变化趋势,其他投入变化较小,呈近似水平变化趋势。不同年份中用工投入排第1 位(占总投入39.91%),其他投入排第2 位(占总投入29.43%),化肥投入排第3 位(占总投入21.19%),农药投入排第4 位(占总投入9.47%)。分析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果农对施肥比较重视,认为肥料是增产的主要因素,但在施肥种类中也发现化肥施用量高于有机肥,果园化肥和有机肥施用比例欠合理,有机肥施用量不足,产量虽然增加,但果品品质下降。在农药使用方面,周年平均用药次数为8 次,果农农药投入仍然较高,化学防治病虫害仍占主导地位,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使用较少。在用工方面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打药、除草和施肥都由小型喷雾机、旋耕机和开沟机代替,浇水方面也应用滴灌技术,这些都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用工成本。在其他(修剪、疏花、疏果、套袋、采摘等)方面暂没有机械应用,全靠人工实施,除种植户雇工外,有的种植户依靠自己解决,在投资方面变化较小。
图3 生产投入动态变化
2.4 栽培技术动态变化 由表1 可以看出,武威市2012-2019 年设施葡萄栽培品种、机械化应用比例、培训人次和受训人员年龄逐年上升。2012-2015 年栽培品种单一,只有红地球1 个品种,2016 年增加了秋黑和克瑞森无核2 个品种,2017 年增加了1 个摩尔多瓦品种,2019 年增加1 个玫瑰香品种,总栽培品种达到5 个。机械化应用方面从单一的应用自动卷帘机到逐步应用小型喷雾机打药、旋耕机除草、开沟机施肥和滴灌灌溉等方面。在技术培训方面随着栽培面积的增加,培训场次逐年增加,逐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培训技术体系。分析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是单一的栽培品种已无法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新的栽培品种更能获得较高的栽培效益。在机械化应用比例和受培训人员年龄变化方面,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种植人员大多为留守妇女和老人,在此条件下劳动强度较高的打药、除草、施肥和浇水等工作只有借助机械来完成。
表1 栽培技术动态变化
2.5 销售渠道变化 由图4 可以看出,武威市2012-2019 年设施葡萄销售渠道主要分为个人订单、商贩收购、集市自售和其他渠道,销售量占产量的比例变化较小,呈近似水平变化趋势。不同销售渠道中商贩收购排在第1 位(占产量比例7.76%),个人订单排第2 位(占产量比例86.89%),其他渠道排第3 位(占产量比例1.85%),集市自售排第4 位(占产量比例3.50%)。分析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是种植户人力、精力有限,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生产环节,对销售环节的参与缺少时间和精力,销售行情主要靠商贩决定,形成买方市场。
图4 销售渠道动态变化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部分果园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实行标准化生产困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2)果园投入明显提高,用工费用大,时间集中,用工难突现。果园化肥和有机肥施用比例失衡,农药使用量大,存在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带来食品安全风险。3)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果农老龄化严重,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思想保守,创新意识差。4)销售渠道单一,销路短而窄,品牌意识不强,缺乏营销战略,栽培效益难以提高。
4 对策
4.1 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快规模化生产进程 通过规范引导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统一生产标准和市场营销,培育具有完全市场化的葡萄营销主体,果农从既管生产又管销售的双重角色,转变为专一按标准生产的生产者。从而有效的发挥土地、资金、人力和物力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提高葡萄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化程度,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管理经营模式提高果树效益。
4.2 推广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投入 充分利用微型喷雾机、旋耕机和开沟机代替人工打药、除草和施肥,利用滴灌技术灌水施肥,研制和组合应用智能温、湿度监测报警装置,实现远程操控和互联网监测,从而实现机械化省工、省力生产,降低用工量和雇工成本。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和防治成本。
4.3 变革生产方式,构建生态果园 运用生态学原理,合理配置果园环境要素,创造最佳生长环境,在达到葡萄优质高产的同时,还能节约各种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可探讨建成观光果园,包括采摘观光型果园、餐饮观光型果园和果园+养殖+沼气的生态果园等。政府应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在沼气池建设、杀虫灯安装、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方面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