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汽修专业教学评价模式探究*

2021-04-24唐静娴

南方农机 2021年6期
关键词:考核职业评价

唐静娴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江苏 淮安 223003)

为何要提出“三教”改革?一是我国的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高职教育必须要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中高端技能型人才;二是生产方式的巨大改变,生产模式从技能水平比较低的流水线向复合化、集成化等方向转变;三是复合型的岗位日渐增多。实施“三教”改革,需要用最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最新的、最能满足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而助推学生从“就业导向”迈向“产业需求导向”,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的考察和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涉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智能、品德发展等各个领域[1]。

在“三教”背景下,我们的教学评价对每一位职教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 以生为本,办好符合职教特点的新课堂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在现实的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的课堂是“一言堂”,教师激情投入,而学生漠不关心,学生上课玩手机和睡觉现象屡禁不止。

在“三教”改革的背景下,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变这样的课堂,教法评价其实直接就是对教师的评价,建立“以生为本”的以结果导向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课堂。将教学评价指标分为“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效果+教师素养+教师创新特色”这几个方面,最终,要打造“有趣、有效、有用”的课堂。

1)教学理念:从“以生为本” “课程思政”和“核心素养”这三方面考察教师的教学理念,完全体现了“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学理念和课堂设计理念。

2)教学设计: “目标确立” “内容组织”“学习情境”和“学习评价”这些指标,能够体现教师对教学内容重难点内容的把控、对创立真实学习情境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把控,体现教师教学理念的实践。

3)教学实施效果:“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学生参与”“互动生成”和“目标达成”这几个指标,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在真实的情景下,教学体现了真实性,也反映了职业学校的特点,让“做学教”在课堂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强调了课堂的互动和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也可以从学生掌握的情况上,反衬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教师素养:“师德师风”和“专业能力”。

5)特色创新:考查教师是否有创新精神,课堂的组织是否让人耳目一新,是否可以推广。

2 设计评价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导向

2.1 专业技能评估

在“三教”改革中,我们强调的是教学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真实工作任务、项目或工作流程(过程)等合理创设学习情境,科学布置教学环境,积极设置问题情境。第一,学生自身具备相关能力;第二,学生必须要有该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实际技能,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发挥自身所学习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让这些理论知识化成实践的能力,不断适应工作要求,帮助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不同问题,让工作效果不断提高[2]。在与企业共同制定评价标准时,只有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或产业群相衔接,学生的职业技能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应建立工作任务的相对专业技能。因此汽修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的学生评价应该以企业的维修技术为标准,以“汽车维护”为例,学生应该达到企业二级维护的要求,“发动机润滑油”“机油滤清器” “检查润滑油油面高度” “前轮制动”“后轮制动”等项目,在“二级维护”中有具体的要求,可以将课程按照各个项目划分,做出具体的考核方案。

2.2 职业素养评估

针对工作任务设计教学项目,针对岗位需求设计评价标准,如表1 所示。将企业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考核准则融入具体的专业课堂上,上学如上班,实训教室如车间,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学生时从职业素养、安全意识、规范操作、合作意识和岗位能力这5个方面进行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时主动养成良好职业习惯,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表1 岗位需求设计评价标准

3 多元考核主体,体现职教特色

传统的学生评价过程中,教师仅仅在学校依赖学校资源评价学生,导致对学生总体评价时,相对而言比较片面,不能客观地体现学生的能力、岗位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所以要建立一个企业参与、主体多元、方式灵活的学业评价模式[3]。

1)期末考核。期末考试根据课程性质进行考核,比如:“汽车机械基础”是理论课程,可以是完成一张试卷的理论考试;“电控发动机故障和检测”是理实一体化课程,可以采取理论加实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汽车维护”是实训课程,可以是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实践考试,逐一过堂;“汽车文化”是一门专业入门课程,可以以写一篇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

2)实践周考核。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第三学期起每一学年,会有一周的企业实践活动,在此期间,学生实践活动成绩,由企业、学生、教师共同组成,以企业评价为主。学生实践评价表如表2所示。

通过上述评价,突出了企业主体的评价作用,让企业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让学生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需求,贯通实践与就业的渠道,与学生就业紧密相连。

3)“1+X”证书制度:以培训中心为主体,提高培训质量,联合行业、企业、院校,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符合现代产业化要求,适应现代产业群的要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4]。

4 结语

“三教”改革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实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他们适应时代要求,满足企业需要,进而助推学生从“就业导向”迈向“产业需求导向”。因此,合适的教学评价模式,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向和标准。

表2 学生实践评价表

猜你喜欢

考核职业评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职业写作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我爱的职业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