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蓬莱大杆号

2021-04-23蔡玉臻

走向世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蓬莱喇叭乐曲

蔡玉臻

蓬莱大杆号是民乐和民间风俗乐的一种吹奏乐器,在蓬莱一带流传时间悠久,传播范围也很广。根据民间艺人的追忆,这种乐器在蓬莱至少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明清时期就已经盛行于官府、军队和民间的礼仪婚丧活动之中。2006年,这一民间吹奏乐被列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在他所著的《纪效新书》中对蓬莱大杆号就有所记载:“摇旗报有贼至,听吹钹锣起身,听吹摆队伍喇叭,即整鸳鸯阵,二队在左者左出”;“听再吹单摆开喇叭,即分三才阵,如不再吹单摆开喇叭,是不分三才阵,只以鸳鸯阵听号交锋,但以吹喇叭为准”。书中所提的“喇叭”就是蓬莱大杆号。

古代的大杆号在军中用于集合、阅兵、操练、交战等武事活动,后经长期演变,流传到民间,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民乐演奏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婚丧嫁娶和拜神祭海等民间俗事活动,还用于各种节日、娱乐以及官府要员出巡迎宾等活动中,具有浓郁的蓬莱地方特色。

蓬莱大杆号又名“喇叭”、“招军”、“先锋”、“号角”,是民间风俗乐类中的一种特殊吹奏乐器。它的构造简单,为古代较原始的一种无键、五音类直孔的铜管吹奏乐器。整个乐器共分两节套在一起,长八尺。上端细节有凹形号嘴,套在内筒,下端外筒比上端内筒粗;末端是直径约15厘米的号口。平时两节套在一起,缩短长度,用布袋包装,以便携带和存放,用时拖出内节,以右手托起约45-50度角上扬,左手按号嘴放于唇角吹奏。吹奏时必须站立,叉步昂首,运气在胸。因为它只是一根八尺多长的直管,既无声哨又无音阶孔口,所以要吹成曲调,全凭艺人的口唇直觉和吐气力度的准确把握。它能够吹奏出G1—G2两个八度,声音高亢粗犷。

大杆号的吹奏技巧也是多种多样的,艺人们归纳为:塌、挑、颤、顿、滑、臌、连、粘等等。除此以外还有滚吐、轻吐、倒喘口、正喘口等。

大杆号基本上是五声音阶,吹奏中通常没有固定的曲谱,通常为三、五、八度的上行、下行或大跳的吹奏。吹奏大杆的技巧则以唇齿之间的风门控制气流,出现音的高低。当然,演奏艺人的肺活量和力气是决定的因素,熟练的艺人是很会节余力气而不感到费力的。

演奏除高低音、长短音的变化外,还有断音和滑音的吹奏法。使用高音、断音和滑音时,多是热烈欢快或是娱乐的即兴演奏,从一个略有旋律性的乐句变奏中,尤如捏面人一样,随心所欲。因此,在艺人最兴奋最激动的时候,可以即兴吹奏出一些仿调、仿吹性的演奏乐曲,如一些民間戏曲等。这样的吹奏就已经离开了“塌”和“挑”的局限,更加自由,也更有创造性了。有的艺人能用大杆号吹奏京剧的“西皮”腔调和各种民间歌曲的音调,当是一种绝对高超技艺的表演。

大杆号的乐曲虽然大多是由艺人们即兴吹奏而成,由于流传时间已久,世代的吹奏艺人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与创作中,已经使乐曲的结构与音调的旋律上形成了固定的风格和特点,种类上大致可分为祭祀和娱乐两大类。

祭祀类的乐曲主要用于官吏的出巡、军队的检阅、各种庆典以及民间的婚丧嫁娶等活动。一般具有节奏舒缓凝重,音调庄严肃穆,以同音重复和大挑等手法构成,具有气势恢弘、威武豪迈等特点。再结合流传在蓬莱的大鼓、大锣、大铙等打击乐,就更具有威严雄壮、大气磅礴的气氛。

娱乐性乐曲主要是艺人们在年节期间的民俗娱乐活动中为人们助兴而吹奏的各种乐曲,情绪高涨,具有喜庆热烈、欢乐明快、诙谐幽默等特点。吹奏技巧上也比较花哨婉转、生动悦耳。

有些娱乐性乐曲是艺人吸收了当地某些民间乐曲的元素,改编转化而成的吹奏乐曲,如《五更小调》、《十思乡》、《跑四川》等,经过几代艺人的吹奏和创新,已脱离了原乐曲的韵律,形成了崭新的风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另外,京剧在蓬莱有着较长的历史,也影响了大杆号的吹奏乐曲,艺人们在娱乐活动中往往吸收了一些京剧唱腔元素,有些京剧曲牌也被直接当成了大杆号的吹奏乐曲。

大杆号的吹奏有单奏和与其他乐器合奏的形式。在与其他乐器的合奏中,一般有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两类,以吹管乐器为主,其中主要有:唢呐(亦称喇叭),管子(包括单管、双管),笛子(梆笛),笙,闷笛(俗称“闷子”),口哨(俗称“口芯子”),把攥子(包括大把攥、小把攥两种)等;打击乐器有二乐鼓、扁鼓、板鼓、小镲、手锣、云锣、大锣、汪锣、梆子、点子、吱子、钹等。

大杆号演奏分为行进中吹奏和座棚吹奏。行进中吹奏均排在队伍之首,名曰“开路先锋”。一般吹鼓手最少是两支或四支大杆号在队前开路,其他如大小唢呐笙管笛箫以及打击乐等随后。座棚吹奏时,排列在乐队两侧,名曰:“把阵”。

民间大杆号的吹奏艺人多半和喇叭房,俗称“鼓乐班”或“鼓乐房”搭班,相互配合一起活动。他们大都以近亲、家族搭班组成,遇到婚丧嫁娶和礼仪庆典等诸事,便应邀演奏。

旧时,蓬莱民间乐班很多,主要活动在农村。方里董家的董家班,以演出大杆号最为著名。其他诸如虎路线的姜家班、大杨家的杨家班、护驾沟的刘家班、村里集的隋家班、古城李家的李家班、富阳张家的文家班、东泊子的曲家班、北沟镇的王家班,以及蓬莱城里万寿村的张家班,武霖村的王家班,长裕村的李家班等。他们常组成“联合班”,合作演奏,活跃在城乡间的红白喜事以及庙会节庆等活动中。

各个班子的艺人大多都是自小跟着老一辈学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如方里董家的董宝光、董宝贾、董宝台等七兄弟全都是跟着父亲学艺的家传艺人。据董氏家谱排列的辈字推算,其中的“明、仿、维、世、宝”等都是吹奏艺人,整整五代。他们不但在蓬莱活动,还到过烟台、大连、沈阳等地参加搭班演奏活动。

蓬莱南部以大杨家村的杨春顺、杨春令,护驾沟村的刘振堂、刘振礼为代表,也是四代吹大杆号的祖传艺人。西部以古城李家的李光林为主,成为大杆号吹奏世家。这种大杆号的吹鼓手班子,在农村婚丧嫁娶及寿诞堂会中是不可缺少的民间吹奏乐队的开路先锋。如婚嫁喜事中的起轿、出村、进庄、催妆、落轿、进院、拜堂、上炕等风俗,吹奏乐队都给新婚之家带来了喜庆欢乐和吉祥美满的气氛。

至于大杆号在官场的活动情形,古代的场面已无据可考,而新中国建国后,古老的蓬莱大杆号吹奏乐进入了鼎盛时期,许多村庄都有大杆号吹奏乐队(鼓手班子)。各种官方庆典活动,包括各种节庆活动,蓬莱大杆号都活跃在其中。1984年9月11日和1985年1月,两次举办“登州古市”庆典展示活动,从现场迎接来宾大杆号开路的热烈气氛的效果来看,就可以猜想出古代登州官家礼仪中大杆号的重要的角色作用了。当年的大杆号,应该是在衙门教坊班头使用的大小唢呐、大铙、大鼓、大锣等民间吹奏和打击乐器组合的重要礼仪组成部分。

1996年,蓬莱大杆号乐队在省城“齐鲁广场民间艺术展演”中演奏的“戚家将军令”获得了“红牡丹奖”;在中国蓬莱“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盛典和全国民族风情艺术节中,蓬莱大杆号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示,赢得了中外朋友的一致称贊。

Penglai Dagan Horn, a wind instrument of folk music and folk conventional music, spread widely for a long time in Penglai. According to the recollection of folk artisans, this musical instrument has a history of at least four to five centuries in Penglai.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ceremonial activities such as weddings and funerals in the government and army and among the peopl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2006, this folk wind instrument was listed among the first group of provincial-leve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Qi Jiguang, a famous national hero against Japanese pirates in the Ming Dynasty recorded Penglai Dagan Horn in his New Book of Military Discipline and Performance: “The flag is shaken and a report comes that pirates arrive. When soldiers hear the cymbals, they set out. When the horn is blown, the troops are arrayed in pairs with soldiers in the left of the two teams standing out to the left.” “When they hear the horn, they are arrayed in triads. When they do not hear the horn again, they are not arrayed in triads. The army in pairs are array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orn.” The “horn” mentioned in the book was Penglai Dagan Horn.

猜你喜欢

蓬莱喇叭乐曲
蓬莱小面有性格
喇叭盗窃案
过大梅沙
老妻
你不知道的蓬莱书法那些事儿
喇叭盗窃案
悲伤的乐曲
你挚爱的喇叭Clothing已上线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