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层次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23刘彩霞王晓红
刘彩霞,王晓红
(民勤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甘肃 民勤 733399)
子宫肌瘤其发生主要与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相关,良性居多,病因、病机尚未完全阐明[1]。其作为十分多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临床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否则极易伤及患者生育功能,增大恶变几率[2]。现阶段临床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剔除病灶,消除肌瘤压迫、月经紊乱等症状[3]。因手术部位有其特殊性、私密性,行手术治疗同时往往联合护理干预[4]。需要层次理论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其将人类需要归结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用其指导临床护理干预,可针对性满足患者不同阶段的护理需求,有利机体恢复、病情转归[5]。基于此,本研究将需要层次护理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过程,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期间于民勤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6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 组,对照组48 例,年龄31~55 岁,平均年龄(41.45±4.93)岁,其中肌壁间肌瘤共23 例,浆膜下肌瘤共16 例,黏膜下肌瘤共9 例;研究组48例,年龄30~54 岁,平均年龄(41.37±4.86)岁,其中肌壁间肌瘤共21 例,浆膜下肌瘤共17 例,黏膜下肌瘤共10 例。2 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且经相关检查证实;②均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③具备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④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重要器官出现器质性病变;②患有精神疾病;③临床资料缺失。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需要层次护理干预,具体内容:
生理需要。①评估内容:生理状况、主观感受、自护能力等;②干预举措:增加病房巡视次数,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细致观察、准确识别患者各项生理需求,包括作息、饮食、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变换至舒适体位,客观评估疼痛结果,针对性使用镇痛举措。
安全需要。①评估内容:专科疾病、术后情况等;②干预举措:待患者清醒后主动告知其手术非常成功,通过一对一交谈、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向患者介绍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干预举措;予以患者早期康复指导;强化病房安全管理,每日由专人负责病房卫生与消毒工作,告知患者介绍病区相关医护人员情况,包括紧急联系方式。
归属和情感需要。①评估内容:心理状况、家属/社会支持情况等;②干预举措:增加与患者日常交流,注意观察其情绪变化,知晓其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鼓励患者家属、朋友多陪伴患者,或者科室定期组织一些文娱活动。
尊重需要。①评估内容:角色转变;②干预举措: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部位,在进行相关护理与治疗操作时注意遮挡,不允许在探访人员、无关人员面前议论患者病情、隐私等,在与患者日常交流过程中可多使用商量语气。
自我实现需要。①评估内容:患者自我价值认可、接纳自己;②干预举措:邀请患者参与到临床照护方案拟定过程,鼓励其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在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接纳自己、认可自身生命价值。
1.4 观察指标
(1)自护能力比较。评价工具: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scale,ESCA),评价内容:共43 个条目,包含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在内的四个维度,评分标准:每个条目评分范围0~4 分,ESCA 量表最高分172 分,评分越低,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差;
(2)心理状况比较。评价工具: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内容: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评分标准:SAS 临界值50 分与SDS 临界值53 分,评分越低,表示焦虑程度、抑郁程度越轻微。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使用SPSS23.0。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护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ESCA 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ESCA 各维度评分均大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ESCA 各维度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自护能力比较(,分)
表1 自护能力比较(,分)
续表1
2.2 心理状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 评分、SDS 评分均小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SAS 评分、SDS 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心理状况比较(,分)
表2 心理状况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①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会伤及子宫内膜,致使其功能受损,严重情况下出现不孕不育,恶变可能性高。随着医学快速发展,基于腹腔镜技术所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微创术式广泛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整体治疗效果较好。但是由于手术部位有其特殊性、私密性,加之部分患者对子宫肌瘤认知较差,行手术治疗同时往往联合护理干预,以最小化精神因素、患者日常行为习惯等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需要层次护理主要依据需要层次理论,此理论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其将人类需要归结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用其指导临床护理干预,可准确识别患者不同阶段的护理需求,据此施以针对性、个体化干预举措,促进机体恢复、病情转归[7-8]。诸多文献报道,需要层次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过程应用价值高,具有针对性强、可行性强等优势,于护理干预细节之处彰显人文关怀[9-10]。本研究将需要层次护理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过程,在需要层次理论指导下,护理人员能更客观、更准确分析出患者不同恢复阶段相应的护理需求,从生理需求着手,提供周到细致、最贴合患者实际护理需求的护理服务,其中生理需要目的在于保证患者躯体健康,在手术结束后患者最需要生理需求,通过采取诸多干预举措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保障其基本生理所需,为最低层次的需要;安全需要目的在于保证患者安全,通过向患者强调手术非常成功、预先制定潜在并发症防范方案、加大健康宣教力度等,逐渐提升患者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归属和情感需要目的在于疏导患者心理问题,使患者在康复阶段能始终保持良好精神面貌,坚定治疗与护理信心,陌生的住院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等均会增加患者不适感,对临床治疗与干预产生抵触,而良好的病房环境、护患关系等均能增加其心理舒适,在与家人、朋友的良好沟通过程中,感受到来自他们的关心与爱护;尊重需要目的在于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的一切,维护其独立人格,能显著性减少护理纠纷,建立和谐护患关系;自我实现需要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接纳自己、认可自己,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有追求、有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ESCA 各维度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SAS 评分、SD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可见,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过程开展需要层次护理干预,对患者自护能力提高、心理状况改善均可产生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