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障碍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初探
2021-04-23李清华
李清华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为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奠定坚实基础,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普遍探索的重点话题。视觉障碍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应该受到关注。视觉障碍作为一种比较严重的视力缺陷,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视觉障碍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甚至影响到了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教师更应该站在引导者的角度上,把握视觉障碍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组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将二者相结合,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希望本文论述给更多教育工作者提供教育策略方面的帮助。
【关键词】视觉障碍学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前言:
视觉障碍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势必要面临诸多困难,由于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视觉障碍的学生往往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生活过程中也很难自主完成有难度的活动。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也是视觉障碍学生的引路人,不能将目光局限在文化知识传授方面,更要打开思路,引导学生形成更加高洁的品德素养,保证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素质。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展开论述,重点分析在视觉障碍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将德育教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的教学策略。
一、制定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总目标
针对视觉障碍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在常规学习方面都存在困难,具体可以表现为:学生经常揉眼睛,挤眼睛或者按压眼睛;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转移目光,学生的反应不够及时;有些学生看东西存在歪头或者只能用一只眼睛看东西的现象;个别视觉障碍严重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遭受多方压力;即便是独自行走,也可能存在对障碍物视而不见的情况,看到行人无法主动避让。很显然,因为学生患有视觉障碍,所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面临大量的问题,无论是学习还是与他人的互动,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在学校里,学生都免不了经受意外。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学生一定会承受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折磨,为了引导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教师应该制定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总目标,引导视觉障碍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应当明确,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德育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让视觉障碍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能够产生更好的道德认知与行为习惯[1]。培养学生产生良好的道德思维和基本的是非辨别能力。德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形成健康且正确的三观。但心理健康教育不同,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将教学的着眼点放置在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品格,学习心态作铺垫,通过巧妙的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更加健全的发展。将德育融入在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在德育之中。有利于让学生生成更加出色的良好品格,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笔者设立的教学总目标是要让视觉障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良好的德育和心理健康融合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认知与心理认知,能够以正确的自我评价,认识自己的性格、品质与修养,乐观对待生活,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方法与途径
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融合,需要教师关注现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2]。首先,教师要把握当前视觉障碍学生身上的特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容易出现问题,年纪尚小时,有父母和教师的庇佑,日常遇到个别问题,学生也能够比较积极地解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会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陷,此时,患有视觉障碍的学生会表现出心里胆怯的状况。如果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正向引导,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极大程度的打击,根据教育学者的研究,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能力
帮助和患有视觉障碍的学生健康成长,首先需要教师开展高质量的教学引导工作。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开展德育本身是一项比较有难度的教学任务,而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很多特殊教育教师缺乏相关经验。因此,真正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品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首先要对教师提出要求[3]。关注教育者的教学能力以及引导水平,帮助提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实效性。
例如:平时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教师可以互相分享教学经验,比如有些教师教龄比较长的老教师,课堂上积攒了很多有效的教学经验。其他教师可以积极向其求教,将自己班级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分享出来,请更有经验的教师帮自己出主意,想办法,构建更优秀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另外,学校也要给老师们提供相关的便利条件,每个星期安排时间举行教研活动,让老师们聚在一起讨论德育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分析学生近期的行为表现。这些教学手段,不会耗费太多时间,反而有利于帮助教师形成更加系统的教学思维。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品德渗透,必须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克服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难题,打造更出色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二)建立家校合作,促进学生成长
对于视觉障碍学生来讲,到了一定时期,他们会产生比较朴素的独立意识,希望脱离父母的控制或者让父母减少对自己的保护。学生身上产生类似的渴求相对正常,但教师或家长应该给学生更加正向的引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例如:特殊成长期学生的心智会经受极其剧烈的转变,视觉障碍学生在此阶段尤其容易产生心事。此时,如果教师或家长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就可能导致消极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父母和学校教师之间的联络,通过现代化的沟通渠道,引导家长及时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关注,遇到情况及时和学生父母交流。比如某段时间,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学生会利用课堂时间互传小纸条,上课容易走神,很显然学生的心理状态出现了问题,有可能学生是被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牵绊住了,也有可能学生和身边人的感情发展遇到了障碍。此时教师可以及时和其父母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日常表现。刚开始父母可能也没有留意到此类问题,但有了教师的提醒,家长也会对孩子投以更多关注,及时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并进一步解决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学校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双育,而家长也借助自身的家长权威带领孩子克服困难。家校联合发力,保证视觉障碍学生健康成长。
(三)引入优质资源,培养正确三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为学生创建更加出色的学习环境,教师也可以运用当前常规教学中时常运用的多媒体资源[4]。对于视觉障碍学生而言,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正因如此,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错误的价值观念。教师可以引入带有正能量的优质资源进一步培育学生三观。
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让学生了解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清华大学博士江梦南,这个女孩虽然从小失聪,但是从小在父母的帮助下学习唇语,靠着和正常孩子一样听课考试,最终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博士。对于她来说,学习过程中,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像是开启了困难模式,但是她却靠着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了人生逆袭。在课堂上引入类似的案例,让学生们开阔眼界的同时,被这些优秀的充满了正能量的榜样人物所打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用这种信念支撑自己实现人生理想。透过这种手段,教师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其他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发扬不放弃的精神,就可以走過人生道路上的难关。从而引导学生抵制自怜自艾的消极情绪,进一步培养正确的三观。这也是当前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方式。
(四)关注学习表现,培养良好习惯
视觉障碍学生在学习知识或配合教师教学工作方面,通过后天的努力,依然可以产生高质量的学习表现。所以,长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们营造健康阳光的学习环境。
譬如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比如最近一段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不高,此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家最近在课堂上的情绪比较低迷?是不是最近一段时间学习的知识太难了?”经过类似的问题引导,有利于帮助学生产生反思,调整个人的学习状态。日常讲解知识性内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比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其他同学起来回答问题,遇到障碍时,发挥互帮互助的精神,让其他同学给予部分帮助。再比如,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大部分难题,培育集体精神的同时,形成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在小组成员的支持下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另外,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障碍,心情低迷时,其他同学也能够给学生一部分帮助和鼓励。群体的关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更加浓烈的社会归属感,有利于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缺乏自信,课堂学习不积极等现实问题,让学生形成优质的课堂学习习惯,做一名品德高尚,有上进心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总结:
德育是完善教育体系的重要课题,也是培养视觉障碍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保障。健康成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在中小学阶段,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各自教育目标,涵盖着不同的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和方式方法。但是二者并非是完全独立的两个部分。在教育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夯实德育的心理学基础,保证德育的有效性,促进德育根本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张婷.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智力,2020(14):182-183.
[2]刘桂香.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5.
[3]王小丽.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青春岁月,2017(01):146-147.
[4]唐桂玲.如何在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课上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