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恰当的课堂环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021-04-23姜兰
姜兰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把握他们思维特点去设计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新課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促进主动发展。”所以语文活动在操作的过程中,要立足教材更要超越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延伸生活实际,将文本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实地的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图像,产生真实深刻的感受。要实现这样综合的目标,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必不可少。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与文本内容一致的氛围,联通学生学习世界和生活世界,连接课程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让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实效。
在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时,导入环节我先选择了一个李白一生的记录片请学生欣赏,目的在于将学生脑海中对于诗仙的零碎的、片面的认识串接起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达到“知人”的目的。然后在新授环节我抛出问题请学生总结概括李白一生的经历,播放诗歌朗诵视频要求学生模仿语气语调并反复诵读、标注生僻字读音,体味诗歌感情。在深入研读环节,我将诗中梦游的4个画面通过课件直观展示出来,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我要求他们将4幅画面与李白一生的遭遇联系起来,体会并理解他深沉的情感思想,最终达到了“论事”的目的。在拓展延伸环节我播放了正确为人处世的小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将来进入社会如何行事做人才能使自己的工作生活游刃有余。一节课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结束了。后来在他们的周记中学生感叹道:“那节课感觉还没有开始讲,就已经下课了!”
中职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波动大,而且两极性表现特别明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设计不恰当,他们很快就会开始神游八方,或者约会周公了!信息技术手段以它独特的音视效果刺激学生的多方感官,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它能将传统的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的枯燥无味的教学,变成充斥着好看的图片、精彩的影视资料的课堂,学生们在直观丰富的刺激中进入了真实的学习情境,在体会语言的同时,他们思维活跃,踊跃表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欣赏文本,也能深入地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情感交流得到实现,从而得到提升。
教学课文《我的母亲》时,我首先播放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个小视频,让学生欣赏中明白人看似漫长的一生其实几分钟就演示明白了。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然后再略带忧伤的音乐声中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体会文本中的人和事,并将自己受到启发和教育在小组中讨论再全班交流;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我播放了一个由多位学生母亲发来的小视频串接起来的视频,视频中的母亲们或者鼓励、或者期许、或者关切、或者宠溺,看到自己的母亲出现在屏幕上学生们一下就回到了多彩的现实中。我趁机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待人真诚、诚实做人的重要,理解并践行大道至简、大行德广的道理,体会母亲及身边亲人的深沉之爱,学着力所能及地回报他们。最后通过大屏幕展示文中深刻启示的重点句子,启发学生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的、有益于社会的人。
结合课堂环节设计和学生学习实际,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恰当运用不但能使课堂集中高效,也能帮助学生得到发展和提升,为他们成为更好的人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思维的阵地就是课堂。课堂高效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恰当设计,问题的恰当设计又依赖于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因此每位老师都应该在自己的教学中摸索积累并实践,与学生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