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类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内容设计
2021-04-22王天军
王天军
摘 要: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民众在物质生活之外愈发关注精神文化生活。现代社会对于文化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基层文化服务载体,各种特色的博物馆正在不同的细分文化方向上发挥着积极的文化宣传作用。博物馆的核心展览内容体现在展品上,而如何规划和设计展出的形式与内容,已成为现阶段博物馆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博物馆展览陈列内容的角度,增强其历史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深入性,突出展出内容的实质与文化意义。文章将结合上述研究方向,围绕历史类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展览内容展开探讨,深入分析其内部的文化关联性及历史文明的传达表现方式,希望以此为相关的文化服务类产品开发及博物馆运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历史类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设计;文化形态
0 引言
历史类博物馆在文物的年代及历史内涵方面较其他类型的博物馆更具文化深度。针对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及展览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将成为观众与博物馆文物和展品之间进行文化交流和历史重现的重要通道。在数字化技术获得普及应用的当今时代,深刻地还原文物所隐含的文化价值及内涵无疑是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重要目的之一。
如何通过展览的形式让文物或者文化作为主角,面向参观者讲述那段时期的历史典故和人文故事,将成为历史类博物馆展览形式的主要发展方向。基于此,结合文物现有的展出形式进行创新,让历史文物不只以静态的形式被观众参观,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到文化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文化的承载者让观众直观地了解到那一段精彩而又厚重的文物历史。
1 树立历史类博物馆文物陈列的主旨思想
现阶段的博物馆已不局限于传统历史文化遗存及各种形式文物的展览陈列,而是在此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展览内容及形式上更加追求新颖和多元化。一般来说,每座博物馆都应保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它可以和展览形式、文物特点、展品类型等诸多特征建立联系。在涉及文物部分的陈列设计及展示方式时,需要按照特定的流程和方案执行。在陈列设计中,先是要根据文物的类型及特点确定展出主题,并按照对应的历史时期或文化的变革进程安排组织文物参展。博物馆主题展览的核心在于将所有陈列文物的文化本质与珍贵历史价值进行对应与统一,在此基础上提炼陈列文物的文化精髓。在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层面进一步深入挖掘。历史类博物馆中举办展览取得的实际效果和观众反馈直接取决于展品的陈列方式以及文物内涵上的统一性,在历史文化价值与展览主题思想的协调性等方面都需要重点关注。
当前我国历史类博物馆常用的陈列展览形式主要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四类。
1.1 将历史进程作为主线
大多数文物都有着其对应的明确的历史时期,以历史进程及发展阶段作为脉络,捋清展览的主线是最为简单易行的方式之一。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按照文物历史的进程进行文物的展览编排,可在统一历史时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展览的主题思想和文化深度。在这样的规划和编排之下,所有文物所处的历史时期都是连续且明确的。因此,展览的主线可以在历史通史、断代史以及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进行灵活的设定,或者可以按照不同地域的历史进行陈列编排。在历史类博物馆中最为常见的专题展览形式就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陈列,例如“鸦片战争史陈列展”“陶瓷演变陈列展”及“古代科技发展陈列展”等。
1.2 将文物本身作为主线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作为历史类博物馆文化灵魂的所在,不同年代的文物在材质及艺术特色等方面都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它们本身具备的文化特质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色都可作为陈列及展览的参考依据。可以根据文物所处年代按次序及文物之间的关联性设定展览内容。这样就能够在某一历史时期专题展览中让观众领略到特定种类文物的整体特色,使同类型的文物异彩纷呈。在限定文物历史时期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将文物的用途及类别进行缩小,精选一批保存完好的优质文物参与展览。让观众在参展过程中,对文物的历史典故及文化内涵产生主动去了解的好奇心,这样也能够侧面体现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丰富程度。
1.3 将文物的文化内涵作为主线
在我国现有的历史类博物馆中,大部分属于中小型城市中的地方史博物馆。这种类型的博物馆主要以地方文化及特色文物为主要的展览内容,馆藏的大部分文物都来自当地及周边区域的考古发掘。文物本身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现阶段的地域性文物展品在历史文化价值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并且受展品数量的限制。地方史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展览主题相对大型博物馆来说,更应该侧重文物所具有的地域特色呈现。这时根据文物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文物背后的历史典故设置展览就更能贴合实际,借助展品的文化内涵来传达地域文化的主题特色和历史演变过程,巧妙地利用地域性文物的优势,特别是在文化传承与内涵表达方面更易于取得理想的效果。
此外,地域性文物的文化内涵挖掘及展览主题的设定还需要在展览的布展形式及观众参展流程中得以体现。作为参观者,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应该时刻被文物所呈现出的历史内涵及文化氛围所吸引。从序厅的专栏主题开始,观众就进入到由展览设计者所营造出的特定文化内涵及主题思想氛围中,首先会在思想和视觉效果上吸引观众的注意,其次在展览形式及观众参观动线规划的过程中,通过序厅的前言介绍,中间段落的典型文物展示以及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让观众通过更加丰富的互动方式近距离感受和了解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文物的历史价值。序厅的巧妙运用能够让观众在进入正式的主题展覽之前大致了解展出文物所处的历史时期及文化属性,自发地带着好奇心去进行接下来的参观和体验。
1.4 将区域文化作为陈列主题
在文物以外的层面将区域文化作为展出内容进行陈列,也是现阶段较为主流的展示区域历史文化的方式之一。区域历史文化陈列所包含的内容及信息种类相对广泛,它可以涵盖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人文风俗、物质基础,以及道德观念、思想价值、宗教信仰等精神层面的内容。陈列展览的重点在于突出区域文化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发扬和宣传,这样就能够对参观者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由区域文化所营造出的独特氛围,也便于陈列效果的提高。这种类型的陈列展览效果直接取决于选取的展出内容,陈列内容必须具备典型的区域历史文化特色和鲜明的精神特质,以区域文化作为陈列主题的展览形式,是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一项重要尝试。
2 历史类博物馆中文物、展品及其组合的陈列展览方式
作为历史文化的承载体和传承媒介,博物馆中的文物和展品面向观众的陈列展览形式直接决定了其蕴含文化价值的传播。在探讨观众与文物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时,就必须将关注点放在文化的呈现方式上,即博物馆文物、展品的陈列展览方式。将其作为博物馆的文化传播特色或区别于其他文化领域活动的独特之处加以实施,在馆藏陈列与观众进行文化交流的阶段,文物、展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将在特定展览形式的激发下充分释放。
作为博物馆展出和陈列文物的核心要素,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语言与表现形态直接决定了观众所接受到的文物文化特质及氛围。而文化类型的确定源于博物馆的性质与特征。相关实物展品的文化价值研究及展出方式都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作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历史类博物馆,不止要做到快速吸引参观者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将文物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存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从而被参观者主动领悟和接受。考虑到参观者的兴趣爱好、知识体量及从事的职业存在较大差异,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方式应更加面向大众化,既做到文物文化特质的针对性输出,又强调文物陈列过程中的普及性与基础性,从而让文物陈列展览变得更加直观和易懂。
以历史为主线的陈列展览在主题上一般以历史遗迹的考古所得和发掘次序为主要顺序,因此,可在陈列展览中适当结合相关时期的考古研究成果及实体文物,进一步丰富展出内容。甘肃地区的天水博物馆就曾经举办以马家窑文化彩陶为专题的陈列展览,遵循上述原则,通过马家窑文化一、二期的考古所得及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研究成果,展览内容以马家窑遗址中的彩陶纹饰为主,在彩陶花纹的选择上倾向于更有代表性的锯齿纹、葫芦纹、圆圈纹等。这些纹饰不止具有典型的石岭下陶器特征,并且又属于当地分布最为广泛且出土数量最多的彩陶类型。这些文化遗址的再次呈现不仅向观众展示了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研究成果,也对彩陶艺术的发展史方面进行适当科普,这些兼具不同文化特性内部关联性和各自鲜明特点的文物展品,搭建起展览的整体文化结构。选取各个文化类型中最具代表性的彩陶文物列入展览范围,事实证明,这种思路下的文物陈列方式在实际的专题陈列展上获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3 辅助展品的应用
在文物陈列展览中,除了常规的文物展品之外,还可以适当借助文物相关的资讯和模型,以现代化数字技术应用的形式进一步加以完善,在实体展品的基础上丰富展览中的文化表现形态。常见的辅助展品包含实物模型、图片、图解、幻灯片、录音、录像资料等,这些元素的加入使展览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满和立体。与此同时,辅助展品也可以作为一种内容上的补充和形式上的扩展,为文物历史典故及演变过程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部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物可能涉及制作工艺、纹饰演变、使用方法及发掘地点等方面的讲解,通过动画和短视频的方式能够让参观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物所具有的文化特征、考古价值和历史意义等信息。考古学者、历史学家以及文化学者的相关科研成果都可以通过图表、模型或场景复原等方式进行再现,以辅助展品的形式扩充展览内容。通过这些辅助意义上的展品,帮助主体文物的陈列展览取得更好的展览效果。
4 文物、辅助展品及其组合应用
不同文物个体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及其所属的文化体系可能是十分多元化的。不同文物展品的组合呈现,也是构成博物馆陈列语言的最基本元素。在文物陈列展览内容的设计过程中,结合文物展品的样式、配套的设备和道具等都是构成展览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经过特定陈列手段的艺术化加工,才能充分发挥这些文物本身所隐含的文化价值,并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被参观者所理解和接受。
在历史类博物馆中,此类文物辅助展品的组合应用方式一般遵循以区域文化为主、考古发掘过程为辅的配对路线。通过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演变过程,并以重大事件作为发掘材料的陈列顺序依据。尤其是在展品内容的组合上应避免机械化的生硬结合,需要融入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等多种价值层面。比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曾经以情景式陈列组合的方式围绕铜镜这一历史悠久的实用铜器设置了一系列展览。在陈列展览的过程中,传统的铜镜不再单纯作为文物的形式出现,而且高度还原了它的实用功能。博物馆展览设计者挑选出一件保存完好且镜面十分光亮的铜镜,结合古代绘画中对镜梳妆的画面,通过其反射映照的作用让观众也能够通过铜镜体验古代人物的日常生活状态。
5 结语
本文就历史类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创新理念及内容的设置方式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结合博物馆文物陈列的主流形式,从文物的類型、用途等角度进行划分。历史类博物馆中的文物陈列展览本身就属于将科学与艺术进行融合呈现的一种方式,具体的文物种类及陈列形式都需要依据陈列的主题决定。为此,在形式及内容的敲定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文物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及文化属性。在与之相符的主题结构下选择同一种类的文物参展,从而让整个陈列展览的内容从形式到主题上都更为一致。还可以在展品的选取及辅助展品的设计制作等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适当结合组合式的产品呈现方式,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观展体验。历史类博物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陈列设计的理念和实践方式,能够在促进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基础上,面向公众提供更加清晰和直观的了解历史文化的渠道,真正实现博物馆作为文化服务机构的基本职能,让文物中蕴含的优秀历史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刘岩.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与陈列设计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9(18):378-379.
[2]黎亦淮.浅谈纪念类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走出“千馆一面”的困局[J].文物世界,2015(6):61-64.
[3]谭炜.搞好文物陈列发挥文物的宣传教育作用研究[J].卷宗,2019(26):52.
[4]张丽.AR-VR融合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应用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4):138-139.
[5]黄珊珊.关于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陈列展览的几点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8):75-77.
[6]张胜男.陶俑中的人间百态—以徐州博物馆藏陶俑为例[J].文物天地,2019(5):46-50.
[7]余艳雯.浅谈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内容设计[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9):126-127.
[8]王景云.浅析历史博物馆文物陈列内容设计[J].黑龙江史志,2014(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