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心理护理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2021-04-22买晓霞
买晓霞
(定西市人民医院功能科,甘肃 定西 743000)
癫痫为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是由于大脑神经突发性异常放电所致的大脑神经功能障碍,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需长期服药,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临床研究显示[1],多数癫痫患者伴随心理、行为障碍,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近年来,癫痫患者临床护理模式逐渐发生转变,护理过程不仅致力于促进患者康复,还加强患者心理疏导,有传统的护理模式向现代个体化护理模式发展。个体化心理护理通过给予患者针对性、个性化护理干预以改善情绪状态,临床研究发现[2],具有改善生理功能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较少,本研究尝试将个体化心理护理应用于癫痫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2 月-2019 年3 月定西市人民医院功能科收治的癫痫患者95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8 例,男27 例,女21 例,年龄23~67 岁,平均(39.42±6.37)岁;病程1~17 年,平均(7.26±2.19)年。对照组47 例,男25例,女22 例,年龄21~68 岁,平均(38.59±6.62)岁;病程1~19 年,平均(7.46±2.38)年。2 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 岁,均符合癫痫诊断标准[3],病程≥1 年;②具备语言或文字沟通能力;③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上;④患者均知晓本研究详情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性疾病;②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③合并恶性肿瘤。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住院期间做好日常生活护理,遵医嘱监督患者用药,通过口头方式向患者进行疾病宣教,指导患者饮食等。
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①建立个体化心理护理小组,由主管医生与责任护士组成,评估患者病情、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将口头讲解、PPT演示、个性化访谈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一对一心理指导,讲解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抗癫痫药物的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良好生活习惯对癫痫控制的作用等。②疾病知识宣教:与患者沟通时注意保护其隐私权,待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后选择单独房间进行一对一会谈,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沟通时运用PPT、手势以利于患者理解,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引导患者表达对疾病的态度、内心想法;与患者交流时多使用鼓励性话语,如“你这样想真好”“今天恢复的不错/配合的很好”等;纠正患者错误认知,使其认识到不良情绪及认知行为会对病情康复产生不良影响;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与病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③社会支持:评估患者家庭功能,鼓励患者与家属联系,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指导,提高其对癫痫的认识,消除歧视与偏见,使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家庭关怀,以良好心态回归社会。④出院指导:对于要出院的患者再次评估心理状态,同时评估患者及家属居家护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出院后1 周、1 个月、3 个月进行电话随访,并进行指导,叮嘱患者按时复诊。
2 组患者均接受院内护理干预2 周及院外随访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情绪状态:应用W.K.Zung 制定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SAS 分界值为50 分,超过50 分表明存在焦虑情绪,SDS 分界值为53 分,超过53 分表示存在抑郁情绪,焦虑、抑郁严重程度与分值呈正比。评定时间为护理前与护理后2 周。
2)服药依从性:护理后2 周采用自制《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对患者依从性进行调查,包括共分为完全依从、一般依从、不依从3 个等级,依从性为完全依从与一般依从在患者中的构成比。
3)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4]评定,评定内容包括发作担忧(5 个条目)、情绪健康(5 个条目)、精力/疲劳(4 个条目)、认知功能(6 个条目)等4 项,各个方面最初得分为各个问题得分总和与条目的比值,最终得分=最初得分×相应权重。评定时间为护理前与护理后3 个月。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3.0 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情绪状态比较
护理前,2 组SAS 评分与SDS 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2 组患者SAS 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 组情绪状态比较(,分)
表1 2 组情绪状态比较(,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2.2 2 组服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服药依从性91.67% 高于对照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服药依从性比较 例(%)
2.3 2 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2 组患者发作担忧、情绪健康、精力/疲劳、认知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 组患者发作担忧、情绪健康、精力/疲劳、认知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2 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癫痫尚无特效药物,临床治疗以控制发作、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由于癫痫发病具有不可预知性,发作时间不一致,对患者生活与工作影响较大,患者心理状态遭受严重影响。临床研究发现[5],多数癫痫患者伴随焦虑、抑郁为主的情感障碍,且成年癫痫患者相比儿童更易出现不良情绪。长期不良情绪导致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持久积累,可对脏器、多数组织造成损伤。因此除常规治疗外,应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
研究表明[6],常规心理护理缺乏针对性,以口头宣教为主,护理不够全面,对社会支持方面的重视度不足。个体化心理干预不仅重视癫痫对患者造成的生理伤害,同时关注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通过沟通交流进行评估,并通过口头交流、PPT、一对一访谈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帮助患者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缺乏对病情的认知而产生精神压力,经过个体化宣教后,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度提升,自我疏导能力增强,因此情绪状态得以改善[7]。本研究中癫痫患者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SAS 评分与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改善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癫痫病程较长,控制困难,需长期服药,患者由于对疾病认知不足,担心药物副作用导致遵医嘱用药行为较差[8]。本研究中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提示,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个体化心理护理注重加强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增强患者对病情的重视度,同时引导患者宣泄压力,学会自我疏导技巧,并重视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指导患者家属参与护理,给予患者关怀与温暖,避免偏见与歧视等。上述措施有助于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改善服药依从性。QOLIE-31 是针对癫痫患者制定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包括发作担忧、情绪健康、精力/疲劳、认知功能等方面,能够较准确反映癫痫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发作担忧、情绪健康、精力/疲劳、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