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R、CT 和MRI 对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2021-04-22岩,李

甘肃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良性原发性恶性

李 岩,李 杰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金昌 737100)

原发性骨肿瘤属于临床较为罕见的肿瘤,主要分为良性骨肿瘤与恶性骨肿瘤,可发于全身各骨骼部位[1-2]。该肿瘤在临床中缺乏特异性表现,极易导致患者忽视,若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可会失去最佳防治时机。因此,针对原发性骨肿瘤,尽早发现、并准确判断肿瘤的良性、恶性,能及时作出防治措施,从而确保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目前,临床诊断原发性骨肿瘤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但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创伤性,难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3]。而近些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在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与局限性,故本次研究对2018 年10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50 例骨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旨在分析DR、CT 和MRI 对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现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0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50 例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30 例,女患者20 例;年龄19~76 岁,平均年龄(52.19±5.97)岁;骨肿瘤发病位置:脊柱4 例,胫骨11 例,股骨6 例,桡骨7 例,肱骨8 例,尺骨8 例,骨盆6 例。纳入标准:①为原发性骨肿瘤的患者;②经病理活检确诊为良性或恶性骨肿瘤的患者;③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在仔细阅读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转移性骨肿瘤的患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③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的患者。本次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检查方法

50 例患者均进行DR、CT 和MRI 检查,具体方法如下:

DR 检查:仪器为SIEMENS 线机、富士PLUS 相机,设置参数:摄影板24cm×30cm,35cm×35cm,35cm×43cm;管电流120~300mA;管电压120~140kV,进行正侧位、斜位摄影。

CT 检查:仪器为德国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AS64 层螺旋CT,设置参数:管电流120~200mA,管电压120~140kV,层厚0.625mm,螺距0.938mm,重建层厚2mm,间距2mm,矩阵256mm×256mm~512mm×512mm,视野20~40cm,骨函数窗宽1500~3000HU,窗位300~800HU。首先,指导患者选择平卧位,先行横断面扫描,对肢体可疑病变处,进行双侧同时扫描,并仔细观察患者的软组织窗以及取骨窗。

MRI 检查:仪器为鑫高益1.5T 核磁共振扫描仪,设置参数:层厚5mm,层距1mm,视野20~40cm,矩阵384mm×512mm,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体线圈、颈线圈、腰线圈、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脂肪抑制序列、TIWI(TR/TE500/12ms)序列、T2W1(TR/TE3 500/96ms)、质子密度加权像(TR/TE1200/16ms)进行横断面、冠状面扫描。

在检扫描检查获取影像学图像后,由2 名专业放射科医师进行诊断,评估患者的骨病变性质、骨膜反应、病变范围、周围软组织变化情况等,以明确骨肿瘤良、恶性情况。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观察、比例行DR、CT 和MRI 检查对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 20.0,(%)表示各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 表示。

2 结果

2.1 DR、CT 和MRI 对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检出情况比较

经病理活检证实,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有21 例,而DR、CT 和MRI 对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检出率相当,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DR、CT 和MRI 对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检出情况比较[n,%]

2.2 DR、CT 和MRI 对原发性良性骨肿瘤的检出情况比较

经病理活检证实,原发性良性骨肿瘤有29 例,而CT 与MRI 的原发性良性骨肿瘤检出率明显高于DR(P<0.05),而CT 与MR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DR、CT 和MRI 对原发性良性骨肿瘤的检出情况比较[n,%]

3 讨论

骨肿瘤的组织来源主要有骨骼、骨髓附属组织或周围血管,根据肿瘤组织的病理性质可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4-5]。在原发性骨肿瘤中,以良性骨肿瘤较为多见,其在临床中较为容易根治,且预后好,不易复发,而恶性骨肿瘤的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针对原发性骨肿瘤患者,尽早明确良恶性,并积极开展临床治疗干预,对改善其预后、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该肿瘤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导致临床诊断较为困难,病理活检虽作为诊断金标准,但该方法属于一种有创检查,且检查操作较为复杂,对原发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十分不利。

随着影像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广泛应用,DR、CT 和MRI 已经成为原发性骨肿瘤早期诊断的常用检查方法。DR 是临床最早采用的影像学手段之一,其因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被临床广泛应用,在原发性骨肿瘤患者的诊断中应用,DR 能有效显示患者骨肿瘤的病灶位置、大小以及骨密度变化情况。同时,DR 影像学图像能清晰显示病灶组织内部的钙化情况以及骨肿瘤细薄的骨膜反应,临床医师通过观察图像,能了解患者骨肿瘤的性质[6-7]。但针对于脊柱、颅骨、盆骨等生理解剖结构较为复杂的部位,DR 的显示效果较差,无法清晰、完整的显示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导致临床误诊、漏诊率高。CT 在骨肿瘤检查中应用,其最大优势是能清晰显示患者的骨质破坏、硬化、增生以及病灶边界等情况,针对于结构复杂部位,CT 能清晰显示,从而准确检查微小的病灶组织;同时,CT 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针对软组织肿块、出血、病灶内部微小钙化以及病灶囊性改变等均能清晰显示[8]。但针对于骨肿瘤的骨膜反应细微变化情况,CT 的显示效果不如DR。MRI虽然价格较为昂贵、操作复杂,但相较于DR 与CT,其优势为能清晰显示患者的病变组织结构、范围、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以及骨髓水肿情况等,尤其针对恶性肿瘤,MRI 能明确病灶周围软组织情况、病灶侵犯情况等,同时能显示病灶组织内部的水肿、出血、坏死情况[9-10]。本次研究通过比较分析DR、CT 和MRI 对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情况,结果显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方面,DR 的检出率为66.67%,CT 检 出 率 为80.95%,MRI 检 出 率 为85.71%,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良性骨肿瘤方面,DR 的检出率为34.48%,CT 检出率为72.41%,MRI 检出率为82.76%,CT 与MRI明显高于DR(P<0.05),而CT 与MR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针对原发性恶性骨肿瘤,DR、CT 和MRI 的诊断效果相当,而针对原发性良性骨肿瘤,CT 和MRI 的诊断效果更优于DR。由此可见,DR、CT 和MRI 在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中的诊断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以及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案。但鉴于本次研究中CT 和MRI 在良性骨肿瘤诊断方面由于DR,故建议采用CT 和MRI 进行诊断,若患者意愿选择DR 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无法明确病变情况或存在可疑病组织,诊断医师应建议患者选择CT 和MRI 进行再次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肿瘤情况,使临床能及时作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延长其生存期。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中,DR、CT和MRI 在恶性古肿瘤中的诊断效果相近,而CT 和MRI 在良性骨肿瘤中的诊断效果优于DR,故建议采用CT 和MRI 进行检查。

猜你喜欢

良性原发性恶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