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斐尔·莫内欧的类型学设计思想浅析

2021-04-22杜宏武通讯作者

居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类型学空间建筑

舒 嫣 杜宏武(通讯作者)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1 建筑师简介

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是西班牙当代著名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和建筑教育家。1965年成立自己事务所开始建筑实践。他1996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2001年获得欧洲密斯·凡·德罗奖,2003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又颁给了莫内欧,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

莫内欧致力于建筑类型学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他积极关注历史与当代设计的融合、地域文化的呼应、功能合理的空间组织以及材料构造的选择。其作品传达出来的对社会的责任感及对建筑本质内容的不懈探索,使他获得了国际建筑界的广泛赞誉[1]。

2 建筑类型学设计理论及运用

2.1 莫内欧建筑类型学理论

从广义的范围来讲,只要在研究或设计中涉及“原型”概念或者说可分析出其“原型”特征的,都属于建筑类型学研究的范围。类型学设计方法在本质上是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角度入手的,既是分析的方法也是设计的手段[2]。

莫内欧认为,类型学既不是空间图表,也不是列表的平均值。它最根本的基础是通过内在的结构相似性将物体组合起来的可能性。类型就是进行组合思考的行为[3]。类型学不应该被简单地理解成为一种构图的手法,而应该更多地讨论一种关于行为的类型。建筑作品类型的概念既暗示对通用性的认可又有对独特性的包含,通用性是建筑从始至终保持的一些常量特征,使其在被定义类属时能提供指导作用,而独特性则引导了类别的形成。故其类型学研究应该注重通过其内在本质来组织,不是对历史及形式的简单模仿,而是考虑历史地域环境的动态转化。

2.2 类型学的内在组织思想

乌鲁米尔住宅建筑位于乌鲁米尔河畔,是一个典型的19世纪街区形式。和很多著名建筑类似,政府设法统一每个街区的立面风貌,整个街区保持着外表一致性,但由于私人所有权的缘故,每个地块又相互独立,其本身就像是一个戴着统一外壳的分散体。这些街区通过虚构的地块创建并运用了传统的类型学。

莫内欧在接手项目之初,就意识到建筑外表形式的统一性无法将住宅本身的类型加以延续。他希望通过一个较为全面的视角,将建筑的内部组织与外部形式统一起来,通过合理的功能尺度安排,提供一个类型使其在适合某个地块的同时,还可以遍应用于周边街区。

莫内欧设计了一个平面形式结构,打破了原有的内部布局,通过把天井和交通空间的位置调整,使得建筑户型从横向布局变成竖向布局,住宅功能全部得到解决,并通过将天井设置在同一户型内保证了用户私密性。建筑的转角设计是设计的最大难点,需要在不改变建筑外墙的基础上设计户型,莫内欧通过三户共享一个楼梯和货梯使问题得到解决。转角设计不再强调外观形态,而是注重于平面设计,且所有的天井和楼梯使得结构上保持了连续性。在该项目中,他探索了在封闭大厦中如何实现完整的连续性,不仅用于外观,也用于结构[4]。莫内欧对此强调:“类型是可以被改变的,对类型学的理解还意味着某种转化。”[5]

2.3 类型学的历史要素转化策略(图1~2)

类型学的运用一般分为两个步骤,一是“类型选择”, 即原型选择与分析, 从对历史和地域特征的抽象中获取类型并分析;二是“类型处理”,即重新转化,将类型结合地域及历史环境进行重新演绎。这也是拉斐尔莫内欧在建筑设计中最常用的设计手法。

图1 住宅平面图

图2 住宅立面图

梅里达国立罗马艺术博物馆建于古罗马城镇废墟之上,紧邻当地古罗马竞技场和著名的梅里达露天剧场遗址。博物馆主要为当地发掘出来的罗马艺术品提供展示空间和研究用房。莫内欧在该博物馆的设计中,从罗马拱券、巴西利卡、采光等类型中总结特征并抽象表达,再对场地条件作出回应,将设计回归到现实环境中去[6]。第一是罗马拱券这一类型,拱券类型被大量运用于地下与展厅空间,在罗马遗址上想到运用拱券这一类型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该设计当初的一大难点是如何处理古罗马遗址上的废墟,若采用大跨度结构,上下的新旧建筑很容易产生割裂感,表面上是对历史的尊重,实则与新建筑的不和谐感更会损害建筑的空间体验。莫内欧决定通过类似于罗马空间比例的施工体系来新建博物馆的结构体系,这种明显而直接的参考不仅可以唤起对罗马历史的记忆,而且使用相同的材料和技术来小尺度地建造也保持了遗址与新建空间的一致性。同时,他在拱券这一类型的基础上又作出了对现实周边场地回应。为了与现有的城市道路更好契合,建筑轴网与底下的遗址建筑轴网并不一致,新建砖墙直接触及地面或废墟,新旧之间发生关系,同时维持了现有街道的完整性。第二是巴西利卡的建筑形制,巴西利卡最初是一种公共建筑,后逐渐被宗教建筑所使用,中厅宽而高,两侧侧廊略窄。莫内欧将巴西利卡的空间转化为矩形大厅的空间感和两侧柱列的韵律感。在博物馆主要展览空间,一侧为贯通三层高的秩序正厅,另一侧是三层小的展览空间,不同层高的空间与视线相互渗透。正厅的拱门形成的序列空间形成了巴西利卡中厅的类似格局,而拱门又将其割裂,同时墙体又形成了柱廊的韵律感,使正厅显得丰富又有序。三是万神庙顶部采光类型,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其顶部的采光形式带来了神圣安宁的氛围。在博物馆的主体空间里,充分借鉴这种顶部采光形式,突出展览空间的秩序感及古罗马的神圣感。展厅的楼梯缓缓向上,顺着墙体之间的间隙,最终走向最高楼层展厅,人们行走其中,感受光线,空间,情绪,时间的转变,并且从上而下倾斜的光线使人们得到最佳展品观赏效果,实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2.4 类型学的地域要素转换策略(图3~6)

莫内欧的类型学设计一方面来自于对历史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深入了解当地传统特色,如新建筑对当地环境的适应,对传统文化特征的改造,对民俗风情的借鉴等等。

图3 底层遗址空间

图4 展览正厅空间

塞利维亚圣保罗机场是一个综合性项目,位于远郊的耕地中心,机场通过交通路网连接城市中心。远郊的机场需要一个大型的停车场,而莫内欧意识到停车场需要一个与塞维利亚舒适的城市环境相匹配的设计。由此,他将花园理念与停车场设计结合,一排排城市中随处可见的棕榈和橘树的景观带与停车区域交错布置,形成开放又舒适的停车空间的同时又能遮挡强烈的太阳光线。机场另一个特点就是圆顶柱廊下办理登记的大厅空间。其概念一是来自于古老火车站的长方形的柱廊大厅,另一个便是来自于伊斯兰建筑的帆拱穹顶。伊斯兰文化对西班牙塞维利亚具有深远的影响,其著名的塞维利亚王宫及大教堂都曾是重要的伊斯兰文化建筑。故莫内欧在机场这样一个门户空间引入这样的圆形穹顶是对当地文化的呼应与阐释。在这基础上,为了适应机场的规模与空间,他放大了柱距尺度,压低了净高空间,在屋顶设置了采光天窗,并将穹顶用深蓝与白色涂装饰,象征天空和苍穹,形成让人不可忽视的建筑要素。同时模式化的圆顶空间也为改扩建提供可能性。

图5 机场停车场

图6 机场大厅穹顶

3 总结与启发

拉斐尔·莫内欧的建筑作品致力于解决特定的、实际的问题,并常用类型学的转化思想结合历史及地域背景来展开设计工作。城市的现实,建筑建造的复杂性和历史作为知识载体为莫内欧的设计方法论奠定了基础,这种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渗透到他的设计之中[7]。莫内欧正是运用这种类型学的方法,从历史环境及地域文化出发,选择合适的类型并加以分析利用转化,最后回归现实环境,让建筑对历史和现在做出回应,表现出时间的历时性和空间的共时性。

猜你喜欢

类型学空间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以考古类型学视角观察南宋、金境内出土瓷器的互动关系
空间是什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创享空间
建筑的“芯”
论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类型学方法的应用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类型学视角下的维吾尔语情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