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配植对海棠锈病的防治研究
2021-04-22杜宾
杜 宾
(太原学院 艺术设计系,山西 太原 030012)
园林植物资源配置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决定园林作品好与坏的关键性环节,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树木本身的绿化效益和景观效益,而且对于后期的养护管理也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考虑不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由于长期物种进化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的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都形成了一定的特殊关系——化感作用,如榆树的分泌物可以抑制葡萄正常的生长发育[1];柏树可以使周围的植物呼吸减缓[2];海棠与常绿植物栽植可以加大感染锈病的风险[3],因此在进行园林树种选择时,应尽可能地避免此类植物的混植。在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时可以充分利用化感作用的有利方面,种植对彼此生长都有利的植物,使各个植物都可以处于最有利的生长环境中,从而保持最佳的生长状态,这是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创新性措施。
理论上,在设计阶段可以预测后期植物病虫害的危害,通过设计优化调节人的因素、环境因素和植物因素,从而控制病虫害的危害。目前,在园林工程中,通过在最初的规划设计阶段进行合理的树种配植来解决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研究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规划设计理念可以应用在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和实践中,促进植物保护理论的发展,增加综合防治的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4]。
作为重要的园林树种,海棠在美化城市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海棠在生长阶段不可避免地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其中尤以锈病最为突出。锈病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植物病害,其致病性强、寄主范围广、容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植物锈病的病原菌主要有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asiaticum)和山田胶锈菌(Gymnosporangiumyamadai)[5]。由于植物锈菌的寄主范围广,苹果树、海棠树等常见植物均为其易感染寄主,它还会加重枯萎病、病毒病及部分细菌性病害的发生。随着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体系计划的实施,锈菌病害的控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模式
调查研究太原市滨河公园绿化树种种类与植物锈病发生情况,定点、定时观察公园发生锈病的绿化植株,标记拍照,记录锈病发生过程,统计锈病症状大小,分析病情指数和危害程度。整理、分析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类、搭配种植模式和植物锈病的危害情况,主要研究不同绿化植株的配植模式对海棠锈病的控制作用和防治效果。根据《植病研究法》植物锈病防治试验流程[6],本文的调查模式分3种,海棠与常绿植物栽植距离在10 m以内的模式T1、海棠与常绿植物栽植距离超过10 m的模式T2、海棠成片栽植的模式T3。
1.2 实地调查法
实地调查法主要包括现场观察法、询问法等,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海棠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实地调查,从而掌握实际的海棠锈病情况。
1.3 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缩写DI)是根据一定数目的植株或植株器官各病级(把植株或植株某一器官感染病害的轻重程度划分为等级称为病级)核计其发病株(器官)数所得平均发病程度的数值。其计算公式如下[7]:
病情以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百分比分级,即:0级:无病;1级:5%以下;3级:5%~15%;5级:16%~25%;7级:26%~50%;9级:50%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滨河公园植物锈病发生情况
太原滨河公园绿化植物共有26科42属55种,其中乔木种类约占42%,灌木种类约占34%,地被种类约占24%。植物锈病主要发生在乔木和灌木中,影响植物生长,破坏园林景观,通过调查发现,桧柏、侧柏、砂地柏、毛白杨、新疆杨、贴梗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紫叶李、紫叶矮樱、碧桃、紫薇均被锈菌侵害,有些植株整体布满锈菌病斑,植物锈病发生严重。
2.2 病情指数
各处理的病情指数结果如表1所示,在3种植物配置模式中,海棠与常绿植物种植距离小于10 m的T1模式海棠锈病发生严重,海棠周边没有常绿植物的模式T3的锈病发病较轻。
表1 病情指数
图1 严重锈病危害
2.3 海棠与常绿植物栽植距离在10 m以内的海棠锈病发生情况
海棠锈菌属于转主寄生,既可以危害海棠等蔷薇科植物,也可以危害圆柏、侧柏、砂地柏等针叶类树种。在病害发生过程中,其冬孢子和担孢子在柏科等常绿植物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则在海棠类植物上产生,如果两种植物缺少其中之一,那么病原物就无法正常传播,病害也无法发生,并且该病害每年只传播一次。通过观察海棠与桧柏栽植在一起的样地发现海棠叶子表面有明显的黄色斑点,并且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较高,是3种配植模式中发病最高的(图1)。
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常绿植物的存在使得锈菌孢子在冬天有了合适的寄主以度过不良环境,为第二年孢子的传播与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重了海棠植物感染锈病的风险,因而在以后的规划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避免海棠与常绿植物栽植在一起,如避免海棠与侧柏、白皮松等常绿植物栽植在一起。
2.4 海棠与常绿植物栽植距离在10 m以外的锈病发生情况
锈菌孢子无法在落叶植物上寄生,通过观察海棠附近没有常绿植物栽植的样地,发现由于海棠植物周围没有了常绿植物,使得锈菌失去了合适的冬寄主,不能度过冬天,第二年就不能侵染海棠植物,使得锈病的发生也会越来越轻,病情指数也非常低(图2)。所以在今后的树种规划中,可以较多地考虑在海棠周围种植白玉兰、垂柳、榆树等落叶植物或者在10 m以外的距离种植常绿植物,以减少锈菌对海棠植物的危害。
2.5 海棠植物成片栽植后锈病的发生情况
通过观察海棠植物成片栽植的地点发现,海棠叶子表面几乎没有锈斑,整体生长状况良好,并且病害指数也非常低,因此可以得出海棠如果单独栽植,锈病的发生机率非常低(图3)。
3 讨论与结论
海棠锈菌危害的植物主要有西府海棠、木瓜、圆柏、侧柏等植物,而锈菌不危害的植物主要有银杏、樱花、紫叶李、垂柳、迎春、金钟花、泡桐、悬铃木、白玉兰等。在景观设计中,将各种植物多样性种植在一起,避免海棠属植物和常绿植物近距离种植,在两种植物中间再种植些其它非寄主植株,稀释病原菌空间浓度,减少锈病的危害。
海棠锈菌属于转主寄生,夏天寄生在蔷薇科植物上,随着冬季的到来便会转移到常绿植物上以度过不良环境,等到第二年春季再通过孢子的传播以传播病虫害[8]。在设计阶段合理规划即可有效消除海棠锈菌的危害,随着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植物进入到了城市绿地中,这样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海棠与常绿植物近距离栽植的现象[9]。因此绿地的建设应做到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在海棠类植物周围尽可能地减少桧柏类植物的栽植,减少病虫害的传播,降低海棠锈病的发生。
植物栽植后,合理的养护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例如合理增施氮磷钾等有机肥,控制其生长速度,防止其徒长等。另外,可以结合修剪,在每年2月至3月,剪掉桧柏等针叶植物体上已经感染病害的枝条,防治病原物孢子的传播,减少侵染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