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及其运用

2021-04-22新疆河北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1期
关键词:需求量百分比机票

新疆 河北

需求价格理论是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之间量的关系的理论,弹性概念和弹性定义由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弹性理论由后来的经济学家不断补充和完善,并在经济学中广泛应用。需求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在高中《经济生活》课本中,与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有关的内容出现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了不少考查需求价格弹性的试题,由于此类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备考中的一线师生有必要对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一、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区分方法

现行高中教材对弹性大小的介绍比较简单,甚至连“弹性”一词都没有出现,只是告诉我们“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往往不会引起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高档耐用品的价格大幅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人教社《经济生活》2018版第15页)如何区分弹性的大小?教材没有告诉我们,然而高考中的一些试题出现了“弹性”或者“需求弹性”,并且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区分弹性的大小,因此,高考备考要求我们必须熟悉相关的知识和理论。

第一种区分弹性大小的方法:图像法

在西方经济学的著述中,经常用图像来表示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如图(1):

图(1)

在图(1)中,需求曲线a 的弹性小于需求曲线b 的弹性。如何证明两条曲线的弹性大小,可以作辅助线进行分析,如图(2):

图(2)

在图(2)中,价格从P1下降到P2,商品a 的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商品b 的需求量则从Q3增加到Q4,很明显商品b 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商品a 变动的幅度,据此可以得出商品b 的需求弹性大于商品a 的需求弹性的结论。

用图像表示需求弹性的大小貌似比较容易,但对于高中生而言却存在一个极大的障碍:数学习惯是横坐标表示自变量,但需求曲线是纵坐标表示自变量。由于没有接触过西方经济学分析的需求曲线,学生会对比纵轴移动幅度的大小而不是对比横轴移动幅度的大小,往往很容易得出相反的结论——把弹性大的当成弹性小的,因此,教师给学生讲清楚这个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种区分弹性大小的方法:计算法

西方经济学著述中还有用计算弹性系数大小的方法来区分需求弹性的大小的方法。计算公式是:

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比如,甲商品的价格从10 元下降到9 元,需求量从100 个增加到120 个,我们就说甲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是[(120-100)÷100×100%]÷[(10-9)÷10×100%]=2。

乙商品的价格从10 元下降到8 元,需求量从100 增加到138,我们就说乙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是[(138-100)÷100×100%]÷[(10-8)÷10×100%]=1.9。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据可以得出甲商品的需求弹性大的结论。

然而这个方法也存在缺陷,以甲商品为例,价格从10 元下降到9 元、需求量从100 增加到120,我们计算的弹性系数是2。可是,该商品价格从9 元上涨到10 元,需求量从120 减少到100,弹性系数是多少?

[(120-100)÷120×100%]÷[(10-9)÷9×100%]=1.5。

1.5不等于2

乙商品也一样,价格从10 元下降到8 元、需求量从100 增加到138,我们就说乙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是1.9。可是,该商品价格从8 元上涨到10 元,需求量从138 减少到100,弹性系数是多少?

[(138-100)÷138×100%]÷[(10-8)÷8×100%]≈1.10。

1.10不等于1.9

也就是说,同样的价格变动,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不一样,所以说这种计算方法是有失严谨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方经济学著述有明确说明,学者们提出了较为精准的“中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变动的幅度以平均值为参照,如甲商品的价格参照是9.5 元,数量的参照是110,则弹性系数为[(120-100)÷110×100%]÷[(10-9)÷9.5×100%]≈1.73。乙商品价格参照是9 元,数量参照是119,则弹性系数为[(138-100)÷119×100%]÷[(10-8)÷9×100%]=171/119 ≈1.44。

目前的高考卷与各省市的模拟试卷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一下西方经济学的教材。

对于备考中的师生而言,解决两种计算方法不同的问题,只需记住一点:对比两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价格变动的方向必须是一致的,价格要么全部上涨、要么全部下跌,如果价格变动的方向不一致,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可靠的。

二、例题分析

【例1】(2019·全国Ⅰ卷·3)对于同一商品,某企业销售给老客户的价格高,而销售给新客户的价格低。正确解释该企业价格策略原因的图示是(图中D 表示需求)( )

【答案】C

【解析】本题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变相考查了需求弹性理论,由于老顾客多次购买产品,对品牌有一定的认可度和依赖度,所以老顾客的需求弹性小,即使价格有小幅变动对需求的影响也非常有限。相反,新顾客对产品的认可度和依赖度较低,对价格变化的灵敏度较高,会受产品价格低这一因素的吸引,换句话说新顾客的需求弹性比较大,所以C 图中新老顾客需求的变化幅度符合题意。题干文字显示的是新老客户的需求弹性不一样,图A 显示的是新老客户的价格不同但需求曲线弹性相同、图B 显示的是新老客户价格与需求弹性都一样,AB 两图均与题干文字内容不符。图D 显示的是新客户的需求弹性大于老客户,也与题干文字内容不符。

【例2】(2018·北京卷·31)如图13 所示,航空公司通常会给预订时间早的机票较大折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3)

A.机票折扣的目的在于乘客数量的最大化

B.机票价格的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C.预订机票早的乘客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D.航空公司预收机票款获得的投资收益高

【解析】通过读题可知:航空公司通常会给预定机票早的乘客较大的折扣,昨天的机票价格、一周前机票价格都是全价;两周前是半价;一个月以前是四折;说明买的越早机票的价格越便宜,买的越晚机票的价格越贵。这是由于在早期,旅客还可以选择其他的班次或者其他的出行方式(汽车、火车等),时间越晚可选择的余地越小,也就是说,买的越晚对机票的需求越强烈,对价格的变动的反应越低,销售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定的不同时间按照不同的价格销售的手段。在题目的A 选项当中,航空公司的目的不是乘客数量的最大化,而是利润的最大化。B 选项中,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滞后性是指事后调节,与本题无关。C 选项是关于需求弹性的问题:在课本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的商品需求弹性不同,在该题中可以引申为不同时期机票的需求弹性不同,通过打折进行促销,买的越早,折扣越多,吸引更多乘客,符合题意。D 选项航空公司预收机票款获得的投资收益高是错误的,预收机票说明买得越早,打折力度越大,收益越低,不符合题意。

【例3】(2015·江苏卷·35 节选)

材料一假设2013 年、2014 年我国商品1 和商品2 出口价格与国外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假设劳动密集型商品国外需求量对出口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较弱,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的敏感程度较强,其他条件不变。根据材料一,请分别计算从2013 年到2014 年,当商品1、商品2 出口价格变动1%所引起的各自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解答过程】

(1)计算商品1 价格变动1%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商品1 的价格从100 美元下降至50 美元,下降的百分比是(100-50)÷100×100%=50%

需求从35 万件增加至42 万件,增加的百分比为(42-35)÷35×100%=20%

通过上面的计算可知:商品1 价格每变动50%则需求量随之增加20%;50% 是1% 的50 倍,则价格每变动1%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为:20%÷50=0.4%,即商品1 的价格每下降1%,则需求量增加0.4%

(2)计算商品2 价格变动1%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商品2 的价格从160 美元下降至120 美元,下降的百分比是(160-120)÷160×100%=25%

需求从20 万件增加至30 万件,增加的百分比为(30-20)÷20×100%=50%

上面的计算结果说明:商品2 价格每变动25%则需求量随之增加50%,25% 是1% 的25 倍,则价格每变动1%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为:50%÷25=2%,即商品2 的价格每变动1%需求量增加2%。故,该题的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当商品1、商品2 出口价格变动1%所引起的各自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分别是0.4%、2%。

(说明:该题的官方答案40%、200%。按照官方答案,商品1 价格变动1%,需求量变动40%;商品2 价格变动1%需求量变动200%,需求变动的幅度分别是价格变动幅度的40 倍、200 倍,明显与实际不符。)

需求弹性是近年来考查较多的一个考点,一轮备考时教师要对相关知识作简单介绍。尤其要让考生熟悉两种区分需求弹性大小的方法,知道需求曲线图像的自变量在纵轴上,对比商品需求弹性大小只能对价格同方向变动的商品进行对比等常识。只要我们熟悉这些常识,再进行适量的训练,这类试题是不难过关的。

猜你喜欢

需求量百分比机票
从数学角度看“弹性”
价格战是一定的! 2020年虾苗需求量预计减少10%~20%,苗价下调是趋势
退票携程网退机票引争议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
Unit 15重难点解析
公共艺术与百分比艺术建设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