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区“黑科技”助力 智慧农业显身手
2021-04-22邢台市南和区农业农村局
2020年,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公布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邢台市南和区名列其中。
数字乡村建设没有既定模式,先行者的探索,将提供借鉴参考。近年来,邢台市南和区抢抓数字时代新机遇,深挖“三农”发展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数字乡村正逐渐融入南和农业的每个场景,也改变着老百姓的点点滴滴。
走进南和农业嘉年华智能玻璃温室大棚,没有裸露的黄土地,没有潮热的空气,一排排管道整齐地垂直排列,管道上缠绕着油绿的藤蔓,琳琅满目的蔬菜品种、现代化的种植方式让人大开眼界。
“这里的蔬菜从播种、出苗到定植,再到成熟采摘,一直在营养液里,全部实现无土栽培。”南和农业嘉年华营销部副总经理司跃腾告诉记者,温室大棚内蔬菜的营养液供应形成一个循环系统,由中控室统一调控,每天按时按量提供蔬菜所需的营养成分。大棚内还布满了各种监测设施和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各项数据。
技术不仅带来了方便,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益。在“互联网+”理念的加持下,大棚内采用智能水源净化处理系统、数字联动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等智慧化管理体系,种植出的水培蔬菜,不仅免去了翻地、浇水、施肥、打药等工序,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还不用担心有农药残留、二次污染等问题。生长环境改善后,蔬菜的产量增加了,病虫害少了,品质也提升了。
这正是南和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着力建设数字乡村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南和区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将自动滴灌、远程数据采集、智能电力温控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种植现代化、智能化发展。
南和区是国家优质小麦产区。依托金沙河面业集团,打造3 万亩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基地,全面应用植保无人机、可移动式喷灌设备等现代化农业科技,对农作物进行精细化管理。
农业生产效益也因规模化、科学化种植,令传统农业难以望其项背。相比普通农户户均3 至5 亩的耕种效率,在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基地,农民人均管理426 亩土地,最大管理面积达951 亩,大幅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举个简单的例子,农田施肥农户一天最多喷5 亩,我们一个人能喷2000亩。”该基地相关负责人说,“按以前的种植方式,收秋、种麦,没一个月根本干不完,而现在最多10天就全结束了。”
同时,南和区还组织研发手机APP“农事宝”,所有物资采购、生产成本、销售收入等信息均可在线查询、实时共享,农作物管理更加智能化、科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