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应用型高等院校毕业设计质量助推应急人才培养

2021-04-22孔祥蕊吴金顺董瑞芬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应急考核

孔祥蕊,吴金顺,潘 嵩,董瑞芬

(1.华北科技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 东燕郊 065201; 2.北京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 100022;3.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0 引言

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文件要求各高校应科学制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严格全过程管理;强化实践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在此背景下,普通本科高校自身对教学质量也逐渐重视,逐步关注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张静晓打造了一套建筑信息模型(BIM)多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框架,并通过某重大工程项目的实践案例进行实证[1]。天津大学的葛磊蛟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融入毕业设计,并提出校企合作、跨专业联合、导师制等毕业设计新模式[2]。朱海荣、邓立为等人针对工程认证提出的要求,对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各个子过程和环节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实践,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达到了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3][4]。李昌新结合社会需求及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对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与重建,建立“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的同时,提高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5]。而对于应用型普通高等院校,以上这些研究是否具有普适性,采取的措施是否能在建能专业一并推广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随着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大应急”新时代[6],对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正值两校合并筹建应急管理大学[7],华北科技学院建能专业培养的本科生应是除了能够进行传统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领域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及运行管理,还能从事建筑内部空间和特殊应用领域的环境安全与健康、室内空气净化、能源应用应急保障技术、建筑消防及防排烟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而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从大学阶段走向工作岗位必要的过渡阶段。通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安全理念、应急素养和创新意识,并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毕业设计的质量可以间接的反映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合理。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及行业需求,支撑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对二十余所高等院校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我国高等院校建能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找出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助推建能专业应急人才培养。

1 本科高校建能专业毕业设计调研现状

这次调查问卷总共包括18个问题,涉及毕业设计题目主题、指导学生数量、是否有毕业设计指导经验、是否有工程实践经验或工作经历、毕业设计质量等问题,共计20余所高校的217位教师参与了问卷调查。

1.1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偏多

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中,40.1%的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为4~6人,35.5%的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为7~9人,指导学生数量为1~3人的占14.7%,而10人及以上的占9.7%。这些指导教师中,有43.7%的教师有在设计院或企业单位工作的经历,没有工作经历的占37.8%。大部分的教师有毕业设计指导经验(指导过5届以上的占53.9%),10%的教师无毕业设计指导经验,24%的教师之前指导过1~2届学生,这些指导经验不太充足的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大部分为7~9人。

1.2 设计题目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毕设题目大多都是由指导教师直接给定,学生被动地从导师提供的题目中进行选择,类型较为单一,有76.5%的教师指导的毕设题目主题为空调与通风工程设计,其次是冷热源工程设计和供热工程设计,毕设题目不是工程设计而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占19.8%。以华北科技学院为例,建能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也是由指导教师拟定(选题模式如图1所示)。由于设计主题相同,且并不是来自实际的工程项目,同一小组的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大同小异,有的毕设题目还与上一届相同(占11.5%),容易存在雷同现象。

图1 传统毕业设计选题过程

1.3 成果质量一般,创新能力不足

毕业设计成果质量方面,有56.2%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一般,其中以工程设计为主题的毕业设计,学生主要在施工图绘制、空调系统方案设计、冷热源机房设计等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动手能力太差;撰写“科研论文”的学生,则在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

1.4 学生投入精力不足

对于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一般的主要原因,多数(52.0%)高校教师认为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投入精力不足,主要忙于考研或者找工作,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设计当中。也有教师(占23.1%)认为作为毕业设计(工程设计类)指导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但是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认为教师指导学生数量偏多导致质量下降的占16.1%,也有部分老师归因于毕业设计考评制度有待完善。

2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应对措施

针对建能专业毕业设计现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华北科技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强化教学管理改革,落实目标管理,贯彻遵循效率、以人为本和弹性教育原则[8,9],确立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开发教学管理新途径,激发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工作积极性,用于提升毕业设计质量,促使学科稳健发展。

2.1 校企协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校企协同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是指毕业设计要与企业单位或设计院的真实工程案例相结合,鼓励学生将毕业设计与实习相结合,从企业单位真实的生产实践或工程项目中选题,在企业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使学生学以致用[10]。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也可以避免因选题单一而出现抄袭、雷同现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本项目组与中国中元国际工程设计公司联合,实行校企协同指导的方法,让学生大四课程结束后就进入项目组实习,由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确定设计题目,边实习边进行毕业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是实际工程案例,不再是“纸上谈兵”,提高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将实习过程中学到的实践经验应用到毕业设计当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尤其是施工图的质量,而且学生可以提前进入工作状态,积累经验,适应企业环境,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为自己增加就业机会。学校方面,不仅可以弥补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的不足,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单位合作,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制定特色鲜明、以学生为中心适合学生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输送更“接地气”的专业人才。

2.2 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培养应急复合人才

华北科技学院始终以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为第一服务面向,立足应急、服务应急、面向应急,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而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通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安全理念、应急素养和创新意识,并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因此,建能专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题目除了来源于教师科研、生产实践、京津冀暖通空调设计大赛,还可以在毕业设计主题中融入“可再生能源应急技术”、“绿色低碳”、“健康环境”等要素,毕业实习内容中增加突发事件应急模拟和消防演练,使毕业设计选题多样化,对学生差异化和个性化培养的同时,增强其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支撑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实行过程化考核,提高学生重视度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这个时候部分学生准备研究生复试,还有一部分同学忙于找工作,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当中。以华北科技学院为例,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最终是以毕业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估,综合成绩包括三个部分:指导教师对设计成果的评定成绩,评阅教师对设计成果的评定成绩,以及答辩成绩,其中答辩成绩是答辩委员根据评分标准给出每项得分,然后对总分进行加权平均,学生存在“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即在最后一两周突击准备答辩、设计论文及图纸。而毕业设计实行过程化考核,除了每周例会指导, 还需要对毕业设计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考核。以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为例,中期考核时,需要针对负荷计算、空调系统方案设计、水力计算、气流组织设计、冷热源方案及机房布置等内容进行知识技能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记录到教师指导记录表,作为毕业设计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其中各部分所占比重如图2所示。增加过程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避免抄袭及突击的现象,也增加了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力度。

图2 增加过程考核后的毕业设计考核方案

2.4 激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

针对青年教师工程经验不足的问题,华北科技学院出台相关奖励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不仅重视科研论文的产出,教学方面的成果也可以转换成相应的业绩点进行绩效分配及职称评聘;另一方面学院每年会提供专业建设经费,用于资助青年教师参加实践教学相关培训会议,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除此之外,华北科技学院与多家企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聘请相关人员作为荣誉教授,毕业设计期间定期到学校为学生做专题讲座。青年教师也可以深入到企业单位进修、培训,并协助企业单位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难题,真正做到强化实践育人,产教融合。

2.5 健全学分兑换制,鼓励学生参加工程实践

一般常用的学分制是指学生修满140、160或180个学分就可以毕业[11],以华北科技学院建能专业为例,学生需要修满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160个总学分才能达到授予学士学位标准,其中不仅对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等课程应修的学分数提出具体要求,而且还对各个指标点进行分解:对通过相关课程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应具备哪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大部分教学过程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参加实际工程训练,动手能力普遍不足。因此,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学分兑换机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企业工程项目、大学生专业竞赛,或是提前加入导师的科研队伍,将其参与工程项目或竞赛的成果、科研论文、专利等作为课程考核成果,并转化为相应的学分,鼓励学生多参加实际工程项目和专业竞赛,提高其工程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6 全方位引进人才,构建可持续发展人才梯队

针对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偏多的问题,通过全方位引进人才,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学历”的“高级人才”,坚持适度的原则,有目的、有针对性的 “择适择优”录用,新引进人才既要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又要有工程经验丰富的专业技能,旨在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实现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师资队伍。

2.7 实施毕业设计闭环管理

为保证毕业设计各阶段措施的实施效果,还应建立完善的实施标准及考核办法,形成一套毕业设计动态闭环管理模式。如:建立制度明确规定各阶段教师和学生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及考核标准,由监督部门负责过程实施及考核;对于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不给予通过,对于不合格的教师取消其一年毕业设计指导资格;还可以对实施方案进行效果评估,通过对指导教师和学生针对各环节存在问题及考核标准进行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修订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确保毕业设计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结论

(1) 通过调查全国二十余所高校建能专业近两年的毕业设计现状,找出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偏多、设计题目单一、学生不够重视、论文质量一般。

(2) 从设计选题、学生积极性、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对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出了校企协同育人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出设计选题应结合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满足社会应急复合人才需求;提出了构建全过程考核及管理体系,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形成了应急时代背景下建能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管理新模式,为提高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供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应急考核
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设计探究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改革的思考
——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为例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