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

2021-04-21明馨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志树洞陪伴

明馨

古时候,人们倾吐不想让人知道的秘密,就会找一棵有洞的树,对着树洞说出来。如今,一些遭遇痛苦的人把网络平台当成了树洞,“树洞行动救援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互联网上寻找并挽救那些想要轻生的人,让我们来听听志愿者们挽救孩子生命的故事。

一场艰难的陪伴

那是我加入树洞行动救援团的第三个月,我的消息发出两天后,这个读高中的男孩回复了我:生不如死,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的来,而且还没有人愿意帮我。我希望我能病重,这样就可以不需要理由地离去。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们一直保持联系。作为救援团中非专业背景的志愿者,我对小志倾注了全部心力。因为家暴和校园霸凌,小志患上了抑郁症,没有服药也没有看心理医生,他不断地折磨着自己。

小志并不是被家长牢牢掌控的那类孩子,相反,他的父母因为种种原因绝大多数时间都不在他身边,几乎所有事都需要他独自面对、独自决定和处理。就连一次次自杀入院后,周围围满了医生护士,却不会有他的家人,甚至一直到出院,父母也不会来。他时常质问自己: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

树洞机器人初次识别到小志的自杀风险等级是6级,也就是“自杀在计划中,日期未明”。在陪伴期间,小志把他爸爸的联系方式给了我,我感觉到他内心还是在期待家人的关心。

在我发了几次消息后,小志的爸爸才回复:你为什么要关心我的孩子?我告诉他缘由之后,他没有再说什么。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接到小志爸爸的消息,说警察告诉他孩子吞药了,在紧急抢救中!而那也是小志收到我寄的糖果后的第三天,我记得他收到糖果后还开心地分给了朋友和同学。坏消息来得那么突然,我甚至不敢相信。

幸运的是,小志被及时发现并抢救了过来。这时,我开始了更严肃的思考:究竟该怎样陪伴这个孩子?该怎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该怎样避免他的极端行为?很多次走在路上,我的头脑中都会猛然划过孩子曾经遭受的虐待和痛苦,眼泪就止不住流出来。

我请教了团队的专业指导老师,他们告诉我,小志的情况是有明显原因导致的,深入地分析其原因,就会有大体的陪伴方向。是啊,那么深刻的痛,不应该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抚平的,我应该耐心地陪伴他,尤其是在他的痛苦往事袭来时,应该从内心更深的层次去理解和安抚他。后来的日子,他诉说,我就安静地倾听;他沉默,我就告诉他我在网络的这一端等候他。他把過去的故事写成文字发给我,我读得声泪俱下。我把文字转给了团队,团队的老师发来一封封温暖的回信和很多志愿者对孩子的鼓励。我转达给他,可他只是“嗯”了一声。我心里明白,这个“嗯”已经是孩子在挣扎中非常努力的回应了。

爱出者爱返

小志的过往伤痛已经冰封在他的心里,但他的本质是善良的,而且,他在努力地自救。我了解到,他会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去做义工,到福利院照顾孩子,去看望孤寡老人,为伤残人士送上节日的祝福。他还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定期无偿献血,甚至会把自己有限的零花钱拿出来捐给儿童慈善机构。

然而,热情的志愿活动过后,小志依然会毫无预兆地瞬间陷入无助的绝望之中,并呈现出高频的轻生行为。一次轻生行为就意味着一次紧急救援,而每一次都需要团队拼力合作:有老师发现他不对劲的信息后,就发动我们立刻尝试各种方法给他留言,去联系他的家人。虽然我们在尽力救助,但都很清楚,小志如果不尽快接受专业的治疗,仍然是很危险的。在一次救助后,小志和我们说了心里话,他并不是不想去看医生,而是无法张口跟家里要钱,因为他看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资格花钱看病。

小志的遭遇和他内心深处对爱的向往打动了很多人。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得到了来自网络和基金会的经济帮助,孩子终于开始接受正规治疗了,一段时间后,他入睡容易一些了,危险行为也开始减少。但药物不能完全解锁生活的困难和尘封在心底的屏障,所以即使服药后,小志的危险行为也不会彻底消失,有时候还会呈现出激烈的反复状态。我渐渐明白,这就是康复之路本来的样子,我的兴奋或失落都开始慢慢褪去,学着用更冷静和科学的方式面对所有发生的事情,抑郁症的康复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药物的治疗需要配合恰当的心理干预。我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我可以成为一座桥梁,一座连接孩子与更多爱心人士之间的桥梁。

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小志的志愿经历,他参加了一个志愿者达人的网络投票活动。我号召大家投票,小志得到了队友和朋友们的鼎力支持,大家每天坚持投票,还在留言区给小志留下温暖的话:“心中有爱,永远被爱。世界因你而更美丽。” “有你更有爱。”“爱出者,爱返。永远祝福你!”“看到你的骨髓捐赠证书,好有爱心,好棒!”20多天后,小志拿到了一等奖奖励,他在朋友圈里真诚地感谢来自五湖四海从未谋面的陌生人的支持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2020年6月的一天,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加入了一个妈妈群,这里的妈妈们热情又无私,善良又谦虚。我考虑到,小志内心对母爱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是不是可以给孩子组成一个妈妈陪伴群呢?我在群里说明了用意,并发送了妈妈陪伴群的二维码。第二天,居然有22位妈妈进群了!在群里,妈妈们就像呵护幼苗一样关爱着小志,也像朋友一样跟他分享日常。在这里,小志被温暖包围了。一段时间后,大家不经意间发现了小志的一个特长—画画。在妈妈们的动员下,小志开始给大家创作画,而大家给他适当的报酬。这时,小志正准备高考,处于情绪极度低落与高强度学习强烈冲突的状态,但通过画画,通过与大家的沟通,通过大家的认可,他撑了下来。这期间虽然有很多惊,但终究无险。最终,小志考上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学。

传播爱、分享爱、感恩爱

考上大学,我们由衷为小志感到高兴,但内心也忐忑不安。他会适应陌生的集体生活吗?能应付新生活带来的迷茫吗?果然,入校一个月后,小志又发生了一次情绪崩溃,他痛苦得难以掩饰,坐在教室里泪流不止,又有了轻生的念头。他的行为引起了老师和学校的极大重视。学校联系心理老师对他进行疏导,并组织了同学陪护组。接下来的日子,小志的周围充满了同学贴身的陪伴和照顾—拿药、买饭、一起学习;充满了老师温暖慈爱的关怀—疏导、问候,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这是一次无与伦比的爱心疗愈,从此之后,小志开朗了很多,话渐渐多起来,多到我们可以不间断聊上两个小时,讲的都是对生活的憧憬和温暖的回忆。我能感受到,一朵小花正在含苞待放。

两年半的树洞志愿者经历,让我更加懂得了接纳—接纳病者和其家庭成员中的每个人,毕竟无论是谁,被接纳才有可能开启接纳别人意见的门。也让我深刻体会了集体的力量,如果没有他们,我一个人的陪伴将会苍白无力。

生命有时很脆弱,但生命的本质是顽强的,我们也许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悲剧,但可以用爱心去温暖和抚慰这些正在病痛中的朋友。救治病人,可能是医生的职业范畴;但关爱抑郁症朋友,却是每一个非医护人员都可以参与的。传播爱,分享爱,感恩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人世间将不再有孤独。

(为保护隐私,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猜你喜欢

小志树洞陪伴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出门前要化妆
孔小空遇熊钻树洞
地邻
温暖的树洞
那件蓝色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