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束CT在诊断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1-04-21杨贤东
杨贤东
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辽宁大连 116027)
目前,牙体牙髓病在临床口腔科中普遍可见。牙髓病指的是牙髓组织病变,如牙髓退变、牙髓坏死、牙髓炎等。牙体病指的是牙齿硬组织病变。从广义上来讲,牙体病、龋齿、根尖周炎等都属于牙体牙髓病。牙体牙髓病患者因个体化差异而临床表现各有不同,该病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重大的影响,而且还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1]。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科学、经济的诊疗技术,及时准确诊断牙体牙髓病,有助于为临床针对性、个性化诊治提供参考。锥形束CT是一种新型的诊疗技术,由于空间分辨力较高,能够立体、清晰显示病变组织形态,逐步成为口腔科首选的诊疗方法[2]。本研究旨在探讨锥形束CT在诊断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52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24~61岁,平均(44.3±10.3)岁;牙髓炎21例,根尖周病22例,其他9例。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且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病历资料完整,遵医嘱完成各项检查;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积极主动配合研究。排除标准:既往有牙周治疗史;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精神系统疾病;视听或认知、意识障碍。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先后行常规X线检查和锥形束CT检查。
常规X线检查:患者取坐位,医师利用头托妥善固定其头部,确保矢状面垂直于地面;然后,通过X线观察患牙的位置,获得X线检查图像;检查颌前牙时,确保患者唇部垂直于地面,观察下颌后牙时,确保口角连线、外耳道上缘平行于地面。
锥形束CT检查:使用意大利迈瑞CT设备(型号HyperionX9),设置参数为,电压75 kV,电流10 mA,观察范围20 mm×25 mm;嘱患者直立,牙齿自然咬合,妥善固定下颌,使正中矢状线与矢状定位线重合,咬合面与横状定位线重合,而后扫描观察20 s,将获得的图像传送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以便于牙科医师根据观察结果完善根管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牙体牙髓病的检出率及观察清晰度:以CBCT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未发现病变为0级;组织病变,但并未清晰显示为Ⅰ级;组织病变,且显示清晰为Ⅱ级;观察清晰度=(Ⅰ级例数+Ⅱ级例数)/总例数×100%。(2)动态随访6个月,记录根据锥形束CT诊断实施根管治疗的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牙体牙髓病的检出率比较
锥形束CT检查对牙髓炎、根尖周病及其他牙体牙髓病的检出率高于常规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牙体牙髓病的检出率比较[例(%)]
2.2 两种检查方式观察清晰度比较
锥形束CT检查方式的观察清晰度高于常规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的观察清晰度比较(例)
临床根据锥形束CT诊断结果实施根管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动态随访6个月后,未发现不良事件。
3 讨论
牙体牙髓病的发生与患者口腔环境、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不良有关,若未及时干预,则会危及患者的口腔健康,影响其日常进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诱发其他严重并发症[3]。X线是既往临床诊断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常规检查方式,有助于医师了解根尖密度变化,明确根管数量,但X线对于慢性炎症的观察清晰度不足,易降低临床检查检出率,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4]。
相较于X线,锥形束CT成像更为清晰,对结构复杂的组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5]。本研究结果显示,锥形束CT检查对牙髓炎、根尖周病及其他牙体牙髓病的检出率高于常规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锥形束CT检查的观察清晰度高于常规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为,锥形束CT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可立体呈现根管、牙周组织,成像质量优越,能够观察到X线难以观察到的异常组织[6];锥形束大小与放射剂量相关,等同于曲面体层摄影,故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此外,其操作简单、扫描速度快,在诊断后进行三维重建,有助于更全面地观察结构,且金属伪影较少,成像清晰度较高[7]。相关研究亦显示,锥形束CT为临床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提供了十分可靠有效的指导,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恢复,且远期未出现不良事件[8]。
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X线检查,锥形束CT具有更高的诊疗价值,成像质量高,漏诊率低,可为临床治疗牙体牙髓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