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苗袋造林法在大枣栽植中的试验

2021-04-21信立国

中国林副特产 2021年2期
关键词:植苗朝阳县母质

信立国

(辽宁省朝阳县林业和草原局,辽宁 朝阳 122000)

近几十年来,朝阳地区以及整个辽宁西部,十年九旱已形成自然规律。多年的经验表明,在一年四季中,仅春季浇水造林的效果好,为提高春季造林成活率,解决严重缺水的问题,人们一直在思考和探讨解决的方法,如DJS造林法[1]为林业生产实践提供新的探索。为此,我们进行了植苗袋造林法在大枣栽植中的应用效果试验。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辽宁西部的朝阳县境内,境内有努鲁尔虎山和松岭山两条山脉,大凌河和小凌河贯穿全县,最高 1153 m, 最低79 m,两山两河构成由北向南的起伏地势和低山丘陵地貌类型。试验地属于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为典型的半干旱地区。

试验地均匀的分布在黑牛、古山子、根德、胜利等乡镇,有较强的代表性。试验地中大于25°的坡耕地占37%, 16°~25° 的坡耕地占35%。试验地土壤以褐色土为主;成土母岩以石灰岩、沙岩、基性岩为主;成土母质以残积母质、坡积母质、黄土母质、红土母质为主。

试验地的显著特点是山高坡陡,土壤脊薄,冬春干旱寒冷,风沙大,降雨雪少,经常导致一些偏僻山区人畜饮水困难,造林用水十分紧张。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植苗袋

植苗袋主要是聚乙烯塑料、保水剂、生根粉等多种原料合成的方便袋。规格为23.5 cm×28.0 cm。

2.2 试验区和对照区进行试验

方式为大坑整地,规格为80 cm×80 cm×80 cm, 株行距为 3 m×4 m, 造林密度为833株/hm2。

2.3 栽植及调查方法

于4月20日进行栽植,测试试验区与对照区的用水量。

于5月23、24日,6月7、8日,9月20日分别对植苗袋保墒和栽植成活率进行调查。

3 结果与分析

3.1 节水量分析

节水量对比,见表1。

表1 节水量对比表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植苗袋造林法栽植大枣平均每株用水量为1.5 kg, 仅占对照林用水的 6.0%, 平均每株节水 23.5 kg, 每hm2节水 19575 kg。

3.2 植苗袋保墒期分析

植苗袋内、外土壤含水量,见表2。

表2 植苗袋内土壤保墒效果和保墒期测定结果

土壤含水量测定结果表明,采用植苗袋造林在造林后 32 d测定,袋内含水量为 16.5%~17.3%, 而袋外的土壤含水量只有7.0%左右,差异显著。在造林47 d后调查,袋内含水量为13.5% ~14.0%仍在该土壤凋萎系数含水量以上,能够维持苗木的正常成活和生长,而袋外含水量却降到了5.1%左右,差异显著。试验结果表明,植苗袋内的土壤保墒期达到了47天。

3.3 造林成活率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植苗袋造林法与普通浇水造林法相比,在成活率上有显著差异,大枣成活率提高近25%,见表3。

表3 成活率对比表

4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植苗袋造林,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减少了地下水资源的消耗量,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减轻了补植压力, 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植苗朝阳县母质
多发性毛母质瘤1例
朝阳县吐须沟村辽墓出土文物考述
朝阳县博物馆藏青铜短剑简述与认识
辽宁朝阳县出土的辽代家族墓志
河南省成土母质与土壤空间分布多样性的特征*
北方常用造林工具介绍
辽宁朝阳县发现辽代《王仲兴墓志》
贵州母岩(母质)对土壤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浅谈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方法
红壤地区三种母质土壤熟化过程中有机质的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