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其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4-21李婵
李 婵
(江苏省盱眙县中医院,江苏 盱眙 21170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疾病的常用手术。对上述疾病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缓解其髋关节疼痛的症状,改善其髋关节的功能[1-2]。高龄患者受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手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通常较差,且极易发生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3]。在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给予其科学、有效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对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其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抽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江苏省盱眙县中医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9 例高龄患者,纳入标准是:经X 线检查、CT 检查明确存在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应证者。排除标准是:存在意识障碍、肝肾等功能不全、手术禁忌证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5)。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3:11;其年龄为80 ~88 岁,平均年龄为(83.5±2.4)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2:13 例;年龄为81 ~87 岁,平均(83.4±2.6)岁。上述组间数据对比,P >0.05,可进行下述对比。
1.2 护理方法
在病患围手术期内,对所有病患均进行术前访视、指导其合理饮食、科学照护其生活,此为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系统化护理,主要内容如下:1)患者对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其对手术常存在恐惧心理,担心手术的效果,这会增加其心理压力,使其难以建立起对治疗及手术后康复的信心。为了提高患者手术的效果,护理人员必须对其进行适宜的心理干预。术前,护理人员需积极、耐心的同病患进行沟通,主要告知其手术方案、流程、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医生的相关情况及手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以消除其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并耐心地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为了加深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所患疾病的认识,可借助播放视频或发放图册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2)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体位指导与康复训练,方法是:使患者取平卧位或将其床头抬高15 ~30°,使其患髋屈曲的角度<45°,使其患肢保持中立位,并外展30°。为了避免患者取侧卧位,可在其两腿间放一个外展枕。为了增加患者的肌力,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应指导其进行肱四头肌收缩训练、踝关节背屈训练。3)手术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使其患肢外展30°,使其下肢与足部保持中立位。必要时,可对患者的患肢进行皮牵引或为其穿丁字鞋。增加对患者进行查房的力度,及时纠正其不正确的体位。为了防止患者做髋关节外旋或内收的动作,从而导致其人工假体发生脱位,应告知其家属在搬动患者或为患者放置便盆时,应注意保护其髋关节。注意观察患者患侧足趾的活动情况、肢体末梢血液的循环情况,保持其引流管的通畅,密切观察其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如果在短时间内患者引流液的颜色变为鲜红色,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在手术的24 h 后,当患者的引流量<50 ml 时,可将其引流管拔除。如果患者出现切口渗液的情况,应及时为其更换敷料。4)为了防止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发生压疮,应指导患者家属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对患者的骨隆突处进行按摩。指导患者借助床上的拉手进行抬臀训练。为了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在手术后早期应指导其进行深呼吸、扩胸及咳嗽训练,必要时可遵医嘱为其吸痰。为了预防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应指导其进行下肢训练,以促进其股静脉血液的回流。5)在手术后1 ~2 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肱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及踝关节屈伸训练,5 ~10 min/ 次,3 次/d。随着患者身体的恢复,可逐渐延长每次训练的时间。在手术后的第3 天,除了对患者进行下肢肌力训练指导外,还应协助其进行髋关节被动训练,以提高其髋关节的活动度。在手术后1 周,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取坐位。根据患者身体的恢复情况逐渐指导其进行穿衣、如厕等日常生活训练。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次训练的时间及训练的频率。
1.3 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入院的当日、出院前,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其髋关节的功能,采用Barthel 指数评分标准评估其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入院首日,两组患者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的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标准的评分相比,P >0.05。在出院前,观察组患者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的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标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在入院当日及出院前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的比较(分,± s)
表1 在入院当日及出院前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的比较(分,± s)
组别 例数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的评分 Barthel 指数评分标准的评分入院当日 出院前 入院当日 出院前对照组 24 47.8±4.6 59.3±4.7 45.9±6.2 64.3±3.1观察组 25 48.5±4.9 71.6±4.5 46.3±5.6 77.9±2.8 P 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出血量少、创口小、手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疾病的首选术式[4]。高龄患者的抵抗力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机体机能逐渐衰退,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手术效果。在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发现,相比于对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对其施行系统化护理,更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及手术后康复训练的认识,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同时,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的康复情况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干预计划,可有效地促使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其髋关节的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