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区块链”研究现状多维度分析

2021-04-21魏伟华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分布图区块链发文

◆魏伟华

国内“区块链”研究现状多维度分析

◆魏伟华

(江西财经大学网络信息管理中心 江西 330013)

区块链技术起源于比特币,并随之逐渐被接受,基于去中心化的基础架构,多应用于新兴数字加密货币。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完全防篡改、去信任等特点,日益受到国家与组织的关注。区块链在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晚,知网文献检索,最早论文发表于2013年6月。通过对中国知网2013年至2020年八年来的文献进行数据预处理,通过文献年份统计图、文献发表的期刊统计、发文机构统计、作者与机构合作、论文主题及关键词分布、关键词共现等多角度多维度来统计分析“区块链”在中国研究的现状,通过分析统计,回顾与反思近八年“区块链”研究的情况,得出最后的结论,以期进一步推动“区块链”研究在国内的良性发展。

区块链;去中心化;去信任;知网;关键词共现

比特币(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8年11月提出,与法定货币相比,它没有集中的发行方,而是由各个互相连通的网络节点计算生成,谁都有可能参与制造比特币,可全世界流通,只要接入互联网,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整个过程用户身份匿名。区块链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特别针对数字货币,经历前期表现谨慎,强力监管,然后逐渐放松的阶段。自2016年以来,我国对区块链技术的探索表示支持,相继出台了多项支持区块链发展的政策,尤其是,《“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把区块链作为一项重点前沿技术列入规划。区块链研究的一批批优秀的成果、经验相继出炉,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期刊上。

本文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2013年6月1日-2020年8月19日)发表的关于“区块链”的研究文献为分析样本,首先下载excel格式文件,然后导入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分类,进一步开展统计分析,根据统计数据生成直观的图表,揭示了国内“区块链”研究八年来的年际分布、研究主体、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并提出相关建议,目的是对国内“区块链”研究进行总结反思,以期进一步推动“区块链”研究在国内的良性发展。

1 文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分析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检索类选择“期刊”,再点击“高级检索”,主题设置为“区块链”,时间设置为从2013年至2020年,得到14,050篇文献,再从检索结果中选择“中文文献”,一共得到10,227篇文献,将所获文献按年份,每次500篇,分批次以“自定义”方式,选择全部字段,然后再选择excel文件导出,将得到的所有excel文件汇总,最后导入SQL2008数据库,去除重复的文献和期刊约稿和选题、图书推荐等非研究类文献,再把作者为空的文献去除,最终共得到有效文献9459篇,其中核心期刊、CSSCI和CSCD共1984篇。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它是集数学、统计学、文献学为一体,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定量地分析一切知识载体的交叉科学。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得到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变化规律、数量关系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文献涉及的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基本目的在于“引进量的概念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揭示文献情报的体系结构和数量变化规律”[1]。

2 “区块链”在中国的研究情况

2.1 文献发表的总体情况

(1)文献发表的数量

通过研究“区块链”文献的总体数量,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区块链”在国内的研究水平、发展状况和趋势。在2013年至2020年(截止时间2020年8月19日),关于“区块链”研究的论文年份统计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文献发表年份统计图

观察图1可以发现,2016年之前发表的论文数量很少,2013-2015三年加起来只有十篇,进入2016年,关于“区块链”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逐渐增加,表明“区块链”研究已经受到国内普遍的关注,究其原因离不开政策的引导,2016年1月,央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被业界看作是促进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开端。同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对国内外区块链发展现状和典型应用场景做出了详细的总结,并指出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路线图以及未来的方向和进程。2016年12月,《“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首次把区块链技术列入国家级信息化规划内容。随之而来,“区块链”在中国的发展进入快车道,论文发表数量逐年添加。其中,核心期刊关于“区块链”研究的发文量,也呈现相同的变化,前三年只有3篇,2016年开始加速,逐年添加,2019年675篇,2020年8月已达615篇,表明优质论文数逐年添加,一批优秀的“区块链”科研成果得到专家的认可。

(2)论文发表的期刊

在2013年6月至2020年8月,关于“区块链”研究发表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3年6月1日至2020年8月19日期刊分布表

9459篇论文分布在1744种刊物上,论文数量多,刊物多而广,足以看出“区块链”研究在国内各个行业受到广泛的重视。表中只有《中国金融》与《计算机科学》为核心期刊,这也比较符合前面统计数据,优秀的“区块链”研究成果需要进一步增强。

2.2 发文机构分布情况

(1)发文机构分布情况

在数据库中,对发文机构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发现排名居前的主要大学院校、杂志社和研究院所及企业类,对这四类分别统计,排名如下:大学类居前五位的是中国人民大学(116篇)、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杂志社编辑部首前五位是《金融科技时代》(68篇)、《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化建设》、《中国信息化》和《IT经理世界》;研究院所排名前五的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26篇)、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企业类包括腾讯研究院、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以十二篇并列第一。得到图2发文机构分类排名前五分布图。

图2 发文机构分类排名前五分布图

对数据库中单位字段按关键词“大学”或“学院”进行检索,得到5140条记录,再以“研究”为关键词,得到1376条记录,然后用单位字段与期刊进行匹配,得到1612条记录,按关键词“银行”、“保险”或“证券”进行检索,得到772条记录,其他归入企业单位,得到1607条记录。按上面五类进行汇总,得到表2发文机构属性汇总。

表2 发文机构属性汇总表

2.3 发文作者分布情况

(1)发文作者分布情况

对发文机构统计完成后,在数据库中对发文作者进行清洗预处理,得到图3作者发文分布图,其中王飞跃、杨东二位作者以23篇论文并列第一,姚前以19篇排在第三。

图3 作者发文分布图

对发文作者合作情况进行统计,发现论文《多边共管的多模态网络标识域名生成管理解析原型系统》合作作者最多,达到三十七人。《数字新基建助推能源互联网“一体两翼”区块链中台应用建设思考》合作作者十四人列第二,《虚拟货币及其扩展:初步思考》合作作者十三人列第三。发文机构合作统计结果显示,《多边共管的多模态网络标识域名生成管理解析原型系统》合作单位15个,包含粤港澳三地的高校和企业,排名第一,《圆桌高峰对话:变革与未来》合作单位11个,排名第二,校企合作已经展露。但是,发表论文中,单个作者的篇数达到5247篇,且合作作者中同一单位的篇数为2417,二者相加7664篇,占比达到81%,从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区块链”的科学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4 论文主题及关键词情况

(1)论文主题分布情况

对论文主题进行汇总,取前二十个,得到图4主题分布图。

通过观察图4,可以发现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和去中心化等居于前三。

图4 主题分布图

(2)论文关键词分布情况

对论文关键词进行汇总,取前二十个,得到图5关键词分布图。

通过观察图5,可以发现关键词都围绕“区块链”展开研究,区块链、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居于前三。

图5 关键词分布图

(3)论文被引情况

在知网检索结果中,点击“被引”,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前瞻综述》和《区块链技术综述》,这三篇论文被引数排列在前三,原因在于这三篇论文的质量高,再有就是论文属于综述类论文,对后面的“区块链”研究者提供了指导作用。

(4)关键词共现网络

在知网检索结果中,点击“计量可视化分析”,再选择“全部检索结果分析”,可以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图6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观察图6,可以发现默认聚成三类结果,第一大类还是以“区块链”为主,包括区块链、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和数字身份等;另外二个是小类,分别为双创和实时审计。区块链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加密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撑技术,为解决中心化机构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数据存储不安全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2]。智能合约是由事件驱动的、具有状态的、运行在一个可复制和共享的账本上、且能够保管账本上资产的程序[3]。比特币系统共识机制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引入分布式节点的算力竞争来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共识的安全性[4]。数字身份通常指对网络实体的数字化刻画,形成的数字信息(标识与其所绑定的属性信息)可作为用户在网络上证明其身份(属性)声明真实性的凭证[5]。

2.5 文献基金分布情况

(1)文献基金分布情况

对论文基金进行汇总,取前二十个,得到图7论文基金分布图。

图7 论文基金分布图

通过分析上图,我们可以发现国家层面的基金居于前列,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排名前三,充分显示了我们国家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

3 结束语

综上,“区块链”在国内研究的结论与建议如下:

文献年份统计图分析表明,国内近8年“区块链”研究至2016年后快速添加,在国家政策加持的基础上,论文数量达到三、四千篇。总体来讲,“区块链”在国内的研究已进入常态化、高速度、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阶段,建议在“区块链”已有成果基础上,继续从深度和广度二个维度去发展,并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步伐,真正成为继大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移动/社交网络之后计算范式的第五次颠覆式创新。

论文发表的期刊统计结果显示期刊数达1700多种,足以看出“区块链”研究在国内各个行业受到广泛的重视。从发文机构属性情况来看,以大学院校为主,杂志社编辑部、科研院所和企业为辅,金融行业表现突出,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在世界范围广泛影响紧急相关。

作者合作和机构合作情况表明,“区块链”研究中已经出现合作团队,通过研究合力一起推动研发进展;校与校、校与社还有校与企三种机构合作模式也已出现,符合当前“共享资源,合作发展”的时代需求,在国家层面的引导下,大力开展校与校、校与社和校与企的多方合作工作模式,实现“区块链”研究的资源共享共建。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的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对区块链做出重要指示;2020年8月1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通知明确,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区块链”的研究热情,加速“区块链”技术尽快在国内各行各业落地。

论文主题与关键词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区块链”研究的重点在于区块链、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和去中心化等热点问题。文献基金分布情况表明国家类基金居前三,再次表明国家层面对“区块链”技术的强力引导。

“区块链”研究的可持续化、动态化、生态化,除了国家资金与政策的支持外,还需社会多方面倾注力量,共同合作,一起推动“区块链”在国内经济、金融和社会系统等众多应用场景中落地。

[1]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2]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2(04):481-494.

[3]何蒲,于戈,张岩峰,鲍玉斌.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前瞻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7,44(04):1-7+15.

[4]沈鑫,裴庆祺,刘雪峰.区块链技术综述[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16,2(11):11-20.

[5]崔久强,吕尧,王虎.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发展现状[J].网络空间安全,2020,11(06):25-29.

猜你喜欢

分布图区块链发文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贵州十大地质公园分布图
中国癌症分布图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布图
人生真相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